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武汉,一个侄子说了一句话:“这个世界,对老年人不太友好。”当时谈到家里的老人在商场晕倒,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送去医院的过程还是比较困难的感慨。
当时还没有什么直观感觉,这几年,越来越感觉是那么回事。
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社会发展速度快,是好事,但是,对于老年人,带来的更多是不便。比如:网上购票,扫码,还有网购和手机支付。
记得父亲还在的时候,想在网上下棋,但他不会电脑,于是开始在电视上,用遥控器操作下棋,常常误操作导致输棋,学了很久,最后给他买了一个ipad,直接用手指戳,这才搞定。
现在这个ipad在我手上,里面还有父亲的照片。有时候也拿出来用用,这时,往日的点点滴滴就会在眼前浮现。
家里有几台笔记本,还有闲置不用的台式机,连着宽带,但父亲最后也没能学会电脑上网。
二、中年,不是危机,是激情的消亡
小时候常常听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其实现在想,支撑着人活着的最大动力,是希望。也就是老百姓口里的“念想”,没有这个,活着便乏味之极。
不知不觉,进入中年,而且继续向着老年进发。有时候想起自己的年龄,会猛地心中一跳,然后一想,幸亏老婆和朋友与我一起变老,大家一起进入老年,这样倒也不那么可怕。
年轻时,充满激情和希望,一半是源于前途的未知,另一半则是自己对社会的无知。无知,所以天真,比如小时候成天说我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时还真的很自豪,充满期待和责任感,现在看,真的想多了。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会聪明多了,也现实多了。找个好工作,工资要高,待遇要好。也不太相信领导和老板画的大饼。如今在公司里苦逼的,还是中年人。
看清了现实,一旦没有什么把你糊弄住,这不是觉悟,是另外一种灾难的开始——因为你很难再相信别人嘴里说的话——更愿意看他的行为。
想想当年,领导拍着肩膀把一卷图纸交给我,说这是政治任务,不能有任何差错,我回答保证完成任务,就差脚跟一碰敬个礼了。如今想起来,再看看当时人物后面的物是人非,我都替我当年的自己脸红。
中年,褪去了青春的青涩和冲动,历经生活的风吹雨打,虽然也曾有过成功时的高光时刻,但大多数时候,只有把曾经骄傲的心默默藏在现实的卑微里。
所谓中年危机,其实只不过是激情的消亡而已。激情过后,便是种种的无奈。
三、摈弃意义,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
从小到大,从小学学习写作文开始,看到、听到最多的词就大概就是“意义”。
其实有“意义”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有“意思”。
中年,该是找到有意思的事去做做,享受真正的单纯的快乐。如果说有个偶像,我建议学学香港的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这个和我同一天生日,大我整整30年的香港老头,才真正活的通透,活的明白,活的有意思。
最近在看蔡澜的《蔡澜说书法:静下心来,写写字》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让我重新燃起久违的读书的快乐。
关于抄经和静心,蔡澜说:“抄经和读经,不是一张进入幸福的门票,不期待回报的写经,才是一张真正的信仰。”
而我看心经260个字,关键的无非四个字——“心无挂碍”。想得越多,烦恼越多,而且多半是自己找的。
对于书法,书写者真正享受的,是书写的过程。而完成后的作品万一效果还不错,便又可以成为赠给朋友的的礼物。这也是写书法的乐趣之一。
【尾声】
有人说,中年是最好的年龄,多年的历练和经验,对社会和生活有了一定经验,不会轻易被忽悠,而人还不算老。
这点我赞同。前几日,和朋友喝酒,一年轻的小朋友非常起劲的和我聊天,我真的挺佩服他的,因为无论怎么听他如何谈论所谓的成功和自豪,在我看来,都是真正验证了一句话:无知的人才能真正快乐和幸福。
其实,尝过生活的百般滋味,才懂得单纯的快乐是多么难得。
中年,容易沉重,难得童真。
这时便领会了年轻时读过的辛弃疾这首词时所不能领会的味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