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相交 智识共融 —— “蚌甬合作”蚌埠第八中学与宁波仁爱中学教学教研交流活动

文摘   2024-12-12 18:57   安徽  

学府相交

智识共融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学府相交,智识共融。”每一所学校都像是散落在广阔世界中的璀璨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然而,正如古人所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尽管我们身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系,但对知识的渴望、对智慧的追求却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为了深化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资源的广泛交流,以及构建教师间相互学习的平台,蚌埠第八中学与宁波仁爱中学于12月9日至11日联合举办了“蚌甬合作”教学教研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分享实践经验,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12月9日上午,宁波仁爱中学的教师代表团抵达了蚌埠第八中学,受到了蚌埠八中的热烈欢迎。为了表达对此次交流活动的重视,蚌埠八中党支部副书记卢适、办公室主任朱玉仙、教科室主任常艳文以及教务处主任黄岩亮等均出席了欢迎仪式。

在欢迎仪式上,办公室主任朱玉仙首先对宁波仁爱中学的教师代表团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蚌埠八中的发展状况。随后,教务处主任黄岩亮、教科室主任常艳文也分别就各自负责的工作领域进行了介绍,分享了蚌埠八中在教学管理、科研创新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最后,党支部副书记卢适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能够进一步增进两校之间的友谊,共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宁波仁爱中学的教师代表团对蚌埠八中的热情接待和详细介绍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表示,此次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蚌埠八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他们也期待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与蚌埠八中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两校的教师们将围绕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英语组

仁爱中学胡晓佩老师执教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胡老师首先以哼唱歌曲的形式导入milk shake这一话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制作香蕉奶昔。胡老师从ingredients和tools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猜测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紧接着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胡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问题。最后,胡老师请同学们现场动手制作香蕉奶昔,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用英语描述步骤,使学生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整堂课节奏紧凑、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充分展现了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潜力。

蚌埠八中余莉老师执教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余老师首先以视频巧妙引入,生动呈现人生的不同选择,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阅读主题,然后通过标题以及图片的预测让学生抓取该篇的主旨大意。教学环节设计精妙,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解构文章主人公Liu Yu的爱好,梦想,与学业冲突、家庭冲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学生自身相联系,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辩论环节更是充分展示了学生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为学生输出活动打造良好的平台。这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蚌埠八中汪敏老师执教

《Reuse,Rethink,Recycle》

汪老师以当前的污染现状导入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进而在环保的背景下关注废物利用,从而导入本课。汪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充分体现生成性,让学生的答案成为板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学生的答案不断进行调整和补充,成为本课的亮点。同时,读后活动不仅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评价,还带领大家重新解读了rethink,reuse和recycle的含义,完成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得整节课的完成度极高。

课后,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围绕三位授课教师的精彩课程,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点评与讨论。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与感悟,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到课堂管理的艺术,从教学内容的深挖到学生兴趣的激发,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数学组

仁爱中学毛一巧老师执教

《角的平分线》

毛老师首先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角平分线,展开教学。毛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然后,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建立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搭梯子”,逐步从折叠法,度量法认识角平分线迁移至尺规作图作出角平分线,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最后,以新课标中的“跨学科”教学为主题,利用角平分线的知识,带领学生去寻找光的反射中法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蚌埠八中黄岩亮老师执教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黄老师由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学习判定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接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由判断性质的逆定理是否为真命题,猜想判定定理并进行证明,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多种方法证明,得到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并由此引出第二个活动,探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由阶梯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随后,安排课堂例题,学生板演时,黄老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之后针对练习情况集中反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与疑惑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两个定理和两个推论,深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蚌埠八中缪瑞老师执教

《等腰三角形》

缪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先从一般到特殊的角度,确立研究对象--等腰三角形。其次,介绍定义及其基本元素,在其基础上依次从性质、判定、应用展开学习。在课堂中,他让同学们动手剪纸,从直观出发,深入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各种特点和性质,最大限度的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整节课关注学生状态,关注学习的研究路径,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课后,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汇聚一堂,共同投入到评课活动中,整个讨论现场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对教育事业的深切热情。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收获了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例如,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教学等。


物理组

仁爱中学杨骁睿老师执教

《欧姆定律》

杨老师从串联的基本规律着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搭建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杨老师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对电路中的变量与不变量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渗透了变化的思维。课程难度层层递进,例题选用精准得当,引导学生应用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蚌埠八中杨阳老师执教

《电能与电功》

杨老师通过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实例,引出电能的概念,对电能的计量进行了详细讲解;利用功与能的基本关系,顺势引出电功这一新概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探究电能的影响因素。过程中既有生活实际也有缜密的物理逻辑,充分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用科学思维去认识世界的兴趣。

课后,物理教研组的同仁们针对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内容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点评。此外,老师们还就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们一致认为,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体育组

仁爱中学黄河老师执教

《体操—肩肘倒立》

黄老师通过音乐的调动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课堂学生积极参与配合老师蹦起来,跳起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展示,学生积极配合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大家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互相帮助、互相观摩、互相评价,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保护与帮助环节,同学们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有效地进行保护,确保了练习的安全。在自主探究环节,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蚌埠八中张莹老师执教

《短距离跑的专项练习》

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集体行进间专项练习、两人一组的摆臂练习、慢跑中抬腿练习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短距离跑的技术要领。张莹老师强调了起跑时的重心移动、头颈自然放松等细节,这些都是短距离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点。对于起跑后的加速跑,则是通过绳梯和标志盘,练习步频和步幅。张老师的教学不仅注重技能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结的合作精神。

蚌埠八中李松老师执教

《篮球—行进间运球》

李老师的教学包含从无球到有球,胯下运球,换位运球,折返运球等多种方式的练习,内容安排合理,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涵盖了运球基本功、接球护球传球基本功、变向运球、加速全场跑运球等多个方面,全面覆盖了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要点。他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行进间运球的知识和技能。这种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后,体育教研组就以上三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评课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教师间的交流性和合作性。不仅指出了课堂中的亮点,如师生互动的活跃性、运动技能讲解的清晰度等,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开放而包容的讨论氛围,有助于教师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发现盲点,激发新的教学灵感。

化学组

蚌埠八中唐思泉老师执教

《碳单质的多样性》

唐老师结合新课标理念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知识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的原因,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然后,运用实验探究、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最后,通过资料分析认识碳单质的研究进展,使学生建立“科学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认识。

课后,化学教研组的教师们积极参与评课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本堂课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目标,通过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模型多次突出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契合新课标理念,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利用智慧课堂辅助教学,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语文组

蚌埠八中常艳文老师执教

《渔家傲·秋思》

常老师巧妙地将“家书”作为核心线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首经典宋词的理解,还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是一次富有创意与情感深度的教学实践。她通过让学生扮演肩负特殊使命的送信人角色,瞬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北宋边塞,亲身参与到传递“家书”这一情感深厚的任务中。通过“初读家书,知晓词意”“再读家书,描绘秋景”“精读家书,体悟深情”“回味家书,认识异人”四个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学习文章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深度学习。常老师的这堂课不仅是一次文学鉴赏之旅,更是一次情感教育和历史文化的深度探索。

课后,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围绕常老师所呈现的精彩课堂,展开了一场热烈而富有深度的讨论。老师们对常老师采用的情景化设置、探究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些方法不仅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无限活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个讨论过程,不仅是一次对常老师课堂的深入剖析,更是一次语文教研组教师团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宝贵机会。


生物组

蚌埠八中李传旭老师执教

《病毒》

李传旭老师设置剧本杀《蚊子引发的“血案”》的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学生们化身“小侦探”,查找“元凶”。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案情呈现、排查“凶手”(病毒发现史)、下通缉令(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方式)、缉拿归案(病毒的繁殖方式)并引导学生辩证对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后结案陈词(围绕登革热病毒,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后,生物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交流,李老师首先分享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他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们还就当前生物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学生参与度不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本次“蚌甬合作”蚌埠第八中学与宁波仁爱中学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滋养,更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和智慧的启迪。正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所寓意的那样,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学府,但共同的知识追求和学术理想让我们紧密相连。让我们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和收获,继续前行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END】


文字:各学科教研组

图片:各学科教研组

编辑:杨   莉

 初审:常艳文 

 复审:卢   适 

终审:朱玉仙



蚌埠第八中学
欢迎您关注蚌埠第八中学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由我校与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皖新传媒三方携手建设维护,致力于共建家校协同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校讯快递、家庭教育的平台,促进教学相长和精致校园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