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于10月18日起在乌镇戏剧节4场连演。昨日!落下帷幕!
涂鸦墙上的标语喧嚷如信息爆炸的当下,难辨真假的演员与假人模糊了等待者与被等待者的边界。观众不仅在剧场观看《等待戈多》,也在现实中被“戈多等待”。
戈多没来大幕就落下,我们便去生活的追光下保持希望!持续等待!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最年轻、生猛的“蝴蝶组”领衔主演。长于21世纪的他们将对时代情绪的探幽注入表达。
原剧本中苍老的狄狄戈戈变成了年轻人在暴走,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都共享一份心头的暮色与沧桑。
他们将彷徨与迷茫外化于肢体和语言。足尖和手尖一同张狂起舞,仿佛深陷荒诞泥沼,身体的每个神经与细胞都在厉声呼救与挣扎反抗。
被迫展现思想的是幸运儿也是奴仆,“冗长的聒噪的杂乱无章的宛若呓语的”的思想决堤时一如失禁。
“咱们走吧。咱们不能走。为什么?咱们在等待戈多。”当问题不断重复却没有回音,问题本身的意义和答案一起荡然无存。
呐喊时如何嘶声力竭,面对没有回响的空荡荒原时就有如何变本加厉涌来的绝望。
30余年前,孟京辉便与《等待戈多》相遇。
岁月流淌,荒诞的意味被时光喷淋得愈发凝重,蒸腾成笼罩时代的雾霭,也称为波及全人类的洪灾。人类的面目模糊泛滥成一片,汇流成一湾翘首等待希望与救赎润泽的湖泊。
是时候重新开始“等待戈多”了——
将因为过分普适而概念泛化得模糊的“戈多”与“等待”掷向大众,在公共讨论中由抽象打磨出具体的答案。
于是我们构建起共创的舞台,观众入场直达舞台。涂鸦墙上的广告、标语、告白叫嚣成信息爆炸的当下;在书写的同时就被纳入了等待共同体。
我们在围观舞台的混乱无章的同时也在围观自己在无聊与痛苦中来回摇摆的生活。
集体的书写与观看无声,但当等待的焦虑与翘首被聚拢成集体记忆,也足够有力。
*采访来源:《乌镇戏剧节特刊》
Q:好的创作具有当代性又有跨时空的魅力,您是在何种契机下决定改编《等待戈多》这个文本的?
孟京辉:其实最早想排《等待戈多》,是在当时上中戏的时候。当时,有好多剧本它值得改,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我都觉着不着急,这以后的日子多了去了。
但《等待戈多》这种戏就是比较当代,所以当时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就把它排了。说到契机,那个时候,现代主义思潮对创作者是有影响的。法国的新小说派、新浪潮电影,还有德国的表现主义,方方面面,它是整个文化对我们的刺激。
经过30多年到现在,我觉得创作一个作品,除了有深厚的创作表达,它还得有一个社会表达。你必须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温度、大家关心的东西、你自己所在的位置。
现在比较重要的(契机),就是大家的整个精神状况比较彷徨,不像前几年那么有信心。人在好多方面很受打击,比如说科技的进步、教育的缺失,还有人的关系,也变得没有像以前那么旺盛。
Q:您与《等待戈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八、九十年代。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您对创作的理解和心境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孟京辉:以前呢,就是凭一个本能。那时候年轻,看到戏里有很多愤怒的东西和看似囫囵吞枣但是实际上很尖锐的东西,我就凭着那么一股热情去做了。
现在我发现,一切都会变化。我八月份的时候正好去了爱尔兰,那是贝克特的故乡。我去看了看那个城市,然后也感知了那个地方的树、云、河流……你就感觉到,好像这些东西,并没有那么激烈地在碰撞。现在,我可能在这些细节上会有一些新的把握。
Q:《等待戈多》是经典剧作,面对类似的戏剧母题,您将如何作不同的演绎呢?
孟京辉:你说的对,母题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我看了很多国外的《等待戈多》,包括国内以前演的版本。其实都不太敢放手放脚去做,我也不敢太放手放脚(笑)。
但我这次努力让演员生活在一个有趣的世界当中。以前的《等待戈多》,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愤怒、诗人气质,但是现在,我希望从具体到抽象。
一切东西都是具体的,但是整体表达和呈现的状态又是抽象的概念。我要把它给弄得更有趣一点,然后增加各种可能性。
李俊国先生说“荒诞戏剧通常设置这样几个问题:生、死、孤独和思想沟通。”
就像涂鸦墙的元素混乱如斯,我们却也在尝试意义解读;等待希望降临的生活芜杂如斯,我们依然愿意栽种自己的答案。
戈多来没来不知道,但当舞台上的树长出新叶,你有没有新的意义与答案破土?
我们有。
我们记得不舍昼夜布景时充实的幸福,记得树下等待的焦灼,记得没有回声但依然不辍的凌厉追问,记得涂鸦墙边的沉思与会心一笑的俏皮,记得翘首中一点点触摸到的关于希望的具体形状,记得乌镇戏剧节的际会和遥远的相似性,更记得来自戏剧的庇佑和祝福。
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我们聚拢了更细微的意义与感动,填满了等待时抽象和宏大的空洞。尽管戈多与等待的内涵依然不可概括,但我们好像更有力气从守望戈多的树下离开了。
算不上告别
是为了相聚的启程
《等待戈多》演职人员表
编剧:萨缪尔·贝克特
翻译:余中先
导演:孟京辉
舞美设计:张武
灯光设计:孔一帆
服装/造型设计:于磊
音响总监:华山
演员:韩叙、彭楼、刘亚楠、王宇升、孙荣璟
舞美总监:于磊
舞美总监助理:贾玉莹
舞台监督:席胜利
灯光师:陈楠
灯光技术:王育好
音响技术:李晨阳、刘倍宁
舞美装置:赵炎、郭三三
化妆:刘晶
服装:马梦洁
导演助理:李华一
制作总监:文荣华
制作统筹:曹上
演出统筹:汪亚萱
执行制作:彭程
宣传总监:王好
宣传:苗丹、王艺学、贺嘟、王芷淳
创意摄影:美国队长
创意摄像:陈旭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