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已来临
又到了提醒
饮酒伤身的时候
近期
多地都有因饮食不当、饮酒过量
导致送医的事例
新手带货主播
吃饭不规律+应酬喝酒
直播中突然倒地手术切去胆囊
山西的一位小苏(化名)今年36岁,是一名新手带货主播。平时为了带货,恨不得天天守在直播间。这样一来,小苏的作息极其不规律,一日三餐有一顿没一顿。同时,他既是主播,还要对接各种供货商,免不了应酬喝酒。但他不知道的是,就是这样的习惯,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年前,小苏在一次体检中查出患有胆囊结石。当时体检查出来肝功转氨酶、胆红素异常,还有肝硬化。小苏想,怪不得他有时会有右上腹疼痛不适的感觉。人到中年,都会有点小毛病。可能过段时间闲下来就好了,就没有治疗。
前不久,在一次黄金档直播中,小苏连着直播了6个多小时,调试设备、介绍产品、回复留言……突然,他右上腹剧烈疼痛,紧接着右侧肩背部也开始疼痛,他捂着肚子栽倒在地上,脸上密密麻麻出了好多汗珠,一旁的同事见状,立刻关闭了直播,急忙把小苏送到当地医院。
经过检查,小苏被明确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立即给予药物治疗,但小苏的症状并未减轻。
在详细了解小苏的病情后,医生考虑小苏的急性腹痛,是因为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和胆囊管。加上小苏有酒精性肝硬化和肝功能异常,医生建议其立即切除胆囊。最终手术顺利完成,而由于小苏术前合并有肝功能异常,术后他还需回到老家继续接受保肝治疗。离院时医生还特别交代小苏,以后无论工作再忙,一定要避免劳累、作息规律、按时吃饭,此外严格控制饮酒。
(图源:潇湘晨报)
医生介绍, 很多人对胆囊的功能有误解,以为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其实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胆囊只起到浓缩和储存胆汁、调节胆道压力、分泌黏蛋白等功能。结石与胆囊黏膜长期接触,会对黏膜造成损伤,加上胆汁的化学性刺激,很容易诱发慢性胆囊炎。结石多的胆囊,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功能,胆汁进不去,也无法排出。
“像小苏这种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反复发作,最大结石已经超过3厘米,建议切除。”医生表示,若病情加重,胆囊颈部结石掉到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可能会引起黄疸、高热,甚至胆源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饮酒过量致肝损伤
近期医院接诊患者开始"扎堆"
小贪杯、大伤肝。9月份以来,苏州多家医院接诊因饮酒过量导致的肝损伤、外伤患者显著增多,与此同时,苏州市急救中心数据也显示近期醉酒呼救患者明显增加。
据介绍,近期伴随气温下降,夜晚与亲朋好友外出聚餐开始增多,然而,在这股聚餐热潮中酒精却悄然成了健康的“隐形杀手”。
近日,苏州市民张先生因在朋友聚会中过量饮用低度酒精饮料,导致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紧急就诊。据悉,张先生是一名有十几年饮酒史的酒精性肝病患者,日常白酒摄入量高达半斤,其肝脏健康已长期处于受损状态。据张先生回忆,当天聚会时气温较高,朋友们买了很多度数较低的酒精性饮料。张先生认为低度酒精饮料相对安全,便放松了警惕,毫无节制地饮用了很多瓶。然而,不久后他便感到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等身体不适症状,意识到情况不妙后,他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图源:引力播)
医生对张先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的肝功能指标出现了异常,且情况较为严重,甚至有肝衰竭的风险。医生指出,张先生本已脆弱的肝脏因再次遭受酒精重创,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目前,张先生正在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病情已趋于稳定。
年轻人过量饮酒险丢命
洋酒、啤酒、红酒轮番上阵……近日,武汉一对小情侣的女生因过量饮酒进了ICU,险些丢了命。
9月7日晚,年轻情侣小乐与小美约会吃饭,两人都很激动,不知不觉,威士忌、伏特加、红酒、啤酒等各种酒就下了肚。其间,小美出现过呕吐,但小乐并未察觉异常。次日一早,小乐酒醒后发现女友意识不清,身上有大量咖啡色胃内容物,吓得立即拨打了120。小美被送进抢救室,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急诊科医生评估病情后,当即下达了病危通知。
接诊的急诊科主治医师王芳芳回忆,小美送来时神志昏迷,血氧饱和度降至85%,伴有呼吸急促和喉部痰鸣音,情况十分紧急。
(图源:武汉晚报)
做完检查,医生高度怀疑小美是喝酒过量造成的异物吸入性窒息,同时伴有急性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应激性溃疡并出血、急性酒精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学科疾病。
医生介绍,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脑组织发生缺氧和缺血病理过程引起的脑损伤的综合表现。轻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完全恢复或大部分恢复,重度患者可出现小脑、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等部位破坏,会留有癫痫、痴呆、肢体偏瘫等后遗症。
酒后外伤也不少
此外,苏州某医院近期连续接诊了多名醉酒导致外伤的患者。一名男子在与朋友聚餐时,过量饮用了约三四两白酒,随后在恍惚之中不慎在卫生间摔倒,头部受伤,血流满面,同行的朋友立即将其送往医院紧急救治。
武汉一位王先生聚餐喝酒,回到家后,颇有些醉意的他决定洗个热水澡,放松身体的同时也能“醒醒酒”。结果就在热水的冲刷下,王先生突然眼前一黑,竟直接栽倒在地,还撞碎了淋浴室的玻璃门,右侧小腿被四散的玻璃碎片划伤,鲜血直流。家人发现后赶紧将其送诊。
来到医院后,王先生依然处于醉酒状态,除了右小腿开放性损伤外,还被诊断为“低血压休克”。经过医护人员的复苏抢救,王先生的病情逐渐平稳。随后,王先生被转往手术室,接受了清创缝合术。
医生表示,酒精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在酒后状态下洗澡,热水的作用又会促进血管进一步扩张,出现心慌、气短、头晕、视物模糊等低血压症状,甚至诱发晕厥及休克等严重后果。尤其是本身就饮酒过量,人体平衡感也会因醉酒而降低,在湿滑的浴室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导致跌倒等意外。
“伤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头部等重要部位也没有受到重创,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医生提醒说,即使在聚会或社交时,酒精摄入也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同时,不要抱有“洗澡醒酒”的想法,避免造成健康隐患。
医生提醒:
低度数酒精饮品
也不能随意畅饮
请看靠谱"酒量公式"
医生介绍,肝脏作为人体内不可或缺的“解毒”中枢,承担着分解众多进入体内物质的重任,其中酒精的分解代谢尤为关键且复杂。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及饮酒习惯的长期持续,其对肝脏的损害程度会逐步加深。
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进入肝细胞后被氧化成乙醛,乙醇和乙醛具有直接刺激和损伤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甚至坏死,出现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等。“许多市民已意识到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超负荷,进而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情况,而事实上,短期大量饮酒也会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医生介绍,我国当前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明确包括了两种情况:
一是具有五年以上长期饮酒史,具体而言,男性日均酒精摄入量达到40克,女性日均酒精摄入量达到20克;
二是两周内存在大量饮酒史,日均酒精摄入量超过80克;
这两种情况均有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发生。
为了帮助公众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饮酒量,医生还介绍了酒精量的计算公式:酒精量(克)= 饮酒量(毫升)× 酒精含量(%)× 0.8。
以一次饮用1000毫升12度的酒精性饮料为例,其酒精量计算为:1000毫升×12%×0.8 = 96克酒精,这远超男性日常建议的酒精摄入量上限,说明即使是低度数的酒,短期内大量饮用也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对酒精代谢能力较弱或已经有肝脏健康问题的人来说,这样的饮酒量更是值得警惕。
“不少市民相约亲朋好友,选择晚上在外聚餐,大家在不知不觉间就畅饮了很多酒,近期门诊上酒精性肝病患者也有所增多。”为此,医生提醒大家,假日与亲朋好友聚餐时,要注意控制饮酒量、饮酒频率,即便是酒精度数较低的饮品,也不宜一次性过量饮用,以保护肝脏健康。同时,应避免空腹饮酒,因为在空腹状态下,酒精的吸收速度会远高于饱腹时,这对身体健康更为不利,因此,建议在饮酒之前先适量进食一些主食,如米饭、面条等,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并保护胃黏膜免受刺激。
一喝就上脸?
别喝了!
医生提醒,相当一部分人喝酒脸红,并不是酒量好的标志,而是由于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导致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积累,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脸红现象,缺乏这种酶的人酒精代谢速度慢。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因此饮酒时应更加谨慎。
此外医生还提醒,就算小酌,也应注意饮酒频率,选择低酒精度或者无酒精的饮品,适度饮酒。饮酒过量可致神志不清、头晕、呕吐、步态不稳等,严重的酒精中毒可导致昏迷、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不要让醉酒者独处,身边一定要保证有人看护,让醉酒者保持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醉酒者呕吐时勿强行给予温水或茶水,以免增加误吸或窒息的风险。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各种名义制售假酒,并标识“特供”“专供”“内供”“定制”等词语欺骗误导消费者,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六个方面严禁制售“特供酒”。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以“特供”“专供”“内供”名义制售假酒的违法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广大消费者“特供酒”系非法产品,严防上当受骗,协力共同抵制。
欢度假期
莫贪杯哦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潇湘晨报、武汉晚报、苏州健康等
编辑:乔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