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有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这句话对吗?

文摘   2025-01-03 06:31   河北  


01

李老师好,怎么才能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好的影响?

 



李鸣: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回应:


第一,每个家庭都有负面的影响。如果你已经意识到是负面了,那么其对你的影响就会减少。真正影响你的是你认为是好的。所以如果你知道它是负面,那么改变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它多多少少对你的人生会有影响,但很小。

第二,如果你知道是负面影响但是又很难改,这时候需要你仔细的去思考。你真的认为它是负面影响吗?如果真的是负面影响它在你内心为什么这般顽固不化呢?当然有的时候你觉得是不负面的,但你会被别人影响,既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为你内心或者真正意义上觉得它是能够让你获益的,并且你也希望是这样。只是根据别人的观点,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所以你希望改掉。

所以要明白有的时候不是你真正的想法,只是大家都在说不好,你才希望改掉,有的时候不是你真正的想法,如果你真实的想法就像第一点一样会自然的去改变。如果很难改掉,一定是有道理的。

第三点,如果你真的想改掉但改不了,那么你就需要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02

老师,所有人内心的欲望都可以理解成一种潜意识吗?




李鸣
不对!人的内心欲望可以是潜意识,但也可以是意识。比如说你爱上一个人,你清楚的知道你有多爱他。

内心强烈的欲望它成为潜意识的前提,就是这些欲望不符合自己的世界观,不符合伦理道德,然后才需要压抑,只有经过压抑的内心欲望才会进入潜意识。

所以潜意识里面的是内心欲望吗?是的,都是被压抑了的,不是所有的内心欲望都要被压抑。比如说你现在在疫情,我希望能够为抗击新冠做贡献,这个欲望你不需要压抑,像这种内心的欲望不一定成为潜意识。只有那些违背伦理、违背道德、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常识的,不应该做的,这时候而你内心又是如此强烈的这样才会被压抑进入潜意识。

所以,再重复一遍,内心的欲望,只有压抑才能进入潜意识。所以潜意识中间确实是内心欲望,但是不是内心欲望都会进入潜意识。


03

80后理科生,有多大几率,能通过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心理学?




李鸣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80后”和“理科生”这两点根本不能断定能不能学习心理学,能不能运用?有多大机率?我只能说如果你有足够的动力和行动,有志者事竟成


04

有人说精神分析是消极悲观的人性观。

但是精神分析主张“通过精神分析可以使潜意识意识化,让人超越自己的过去,过没有被过去限定的生活,享受活在当下的状态”,

这个观点也是很积极的吧?老师怎么看呢?





李鸣

首先我们要说在心理治疗领域,我们基本上是都有共识,精神分析是相对悲观消极的。

这个主要是指它的决定论,人是什么决定的呢?人是儿童期就决定,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那么三五岁以后你基本就定型了,这个观点它是消极悲观的。所以,相信“儿童决定成年”的这就已经是悲观了,并不等于人的结局是悲观的。用这种办法来看待人性,它就充满了悲观的色彩,就是等到你开始懂事了,你已经定了,这是叫生物决定论。

那么相对来说,行为主义就比较乐观。我们只能说相对,因为它说出生怎么样不要紧,以后的环境怎么样你就变成什么样的人。人是环境的产物,所以它这一点上至少要比精神分析相对乐观,主要是指你的可变性。当然它仍然没有脱离决定论,因为它是环境决定论,它仍然说什么样的环境,你就是怎么样的,所以这仍然是决定论。

直到存在人本主义,认为人是彻底自由的,不管什么环境下,人都有自由的选择。当然自由的选择也造成了人的自我的责任,所以它比行为主义更加乐观。所以我们看到这么一个渐变的过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存在人本,这种在哲学上、在心理学上说的悲观主要是指决定论。

现在这是我们说的经典的理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精神分析内部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说经过了三次的冲击,经过了新弗洛伊德,特别是现在的后弗洛伊德。现在的后弗洛伊德主要是强调关系。所以儿童期仍然是决定人的主要因素,但是它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所以逐渐在纠正这种悲观的观点。比如说从经典的理论分化出来的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就相对来说要比经典的理论更乐观一点。对人的可变性可塑性,特别后面的依恋学说,自体理论以及特别近现代的主体间理论,就使得人的可塑性大大的增强了,这是更加乐观了。

我们说的对人性的悲观性,主要是指它的可改变性。当然了,在精神分析理论之后的行为主义和存在人本主义,它们就更大踏步的增加了人的可变性和可塑性。所以说悲观性主要是指人的可变化性,主要是多大程度上过去决定了现在这一点上。


05

对自己某些人格不满意,比如情绪不稳定,易发怒,拖延,内向等,能够改善吗,用什么方法改善比较有效果?




李鸣
首先你要理解性格是怎么产生的,是怎么形成的。只有你详细地理解了性格形成的过程,你才有可能去掉你不需要的这部分。

某种人格,因为它的任何形成都是有一定原因,都是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我们就知道人格的形成是童年占了很大的因素。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性格的形成常常是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强化和消退。所以你了解了你的性格形成是从怎么个情况过来的,那么你要去改掉才有可能。

而且任何一种性格一旦形成,它一定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和适应的考验。因为人都要去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所以人的性格,他都是因为环境而形成的,特别精神分析强调童年的经历、环境特别重要。

那么如果是它为了适应比如说你的拖延、内向、情绪不稳,那么在逐渐形成你情绪不稳、拖延、内向的过程中,它一定跟当时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所以可能现在它不太适应,因为形势在变,早年这种环境下导致你形成这样人格,它一定是有道理的。如果你了解了它形成的过程,那么你才有可能去掉它。你知道它怎么来的,你才能知道怎么去掉它。

然后如果说是要去改变人格的特征,那么你一定要首先了解哪些人格,要把这个定义定得很清楚。不能笼统的说性格,你的性格哪方面。比如说情绪不稳,指的是在什么情况,在对什么人,是哪种不稳。拖延、内向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很细的分。这样的话你要知道如果细分了,你就能知道这一部分性格它是在什么情况下逐渐养成,它曾经是为什么适应,现在又为什么不适应。

任何一种性格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长期跟外界环境、跟人、跟事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它有合理的一面。现在如果你觉得不合理了,那么你要去首先弄清楚是哪一些部分。也许经过你仔细的观察,你就会发现这部分它并不需要改掉,它形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你真正是当时形成是有道理而现在很不适应,那么你如果了解了整个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帮助你改变的动机。你了解它曾经是多么的适应,现在是多么的不适应,那么他就能够有可能去改变。

所以回答你这个问题,它不是像外科手术,你进个医院开个刀,就有人替你割掉了。那么人格的特征,精神分析的观点,行为主义的观点我们都说了,来自于过往以往经历的,特别是童年经历逐渐形成的,那么认真观察了这个过程,你再重新考虑,是不是需要改变。如果需要改变,你弄清楚了它曾经多么适应,现在有多么不适应,那么改变就有可能了。


06

网上有一个句子特别火,

她说有的人是用一生治愈童年,那这个人的后半生也未免惨了一点。

是不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归结于童年?


或者说,童年确实比较孤独,没有得到关注,没有得到爱的人,应该怎样处理这种成年的问题与童年的伤痛。





李鸣
首先我要说这个问题是一种视角,特别在精神分析所说的童年期决定成人。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都知道童年对成人影响很大。精神分析是最强调童年对成人的影响的。

儿童期的基本经历、内心冲突和精神创伤就会造成成年人神经症、心身疾病甚至精神病。如果以这个观点来看那么网上这句话也是有一部分道理。

但要明白,任何一句话都是有其道理,但绝对不是真理。有的时候一些案例并不一定适用于儿童期决定论。精神分析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用。

有的时候你应该换一个视角去看,如果你用童年解释成人不合适了,那么应该换一个视角。但是同时要强调,有一些例子只有童年决定成人这个视角才能真正对他有帮助。所以要了解案例具体情况是什么,我们才决定用什么。

当然最后要说一下,如果来访者的童年确实是孤独、缺乏爱等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要知道童年的经历不是经历的本身决定了你,而是你对这段经历的认知体验决定了你。有的人童年的经历很坎坷但是长大了非常健康,因为他对这段经历的认知使他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也有人童年经历很坎坷,但从此他就生成了心理上的缺陷。

那么究竟童年的坎坷经历是造成你更健康?还是有了缺陷?这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童年的坎坷。它像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激励你更好的完善自己,也可以是让你颓废自暴自弃。这都取决于你的认知、取决于你的体验。


--END--


 为你推荐心理学好课 

《教师心理技能培训48讲》视频课

张沛超、李松蔚、徐勇等11位心理学大咖亲授

8大模块,11位顶级导师,48讲视频课专业内容,涵盖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学生异常行为应对、教师个人成长、家校工作处理等多个切实需求问题。我们希望踏踏实实地为老师们提供真正的帮助,解决问题。
1、课程为视频录制形式,共计48讲,已全部更新完成,购买后开始学习。每讲约为30-40分钟。
2、课程永久有效可在电脑、手机和平板上无限次观看。
课程试看片段,徐勇老师主讲(1)
课程试看片段(2)
原价:1599元
现价:399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课程订阅后,永久有效)
购买后赠送课程中老师使用的课件PPT电子版

如需证书,请添加乐享心理客服
凭付款截图,拉您入学习群
登记和申请证书。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本课为线上知识付课程用,一经缴纳,将不再接受任何原因退费
▽ 1000份心理福利,免费领取 ▽
转发本文章到朋友圈或两个心理学群(200人以上)
(转发群3分钟后截图,朋友圈保留24小时)
即可免费领取
七本危机干预专业心理学文档

👇👇👇

1. 《防止青少年自我伤害》一本

2.《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一本

3. 《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一本

4.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手册》一本

5.《大学生自杀的鉴别与预防》一本

6.《心理治疗自我伤害的青少年》一本

7. 《中小学生自伤问题识别、评估和治疗》

(转发截图发到客服微信,即可获得电子书)
可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咨询
▍课程形式
课程为视频录制形式,共计48讲,已全部更新完成,购买后开始学习。每讲约为30-40分钟。
课程永久有效,可永久无限次重复学习。
▍Q&A
Q1:课程购买后可以申请退款吗?
A:该课程为虚拟产品,课程购买后,不予退款。
Q2:报名后如何观看课程?
A:报名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乐享心理LX】公众号 → 乐享课程 → 进入店铺→我的已购里查看课程。                          
请务必扫码关注
避免找不到课程
问问乐享小助手(工作日10点 - 19点)
客服微信:AAQQ8590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百门心理学名师课

乐享心理LX
专注于心理学知识分享。专业文章和严选心理学名师课程。每周发布心理学专业资料,可免费领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