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位于重庆武隆仙女山的归原小镇,仙山之间,藏于云海,是一处百年老村庄修复改造而来的文创村落。规划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打造文化创意体验和新田园生活方式,为古老村庄注入新鲜活力。
设计师将茶亭的位置选在村口,希望这里能成为村民们聚会唠嗑的休闲公社,也可供来小镇避暑的游客们小憩。在得到茶亭优美形态的同时,最大化的保证茶亭的内部活动空间。
聊天,喝茶,炉火,看书,公社会议……茶亭弥补了村内缺乏公共空间的不足,满足了村民们的日常聚会需求,也以欢迎的姿态面向路过的每一个人。因为靠山面水,也自然地成为小镇一处雅致景观。
茶亭总高度约5米,长约22米,进深8米,主体结构以钢架为主,内部运用“竹”为原材料搭建出茶亭的内部空间结构。
在乡野山居,以单体材料表达三维曲面并非易事。设计师化繁为简,在现场凭借最简单的仪器和最基础的技艺,将所有的三维曲面简化为可以控制竹子的每一个点位及高度。
让所有元素皆可控,把竹子的形态控制下来。110根竹竿以参数变化由底部向上扩散,渐变出的蘑菇状结构在视觉上营造出支撑整个屋顶的错觉,体现“千竹万竹”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竹子自身的结构,也化解成亭子的形态之美。
竹,是当地农家最常用的生活材料,竹篓,竹筐,竹篱,甚至以竹篾为筋的土坯房,农人们熟悉竹的每一种状态。
在竹亭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师邀请到当地竹艺非遗传承人共同探讨,关于竹子的温度、质感,柔韧度,粗细选择,持久性……上百次反复试验,终于推导出原生竹子最佳的韧性和最完美的呈现状态。
尊重材料,因为材料会说话。设计师用竹材本身来推演形态,力求让它自己成全自己,不勉力。在不断的推演中,竹材也不断给出惊喜。这些以现代工艺材料看来非常费力的形态,在竹材的应用里却是天然变形轻易可达。
屋顶形式设计师抽取了当地民居屋顶的部分元素,抽象出新的曲线屋顶造型,就像凝固的山风一样飘逸轻盈。柔软的屋顶轻而飘逸,利用起伏的屋檐将前场景观更多的纳入亭内,同时获得了更充分的亭下空间,惬意而辽阔。
基地背后是保留完好的自然山石风貌,为了与自然的山石相接,设计师选择干打垒土墙与之呼应,尽量保持风土原貌。
亭前,是碧绿而又宁静的一汪碧潭,小船漂浮其中。清风徐徐拂过,水波微微荡漾,落日的余晖洒在水面,平静惬意。
设计师用在地材料,以创新手法,萌发新乡村主义聚落,营造创新气质与人文格调,展现乡创社群新生活方式。它是景观,也是静谧乡野的休闲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