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中借代修辞格的类型

教育   2024-10-14 09:30   甘肃  

文字∣白新菊 李红

图片∣网络

未经许可 谢绝转载

获取课件请添加文末微信咨询


古代诗文中借代修辞格的运用十分广泛。在修辞学教科书中,对现代汉语中的借代修辞例句讲得多,对古代诗文中的借代修辞例句讲得少,并且对借代修辞格的类型分析得太简单,不能满足对古代诗词阅读和鉴赏的需要

中国古代诗文中非常讲求修辞方法,成千上万的文人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创造出近百种修辞辞格类型。其中,借代修辞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与比喻、拟人、夸张作为4种最常见、最基本的修辞辞格。修辞学教科书,

如北京大学出版的两本教材,一本是姚殿芳与潘兆明教授著的《实用汉语修辞》,一本是李庆荣教授编著的《现代实用汉语修辞》。

前一本教材只讲了12种修辞方式,借代格只讲了不到2页,借代的类型只讲了4种,所列举的例句只有16句,全是现当代小说和散文,没有一句古代诗词和散文。

后一本教材更简单,修辞格只讲了10种,借代格虽然讲了4页,但是借代的类型还是只有4种,所列举的例句,虽然引用了5句古代诗文,但都是大家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非常熟悉的例句,没有什么新的例句,其他30句,全部是现当代小说和报刊散文中的句子。


一、借代修辞格的内涵

借,本字是“藉”,甲骨文。会意字,从耒(即犁),从人,表示一个人用耒耕地的形状。篆文省去“人”字旁,增加声符“昔”,作“耤”,成了形声字。

许慎《说文解字》:“耤,帝耤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耤。从耒,昔声。”本义是古代天子亲耕之田。这种田在天子亲耕之后,借民力耕种。后楷书繁体字为“藉”,简化字为借。引申为借助、凭借、假托等意义。

代,形声字。篆书从人,弋声。《说文解字》:“代,更也。”本义是以此易彼,替换。引申为交替等意义。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或者写出事物的本名,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方式,又称换名、代替、代称换喻、替喻等。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帆”字,本名是“船”,但是李白不说“船”,而说“帆”,借用“船”的一部分来借代整体,这就叫作借代的修辞格。

李白为什么不说“孤船”或“孤舟”呢?其理由是:

(1)为了真实性。因为地球是椭圆形的,“船”身很低,在天际是看不见的。但船“帆”很高,远方可以看见。因此,这样描写符合生活实际。如果用“孤船远影碧空尽”,则不真实。

(2)为了动态美。“船”一般用在近处,表静态。如张继诗“夜半钟声到客船”和白居易诗“主人下马客在船”“移船相近邀相见”“东船西舫悄无言”“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都用“船”,而不用“帆”。“帆”一般用于远处,表动态。

如王湾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李白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孟浩然诗“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如果用“孤船远影碧空尽”,则失去了动态之美。“舟”则多是虚象,具有象外之象,象征救世之舟,如柳宗元诗“孤舟蓑笠翁”、韦应物诗“野渡无人舟自横”等。

根据上述,使用借代修辞格的好处是更经济、更形象、更真实、更富有诗情画意。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结构不同。借喻的结构是本体等于喻体,借代的结构是本体大于借体。

(2)性质不同。借喻的两种事物本质不同,

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百舸争流”中的“百舸”是喻体,其本体是众多的革命队伍,两者是相似关系,而不是相属关系,两者本质不同,因此它是借喻格。借代的两种事物本质是相关、相属关系,如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是借体,其本体是船。“帆”是船的一部分,两者本质相同,是相属关系,而不是相似关系,因此是借代格。

(3)着重点不同。借喻的着重点在喻体,本体隐去。借代的本体也隐去,但是其着重点在借体。

(4)运用不同。借喻的相似点是临时的,而不是永久不变的。

“舸”在别的诗词中,如杜甫诗“富豪有钱驾大舸”、元稹诗“想得玉郎乘画舸”、潘耒诗“三十年来泛江舸”等诗句中的“舸”,都指的是“大船”,但它还有象征革命队伍的意义。“帆”在别的诗词中,如孟浩然诗“孤帆天际看”、王湾诗“风正一帆悬”、李白诗“明朝挂帆席”等诗句中的“帆”,都作“船帆”讲,意义是固定不变的。

借代的类型可分旁代与互代两大类。旁代又称旁借,它是借用伴随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的一种借代修辞格。伴随事物是借体,主干事物是主体。互代又称对代,它是借用两个相对的事物或人物互相代替的修辞格。

旁代与互代的主要区别:(1)旁代是单向的,互代则是双向的。(2)旁代只能用借体代主体,不能用主体代借体。以下例句可以很好地将两者进行区分。

陈寿《三国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五常”:五,指马家五位弟兄;常,指他们的字辈。老大是马伯常,老二是马仲常,老三是马叔常,老四是马季常,即马良,老五是马幼常。刘备领荆州时,马良为从事,后任左将军椽,迁侍中。刘备攻吴,死军中。

此民谚如果不用借代格,写成“马氏五子,马良最良。”则太实,无文学性,马良无个性。用了借代格,则形象化、个性化了。

“白眉”在这样特定的语境中,人物的特征可以借代“马良”本人;但“马良”这个特定人物不能借代所有“白眉”的人物。如“东邻有老汉,白发又白眉。”不能说“东邻有老汉,白发又马良。”

互代的两种事物则可以互相替代。

民间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是特定人物,借代普通人物中“最聪明的人”,这是特定代普通。但是普通又可以借代特定,骆宾王《讨武则天檄文》:“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蛾眉”“狐媚”,都是普通名词,“武则天”是专有名词,借用“蛾眉”和狐媚来代替“武则天”,都是普通代特定,既形象生动,又揭露有力,因此受到武则天的重视,成为千古名文。

如果不用借代,写成“入门见嫉,武则天不肯让人;掩袖工馋,武则天偏能惑主。”则直露抽象,缺少文采了。“掩袖工馋”,暗中引用了楚怀王王后郑袖(即南后)阴谋杀魏姬的典故。“狐媚惑主”,暗中引用了殷纣王宠苏妲己的典故。

二、旁代格的类型

(一)特征旁代格

特征旁代格就是借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标记来代替原来的人或事物的借代方法,如以下例句: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此诗是38岁时,困守长安,向尚书左丞韦济求助呈献的干谒诗。长诗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平的不满情绪,表达了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哀、怀才不遇的愤慨。

纨绔:纨指细绢,绔指套裤。借代富贵人家的子弟。如果写作“富儿不饿死”则无形象性,浅显直露。杜甫用富儿穿着的特征借代人物,既形象又含蓄。“儒冠”即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方头巾,是儒生未及第者的服饰。如果写成“书生多误身”,则近似顺口溜。杜甫用“儒冠”借代书生,则形象具体了。

刘禹锡《竹枝词》:“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银钏金钗:古代巴蜀少数民族妇女的手镯和头饰。

全诗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后二句均用服饰特征借代男女,很有地域特色,遂成名篇。如果写成“妇女江边来负水,男人山上去烧畲。”则成了顺口溜。

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词作于新婚后,末三句最有名。其成功的原因:

一是善用借代,以实代虚。“黄”是实词,“菊”是抽象词。“黄花”用颜色词借代菊花,添加了形象性。

二是巧设语境,化普通为特定。黄花很多,如玫瑰、葵花、牡丹、蜡梅等都有黄色的。如果孤立地写黄花,定会引起读者的误读。李清照有鉴于此,因此在前面添加一句“帘卷西风”,设置了特定的语境。限制了是秋天的黄花—菊花,而不是春天的黄玫瑰、黄牡丹,也不是夏季的黄葵花,更不是冬天的黄蜡梅。

三是以菊喻人。女词人运用了较喻修辞法,突出了作者瘦弱、憔悴的体态,但又表现了她坚强、独秀等高雅的心态。故成千古名句。如果李清照不用借代、较喻修辞法,写成“帘幕低垂,人与菊花瘦。”则与其他普通词一般水平了。

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铁甲制成的军装,只有边防将士才会穿,用具有特殊性的衣物借代人,巧妙、形象。如果用“将士远戍辛勤久”,则缺文学性了。“玉箸”为玉石做的筷子,借喻妇女的眼泪。这里又用来借代家中的妻子,是用人体的部分借代整体,如果不用借喻和借代格,直接写成“妻子应啼别离后”,则质木无文了。

(二)资料旁代格

资料旁代格即借用事物的资料或工具来代替本体的修辞方式,如以下例句:

杜甫《羌村》:“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这是杜甫45岁罢官回家时作。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可能是羌族建立的村庄。这两句在第三首中,描写客人来家访问的情景。

“柴”指柴火,“荆”是荆棘。本是山村里人用来编制柴门的材料,这里用来借代篱笆门,表现出杜甫逃难时生活的贫穷简陋,根本不是“小地主”。如果此诗不用借代,写成“始闻客叩门”,则类型化,无个性特点。

杜甫《羌村》:“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这两句也是杜甫《羌村》第三首中的诗句。“兵”本义是武器,“革”本义是皮革制品,指将士的盔甲。“兵革”在这里则是用武器装备来借代战争。如果写成“战争既未息”,则过于直露了。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即生丝,是弦乐器的材料;“竹”即竹子,是管乐器的材料,“丝竹”借代音乐,具体代抽象。如果写成“无音乐之乱耳”,则变得空泛了。

(三)人名旁代格

人名旁代格即借用人物的名字来代替事物本体的修辞方法,如以下例句。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为连绵词、叠韵字,本意是美好貌,这里借代嫦娥、转代明月。

这是苏轼用抽象的形容词借代具体的人名嫦娥,再用人名借代本体明月。如果写成“千里共明月”,则既不押韵,也不达意。因为明月的褒义程度没有“婵娟”高,这是用人物的特征借代人物。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为黄帝时宰人,中国酿酒的创始人。这句诗本意是“唯有杜康酿制的美酒”,但语言不简练,不符合四言诗的节奏;如果写成“唯有美酒”,则含金量不足,流于一般化,没有创新性了。用了借代格,用专有人名借代一般事物,既不空泛,又引人联想。

(四)地名旁代格

地名旁代格即借用地理名称来代替事物本体的修辞方法,如以下例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大江哪能移动到东边?不合生活逻辑。大江,古代专指长江,这里又特指长江里的江水,是整体代部分。如果写成“江水东去”,则既空泛,又太实,不合平仄,因为南方的江水很多。

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之八:“常恐夜寒花索寞,锦茵银烛按凉州。”凉州为古州名,今甘肃一带。“按”是指用手弹奏,这里是用专有地名借代流行于凉州的乐曲,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如果写成“锦茵银烛按凉州曲”,多了一个字,不合诗律,也不押韵。

三、互代格的类型

(一)部分和全体互代格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安史之乱初期,杜甫首次被任命为宿卫东宫兵曹参军时。他就任前,先探一次家。“朱门”借代贵族之家,具体代抽象。“骨”借代人,部分代全体。如果不用借代,写成“贵族之家酒肉臭,大路旁有冻死人”,则既不符合五古的节奏,形象性也降低了一等。

诸葛亮《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借代时刻、年代。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都可以借代“年”。例如,白居易诗“业文三十春”、陆游诗“面壁度九夏”、夏倪诗“从此名传五百秋”、白居易诗“生来十余冬”等。

李后主《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不说“恰似长江春水向东流”,而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呢?因为“江”,古代就指长江。许慎《说文解字》:“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本义为长江。后来南方的大河都叫江,形成广义的今义的“江”。

此词则用的是狭义的古义的“江”,这是全体借代部分的修辞法。“一江”是指整个长江的春水,是反常规的用法,它最多、最深、最长、最广,一起向东流,东海再大,也容纳不下,比喻他的忧愁之多、之深、之长、之广。达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要求,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长江”则无此艺术效果,仅仅是常规用法,没有感情的浓度、思想的深度、表现的力度、艺术的高度。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眸”是眼珠,借代眼睛,部分借代全体;眼睛又借代头部,头部又借代身体,这叫连环借代格。

如果写成“回身一笑百媚生”“回头一笑百媚生”“回眼一笑百媚生”,都不及“回眸一笑百媚生”好,这叫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笔。“粉黛”借代皇宫美丽的宫女,也是部分借代全体,此二句因连用两个借代格,再加上夸张,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二)特定和普通互代格

古谚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心人。”吕洞宾,唐朝末年道士,道教全真教北五祖之一。名岩,以字行,号纯阳子,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传为咸通年间进士,遇钟离权,授以丹诀,隐居终南山修道成仙。主张以慈悲度世人,改丹铅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斩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相传为八仙之一。

吕洞宾是专有名词,好心人是普通名词,此歇后语借用吕洞宾代替好心人,也是特定代普通。如果不用借代,写成“狗咬好心人,不识好心人”则前后重复,失去歇后语幽默风趣的特色了。

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汉皇”,汉朝的皇帝,是普通名词。这里用来借代唐玄宗。唐玄宗只有一人,是专有名词,这是普通代特定。还是一种避讳的修辞格,如果白居易直接写成“玄宗重色思倾国”,就会犯大忌,攻击皇帝,九族皆诛。白居易即使这样避讳,后来也被贬官。

(三)具体与抽象互代格

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长笛”是乐器,哪能听?只能看。这就是非常规语言,用来借代笛声,是具象代抽象。如果不这样,写成“平生最喜听笛声”,则太实,缺少诗情画意。

因为陆游在诗中还暗中引用了晚唐诗人赵嘏[gu]著名诗句“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意,使人联想到赵嘏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景,还会联想到东汉马融写的《长笛赋》,因此“长笛”二字不能换成“笛声”。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借代绿叶;“红”,借代红花,都是抽象代具体。如果写成“应是叶肥花瘦”,则太实太直,缺少诗情画意。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白鸥”暗喻自己,“浩荡”借代烟波,是抽象借代具体,还暗喻人海、民间或山林,表示归隐。如果写成“白鸥没烟波”,则太实,读者会误读为杜甫是在写景,偏离了题意。

(四)原因与结果互代格

原因与结果互代格这种情况较少。

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倾国”一词出自《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李延年用倾城倾国形容佳人的貌美绝伦,后人便用这个典故来借代美女。如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等。“倾国”是皇帝好色的结果,美女是国家灭亡的原因,

因此白居易这首长诗一开头,就用“倾国”一词来借代“美女”,用结果代原因,具有讽喻作用。如果写成“汉皇重色思美女”,就平庸浅显,失去了警世文学的功能。

范成大《题金牛洞》:“故乡江吴多好山,笋舆篾舫相穷年。”“笋舆”借代“竹舆”,笋,是原因;竹,是结果。没有嫩笋,就没有毛竹,但是嫩笋是不能做成肩舆的,借用笋来借代毛竹,是为了突出他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非常环保。

“蔑”,是毛竹的青皮,用它来制成画舫是不实用的,也是借代词,表原因,竹才是结果。都是用原因借代结果。如果这句诗写成“竹舆竹舫相穷年”,则太实,重复两个“竹”字,不能突出作者田园之乐、原生态之美、环保之绿色的主题思想。

此外,他还运用了错综的词语修辞格,来组成骈立四字格“笋舆篾舫”,更富有文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文中借代修辞格的作用是很大的,它的类型是相当多样的。建议扩大知识面,不要老是讲现当代的小说和散文修辞,应该多讲些古代诗词和散文中的经典名作。

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真正寻找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根,增强民族自信心。


关于我们: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己,望如朝曙。“

日新语文”发愿温故知新、弃旧图新,以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功。公众号主要发布新高考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新教材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

课件购买:

需要下载课件使用的老师,请长按文章末尾二维码添加公众号管理人员微信,付费购买,若公众号管理人员未立刻回复,请耐心等候。所购课件仅供个人教学使用,请勿传播给他人使用、上传到学科网或百度文库。侵权必究,感谢您的理解。

版权声明:

出于学习和交流需要,本号使用了部分免费网络资源,如果无意中侵犯了原创版权,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公众号管理人员处理。


日新语文
日新语文,专注高中语文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