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在为啥要有设计院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拒绝可以随意修改设计的诱惑,哪怕他是个外行。
记得以前在设计院时,老师傅说过设计就设计,施工就施工,设计时不要过多考虑施工。当时还不完全理解,因为当年置身于那种环境,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直到最近在工程上遇到的问题,才领悟到当年老师傅的话何其正确。
设计和施工看似都在为建造房屋然后室内外装修,都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打造人居环境贡献自己的专业,但是其根本目的不同:
首先,设计和施工着眼的时间目标不同。
设计的目标:设计足够坚固、安全,舒适的建筑物。国家的设计规范规定,住宅的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
施工的目标,则是按设计图纸施工,然后在保修期承担保修义务。如果是土建施工,基础和主体结构的保修期是设计使用年限;可以简单理解为涉及结构安全终身负责。
如果是装修工程,保修期一般为一年到两年。
可以看到,二者着眼的时间跨度完全不一样。
第二,依据和遵循的规则不同。
设计必须遵循设计规范,尤其是国家的强制性条纹。这里面有很多很硬性的规定。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空间。
施工虽然也遵循施工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弹性大得多,野蛮施工的情况也不鲜见,甲方的随意变更几乎是常态。
有时候,施工单位不想改了,甚至会拿设计当做挡箭牌。因为图纸上最终要签字盖章。甲方也不可能把明显违背设计规范的东西落在纸上,最后则往往不了了之。
第三,责任不同。
工程有了问题,先查设计,尤其涉及建筑结构质量安全,几乎首先查看图纸和计算书,如果发现有违法国家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条纹的地方,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请注意,这里并不是说房子倒了,而是说违反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条纹。请深刻理解这一精神。
对于单一构件,受力情况简单的,可以手工验算,但是对于整体稳定设计和抗震设计,基本上全是计算机验算了。
结构设计不仅仅是计算承载能力,还有整体稳定和抗震设计,这里给不熟悉的同学扫个盲。
这一点,看看农村自建房和经过正规设计的多层高层住宅的在结构上巨大差异,就应该能直观的感受到了。
而即使设计图纸有问题,施工单位只要按图施工,也基本没有责任。
这里说基本没问题,是指如果施工单位发现图纸上的明显的错漏,注意这一条:“属于有经验的施工方应当可以发现的问题”,必须上报设计院查验复核,否则也要承担一定责任。
就是说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只要对自己有利,明知道错的也干。
这就是设计人员,尤其是结构设计人员,年纪越大越小心的原因,用一句话形容——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因为经历的多,听见的出事的案例更多,画图只是一份工作,到最后把自己搭进去划不来。
反而是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设计完了施工完了,到最后担惊受怕。
这方面,例子太多,为避免有人对号入座,就不举例说明了。
昨天把全部图纸交付了,一身轻松。
想起1999年在深圳,同租一套房的陈浩原来是合肥一个设计院的结构设计师,从单位辞职出来到深圳闯闯,结果进了深圳一家设计事务所。
当年深圳正值建设高峰,项目多如牛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都是超负荷画图,加班是一种常态,尤其甲方开发商常常要求尽量减少建设成本,减少结构配筋重量,有时还钻规范的空子。
干了一个月,下班回来给我吐槽,真是黑,简直是提着脑袋干活,要不是他有十几年实际工程设计的经验,非出事不可。都是游走在规范的红线边上,而且也根本没有时间验算。
最后说一句,在当前的环境下,真的不建议边设计边施工,弊端太多。难怪国家早就明令禁止“三边工程”。
记得刚毕业时,我们单位接到一个项目,给陕飞修建设计大楼,施工单位总工认为设计图纸上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跑到设计院院要求改图。
当时施工和设计都是同一个大单位,人员也常常内部流动。施工单位总工无论年龄和资历,在单位都有很重的话语权。
总工认为自己是领导,而负责这个项目结构设计的是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小高(后来很快当了设计室的主任),怎么也要给几分面子,结果设计师就回了四个字——按图施工。只能铩羽而归。
8月7日 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