家中静的可怕?却反复遭女邻居投诉谩骂,噪音太大,男子郁闷无比,不知咋办?

教育   2024-08-02 21:12   云南  


家中静的可怕?却反复遭女邻居投诉谩骂,噪音太大,男子郁闷无比,不知咋办?


深更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李先生。


打开门一看,楼下的张阿姨正怒气冲冲地站在门口。


“你们家又在制造噪音了!


整栋楼就你们最吵!”张阿姨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


李先生一脸懵,这大半夜的,家里静悄悄的,哪来的噪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案情回顾



李先生一家三口住在某小区的6楼,三年前装修时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对房间格局做了些调整。装修完工后,一家人安安静静地住了三年,邻里关系和睦。


半年前,楼下5楼新搬来一位张阿姨。张阿姨据说患有神经衰弱,对声音特别敏感。搬来没多久,她就开始频繁投诉李先生家制造噪音。


起初李先生还好言相劝,解释家里并没有制造大的噪音。可张阿姨不依不饶,坚持认为是李先生家装修改变了房屋结构,导致声音传导更明显了。


事情越闹越大,张阿姨甚至半夜三更跑来敲门谩骂。李先生一家被折腾得不堪其扰,晚上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又惹来投诉。


实在没办法,李先生只好找律师咨询。律师表示,如果装修没有改动房屋主体结构,那就不存在违法问题,顶多是道德层面的事。


可这个答复并没能解决问题。张阿姨依旧时不时上门闹事,搞得李先生一家都快神经衰弱了。这可咋整?


法律分析



这事儿听起来挺魔幻的,家里安安静静的,却被投诉噪音扰民?我们来看看法律怎么说。


《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二条规定,环境噪音污染是指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那么,什么样的噪音算是超标呢?我国《城市区域噪音标准》规定,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噪音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不得超过45分贝。


这个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即使没超标,只要噪音不合理且影响到他人,也可能被认定为“噪音扰民”。


再来看看处罚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规定:“违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回到李先生这个案子。他家装修改变房间格局,但没动主体结构,这在法律上是没问题的。家里并没有制造明显噪音,更谈不上超标了。


那张阿姨的投诉是不是就无理取闹呢?也不尽然。她患有神经衰弱,对声音特别敏感,即使是正常的生活噪音也可能对她造成困扰。


所以这事儿就有点棘手了。从法律角度看,李先生没有过错,不构成噪音污染。但从邻里关系的角度考虑,也不能完全无视张阿姨的感受。


案件启示



这个案子给我们的启示可就多了。


对李先生来说,虽然法律上占理,但也不能就此不管不顾。毕竟邻里关系处不好,日子可不好过。建议他可以:


1.主动和张阿姨沟通,了解她具体被哪些声音困扰,看看能不能在生活中稍作调整。


2.请物业或居委会出面调解,也许第三方的介入能让双方都冷静下来。


3.如果实在无法沟通,可以考虑请环保部门来测量噪音分贝,用数据说话。


4.最后万不得已,才考虑法律途径解决。


对张阿姨而言,虽然身体状况特殊,但也不能因此就随意指责他人。她可以:


1.主动和邻居沟通,说明自己的情况,寻求理解和配合。


2.在家中采取一些隔音措施,比如安装隔音板、使用耳塞等。


3.积极寻求医疗帮助,改善自身状况。


其实这种邻里纠纷很常见,关键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法律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一句善意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比法律更有用。


结语



这个案子看似是个小事,却折射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里,我们是否正在离邻里越来越远?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还有耐心去倾听他人的诉求?


面对纷繁复杂的邻里关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平语空间
每天学法律知识,分享案例解读,法律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