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营销新手指南(四)什么是好的核心人群

创业   2024-10-07 22:50   北京  

90% 的产品卖不好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是因为没有找准「核心人群」,垃圾放对了地方也是资源。不负责任的说,每个被制造出来的产品都有核心人群,但不代表核心人群能被定义出来,能定义不代表能识别,能识别不代表能触达,能触达不代表能转化,能转化不代表有规模。

如果在设计生产一款产品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思考,那么大概率会失败,产品造出来那一天企业就进入倒计时。


01 核心人群是否足够明确

什么叫明确?

简单来说

第一,可以用文字简单、清晰描述核心人群

第二,通过可获取的数据、特征快速识别核心人群

第三,有途径可以批量触达核心人群

第四,针对核心人群痛点提出的解决方案要能得到积极反应

比如,长途货车司机是一个很容易定义的人群,稍加注意也很容易识别出来,以及搞清楚在哪里可以接触到他们。如果针对这个庞大群体的痛点做一款产品,路径是清晰的。

红牛刚进入中国时定义的核心人群就是「长途货车司机」,针对的痛点是「长途货车司机往往日夜兼程,疲劳驾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红牛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提神饮料缓解他们的困意,只要不困,不会开车睡着,就减少了很多安全事故。价值主张是「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同时在全国各大高速服务区和加油站进行广告投放和铺货,迅速打动了核心人群,验证了产品价值。

如果把核心人群定义为「民航客机飞行员」,就很难成功。首先,飞行员很难被快速识别,其次,即使识别出了飞行员也几乎没有触达他们的手段,更别提卖产品给他们了,第三,这个人群的规模也不大。

如果核心人群还选择长途货车司机,痛点不变,但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缓解困意,而是一款针对货车司机意外事故身亡的高额保险,免除货车司机的后顾之忧。你猜会好卖吗?

面对核心人群痛点,提供高频解决方案要好于低频方案,频率变低意味着感知变弱,哪怕生死是痛彻心扉的大痛,但频率太低,侥幸心理会占据上风,付费意愿会变弱。


02 核心人群的成长性和影响力

那些超级成功的产品通常会经历 3 个阶段,选好「核心人群」能帮助企业顺利完成 3 个阶段成长和过渡,

阶段一,0-1 验证

压力接触面越小,压强越大,越容易戳穿,同理,0-1 切入的单点越 niche,突破和渗透的几率越大。如果说不出 niche 市场在哪里,往往不具备落地能力。

比如宝马刚进入美国时,就针对本土汽车品牌「又大又重,驾驶体验平庸」的点,针对核心人群「驾驶体验爱好者」,主打一个关键词「终极驾驶机器」。

再比如,小仙炖起步时,发现「新晋职场白领」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又因为从小看着 TVB 的电视剧长大,对燕窝养生的认知根深蒂固,根本不用教育,挣钱后对于燕窝的消费意愿也非常强。但痛点是即使买得起燕窝,也苦于没时间挑选、清洗、加工,此时针对这个人群主打「即食燕窝」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阶段二,1-10 破圈

做阶段一验证,经常被挑战的问题是,你做这么 niche 的市场,容量有多大?潜台词是,你做这么小的生意根本无法撑起企业的野心。

创始人在跟投资人做宏大叙事时,往往会讲一个天花板很高的赛道,几千亿、上万亿,这通常不是单一 niche 市场能够做到的。

VUCA 时代,那些成功的企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从一个 niche 市场到另一个 niche 市场,因时制宜打出来的,逐渐放大目标场景和目标人群,或者叫不断破圈。

如果企业不能先聚焦一个 niche 市场打透,就不可能有第二个、第三个,每天喊着千亿、万亿市场,画饼喊口号,如同拿着世界地图在中关村找地铁站,缘木求鱼。

第二阶段,就是携第一个 niche 市场成功的经验、影响力,找到更多 niche 市场打透,因此第一个 niche 市场的「核心人群」选择非常重要,一个合适的人群,不仅利于前期切入,还利于后期破圈。

比如,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小仙炖,「核心人群」也到了结婚生娃的年龄,于是品牌拓展了孕期保养场景,推出孕前、孕中、孕后套餐,这是一个 niche 场景。

生完孩子女人都担心衰老,小仙炖又推出冻龄概念产品,主打护肤和延缓衰老,这又是一个 niche 场景,

除此之外,同一人群还有体重管理的诉求,于是推出减肥概念产品,又是一个 niche 场景。

采用类似拓展思路的还有小米,都是紧紧围绕同一个「核心人群」不断拓展场景,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新能源汽车。

除了在同一核心人群不断拓展场景,还有一种方式是拓展其他人群。

但拓展人群并非易事,因为人群间有鸿沟,杰弗里·摩尔的《跨越鸿沟》中将产品生命周期按照人群划分为 5 个阶段,分别是创新者、早期使用者、早期大多数、晚期大多数、落后者。

创新者是「种子用户」,那些主动尝试新品牌、新产品的人,他们充满好奇心,追求极致,但人群规模非常小,付费能力不强,甚至无法支撑起 niche 市场。

早期使用者是「核心用户」,他们是高瞻远瞩,会做长远规划的人,会因为一款产品带来了巨大变革和价值,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追求与众不同,骨子里欣赏创新者,追随创新者。他们与创新者的互动非常频繁,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打动创新者,顺利转化早期使用者。

早期大多数是领导型企业共同的追求,因为这类人占比高、付费能力强、低调务实、从不标新立异,他们追求产品成熟和售后完善,一旦做出选择,将会无比忠诚。但问题是,很多企业会误把早期使用者当成早期大多数,一不留神坠入深深的鸿沟中。

鸿沟主要是两个人群的差异形成的,一个追求与众不同,一个追求低调务实,本身就不是一类人,早期大多数通常只参考同类人建议和使用体验,一旦发现产品有不完善、不方便的地方就会拒绝买单。而早期使用者更愿意和创新者沟通,对于早期大多数嗤之以鼻,觉得他们太过务实和平庸。

如何冲过这个鸿沟呢?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力量,比如,极强的文化属性和跨界影响力。

泡泡玛特,初期核心人群是潮玩爱好者,他们收集各种独特的玩具和手办,参与分享和交流,形成大量内容和势能。随着不断挖掘产品的文化属性,泡泡玛特与电影、文学 IP 合作,拓展出电影粉丝、文学爱好者等人群,同时举办各种展览、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社交场景,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参与其中,最终完成破圈。

再比如,针对平胸女性的 AA 罩杯产品有多个细分人群,包括跨性别人士、女模特、做过乳房肿瘤切除手术的女性。

pepper 和 amoen 两个品牌都生产 AA 罩杯产品,但选取的核心人群不同,前者选择了跨性别人士,后者选择了乳房肿瘤切除手术后女性。

发展至今,pepper 只有 7 个 sku,ameon 有 200 多个,但前者的活跃人群却是后者的 3 倍还多,主要原因是 pepper 已成功破圈,而 amoen 还是只服务肿瘤切术手术后女性,这就是破圈的威力。

pepper 之所以能破圈,跟美国的文化有关,LGBTQ(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Queer)在美国代表做自己、不向社会妥协,是当前一股文化思潮,是政治正确,LGBTQ 人群规模有 2000 万,但查询 facebook 兴趣受众,几乎一半人口都在 LGBTQ 的兴趣词下,可见其关注度有多高。选择 LGBTQ 作为核心人群,就意味着文化势能、破圈势能。

反观肿瘤切除手术后女性这个人群,相当于「病友会」,就算跨界营销再好,谁也不想和疾病挂钩,所以 amoen 几乎没有破圈的可能。

阶段三,10-100 爆发

不管是围绕一个「核心人群」做场景拓展,还是做人群拓展,当一个个 niche 市场被占领后,必将引发一场龙卷风,席卷整个市场,成为领先型企业。

比如,红牛通过「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赢得长途货车司机人群后,又通过「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拓展了运动人群、深夜工作人群、棋牌室人群,又以补充能量为价值主张,拓展了学生人群、办公室白领等。

配和大量广告投放,对品牌进行强势拉动,迅速成为中国第一功能饮料品牌,几乎是路人皆知。销售额从不足 10 亿猛增到 200 多亿。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以及现在小红书官方提出的「核心人群」「兴趣人群」「泛人群」反漏斗模型也是遵循相同道理。


总结一下

什么是好的核心人群?

从静态来说,要满足 4 点:

第一,可以用文字简单、清晰描述

第二,通过可获取的数据、特征快速识别

第三,有途径可以批量触达

第四,针对痛点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得到积极反应

从动态来说要满足 2 点:

第一,具备成长性

第二,具备影响力

直隶按察使
ToB 创业者 | 为 200+ 头部消费品牌提供数字营销解决方案 | 提供内容营销软件 小程序 APP开发 | 提供代运营 IP孵化服务 | 京东 小米 华为 多年互联网从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