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CAR愈见 | 海外患者寻医记—双打击伴髓外病变的高危MM患者持续8个月sCR

健康   2025-01-07 18:48   北京  



摘要: 本病例报道描述了一例51岁海外女性患者,既往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λ轻链型)伴TP53缺失和1q扩增,经BCMA CAR-T细胞治疗后实现完全缓解的过程。患者前期接受DARA-VTD和Isatuximab-VRD方案治疗,疗效不佳,疾病快速进展,伴多发骨旁软组织、肝转移、中枢浸润、脊髓压迫等髓外病变。经过BCMA 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随访8个月疾病稳定。


引言: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新药极大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但高危人群总体生存期(OS)仍短,尤其是"双打击"-TP53双等位基因失活或ISS Ⅲ期且1q21拷贝数大于3的患者。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已被证实对复发/难治性MM(R/RM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s)及髓外病变MM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改善长期预后。


1.一般资料


   患者为51岁海外女性患者,2023年3月以左侧胸壁及腰背疼痛、突然晕倒起病,Hb 59g/L,钙2.64mmol/L,肌酐正常,M蛋白:IgA/λ型,IgA7492mg/dl,尿固定电泳:IgA/λ型;受累/非受累游离轻链比值>100,游离轻链κ1.6mg/L, λ101mg/L,受累/非受累游离轻链=145; 白蛋白31g/L,LDH 240U/L,β2-微球蛋白16.7mg/L。PET-CT提示多发溶骨病变,骨穿浆细胞95%,FISH提示del TP53(10%),1q21+,确诊多发性骨髓瘤(IgA-λ型),DS IIIA期,R-ISS III期,mSMART高危。


2.治疗过程


 2023-4月开始一线治疗:Dara-VTD方案(达雷妥尤单抗800mg +硼替佐米 1.3mg/m2+地塞米松20mg 每周一次x4次/疗程,沙利度胺100mg/晚x21天/28天)x3个疗程,2个疗程后达到最佳疗效PR:IgA由7492mg/dl降至2778mg/dl,球蛋白由50g/L降至22g/L。三个疗程后IgA未进一步下降。

二线治疗改为Isatuximab-VRD方案(Isatuximab10mg/kg d1,8,15,22,硼替佐米1.3mg/m2 每周一次,来那度胺 25mg每周5天,地塞米松20mg每周一次)方案治疗2个疗程;2023-7-11骨痛明显加重,无法行走,CT提示新发溶骨病变:右股骨内侧粗隆下方1.6×1.0×3.8cm溶骨,行右股骨预防性髓内钉固定。PET-CT提示脊柱和肋骨多发骨病变,T9-10椎旁软组织肿块7cm伴脊髓受压,T5-6椎旁软组织4.3cm,脊柱受压,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尿潴留。外科处理后,继续Isatuximab-VRD方案治疗,联合放疗。

2023-11月评估肿瘤快速进展;11-16CT提示:脊柱、骨盆、左侧股骨多发骨质破坏伴软组织影形成。2023-11-30至2023-12-6行T5-11 脊柱放疗(20Gy/5Fr),背部疼痛稍改善,下肢力量部分改善,仍无法行走。

2023年12月13日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差,全血细胞减少,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脏、中枢等多处髓外包块增大进展,予尽早采集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CAR-T细胞后,三线改为XPO1-KPD (塞利尼索80mg每周一次,卡非佐米 20mg/m2  C1 d1-2,27mg/m2 C2 d1-2, d8-9, d15-16,d22-23, 泊马度胺 2mg/天口服d1-21,地塞米松 20mg d1-2, 8-9,15-16,22-23)方案治疗3个疗程,左侧头部肿块缩小,泊马度胺停药一周再次增大。

患者回输前髓外快速进展


2024年3月27日左侧头颅局部病灶行CAR-T前桥接放疗(DT 14Gy/3Fx)。放疗后左侧头部肿块再次缩小,但反复周期性高热,最高39℃,伴两侧侧肋骨及右侧臀部胀痛,排除感染,考虑肿瘤热,ECOG评分3分。

患者前期经Dara-VTD、伊沙妥昔单抗-VRD、XPO1-KPD等多线治疗,颅脑、脊柱放疗,疾病仍快速进展,侵袭性强,患者耐受性差。


3.CAR-T细胞治疗


结合患者情况,考虑后续CAR-T治疗。2024-4-6至4-8予FC方案预处理:氟达拉滨30mg/m2×3d,环磷酰胺500mg/m2×3d,过程顺利,预处理期间仍周期发热,排查感染,考虑肿瘤热,经验性升级抗生素,继续左氧氟沙星片、伐昔洛韦、SMZ、泊沙康唑等预防感染。

2024-4-11回输BCMA CAR-T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过程顺利。回输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D2头部肿块、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D7体温最高39.3℃,血压、血氧饱和度正常,排查感染,积极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及低流量氧气吸入后CRS症状得到控制。无明显头痛不适、神经系统评估正常。

监测CAR-T细胞扩增良好,CAR-T细胞第14天高峰428个/ul;D28再次出现高热,予地塞米松处理后缓解,病情平稳出院,评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1级,回输期间未出现ICANS;3个月后复查CD3+ T细胞仍可测到,8个月复查时仍有CAR-T细胞。

回输后第2天查体左侧颅外肿块及右侧颈部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一周后消失无法触及;回输后1个月复查CT提示肝脏浸润灶明显缩小,PR疗效;回输后3个月,复查PET-CT及头颅MRI增强提示全身多处髓外病灶消失,无活性;IFE阴性,游离轻链正常,结合血生化、骨髓象、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等结果,评估达完全缓解(CR)

CAR-T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较前明显改善,脱离轮椅,通过拐杖行动;回归正常生活,无不适症状,继续口服泊马度胺2mg 隔日,皮疹改善,无出血、头痛等不适。近期随访(2024-11-11)血常规:白细胞3.33x10^9/L, 血红蛋白119g/L, 血小板146 x10^9/L;总蛋白74g/L,血钙2.48。免疫固定电泳阴性,游离轻链低于正常下限。

随访至2024年12月17日,患者体内仍能检出CAR-T细胞,且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下肢肌力较前恢复,已自行站立活动,皮疹改善,血象恢复,目前持续sCR累计8个月

患者及家属与曜影医院周莉莉主任合影(2024年12月)






4.周莉莉主任治疗体会


本例患者具有遗传学高危因素,前期多次治疗复发且伴髓外多发浸润,一线DARA-VTD 治疗最佳疗效PR,二线治疗快速进展,伴多发骨转移、多发软组织、中枢浸润伴脊髓压迫、肝脏浸润。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全人源BCMA CAR-T 伊基奥仑赛注册临床FUMANBA-1研究显示,伴EMD患者ORR为100%,≥CR 78.6%。综合考虑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病情,确定CAR-T治疗方案。采集CAR-T细胞后,XPO1联合KPD降低肿瘤负荷,中枢放疗桥接,顺利回输伊基奥仑赛注射液。通过CAR-T治疗实现8个月的完全缓解,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良好,后续仍有待更多随访数据积累经验,探索维持治疗改善长期疗效。





周莉莉 教授

上海曜影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移植免疫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血液医学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美国肿瘤协会(ASCO)会员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血液肿瘤博士后

擅长骨髓瘤、淋巴瘤的治疗。先后主持并完成过美国UCSF骨髓瘤转化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浦江人才计划、中国医师协会骨髓瘤专项基金等,参与完成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及国家和省市级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16余篇。


CCMTV血液频道
血液科医生学习、交流园地,血液科最新资讯、精彩手术、病例讨论、专家讲课视频集中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