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关于厌学,你了解多少?

文摘   2025-01-06 18:56   河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20%的青少年正面临心理健康的挑战,而在我国,这一数字更为严峻,高达3000万的儿童青少年正遭受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其中,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厌学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紧密相关。今年9月开学以来,北京、上海两家医院相继开设了”拒绝上学门诊”和“学习困难”门诊。心理门诊专业划分日益精细化、一号难求的背后,是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系统压力,经由家长传递、体现在孩子身上,导致心理问题的异质性增加。


1

那么,什么是厌学行为?

厌学行为,简而言之,就是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视学习为单调、枯燥的负担,甚至逃避或拒绝参与学习活动,有些表现出一系列躯体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学辍学。

2

厌学的成因有哪些?

1、半数厌学儿童青少年表现出与学校有关的压力源问题,包括在校期间被欺负嘲笑孤立、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惩罚等。

2、 儿童精神科专家表示,在中小学阶段,如果孩子长期持续出现“上课走神发呆”“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良”“写作业拖拉”“东西丢三落四”等情况,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很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   



3、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可能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合适的学习环境,也有可能是与孩子的错误沟通方式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心,还有可能是学校老师变动、同学关系紧张等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3

厌学的不同阶段的表现:


早期:上课容易分心,拖延作业,跟周围同学、老师或家长表达不想上学等现象。

中期:出现肚子疼、头疼、发低烧等身体状况,会陆续请假看病、休息。

后期:没有身体不适,也连续多天不上学。即便有时想上学,但更希望在家学习。大部分家长就是这阶段才开始重视。

重度阶段:一般会停学,或超过1个月在家,此时返校可能性变得非常小。生物钟开始颠倒,社会功能弱化,几乎不出门,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等,伴有头晕、不舒服等躯体症状。

其实,孩子的心理变化在生活中往往有迹可循,经过不断累积、发酵,最终才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忙于生活和工作,对于孩子的“求救”信号未能及时接收,等真正产生严重后果,才后悔没有尽早发现。

4

孩子厌学,家长如何应对?

1.及时发现与干预

家长如果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孩子厌学的迹象是能被及早发现的。家长应平等、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厌学的原因,但避免过度刺探孩子的隐私。 

2.对孩子有同理心

当孩子和家长沟通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心理容器,避免一味的批评和职责,强制孩子上学,对孩子的厌学行为多一些包容和允许。当家长能为孩子营造出一种包容和允许的心理空间时,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才有可能提升,从而更有心理能量去应对学业和人际挫折。

3.家长自身的调节

孩子厌学,家长们会非常的焦虑无助,在帮助孩子解决厌学问题之前,家长应首先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好自身状态,否则不良情绪会在家庭内部传染弥散,对解决问题起反作用,反而加剧亲子冲突。因此处理好自身情绪,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才能够为孩子创造出一种包容和允许的心理空间。 

4.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轻度的厌学、拒学,可以通过适当引导教育来调整。但若是孩子出现中重度的厌学、拒学表现,家长就要带孩子去医院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就诊,排除孩子的抑郁、焦虑、强迫、双相等精神障碍,一般需要联合心理治疗、行为干预、家庭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数据来源:《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

发布:宣传统战部

内容:临床心理科 任艳超

校对: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李秀玲

微制作:冯美珠

审核:赵文喆

 

唐山市人民医院

公众号:TSSRMYYYLJT

服务号:tangshanrmyy


急救电话:0315-2861200

预约挂号:0315-2861580

地址:唐山市路南区胜利路65号

乘车路线:乘坐1路、6路、13路、27路、32路、50路、51路、53路、60路、69路、77路、79路,均可到达市人民医院

唐山市人民医院公众号
为顺应医改新政策,助力分级诊疗推广,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基层百姓,医院正式成立涵盖26家医疗机构的唐山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为基层百姓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推动唐山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