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朋友公司喝茶聊天,谈论了最近几年的情况,普遍比较悲观。
我发现,最近几年,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大环境不好,……”
1. 两种观点
谈到经济,基本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这是经济学家的事,我们普通人还是不谈为好。
另一个 观点:宏观经济的好坏,是国家大事,既和我们普通人没啥关系,因为即使知道,也影响不了什么。
不得不说,这两种观点非常具有普遍性,特别第一种,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社会经济学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普通人不懂还不要说。
但是,发现一个现象:这些年,不论经济好或者不好,专家们说来说去,基本上不是事后诸葛亮,就是睁着眼说瞎话。
当然不限于经济领域的专家。现在专家,在老百姓心目中,基本有没有可信度了。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真的无知。
其实,也不怪专家们。
那个圈子里,和其他圈子基本类似,也讲究论资排辈,混到一定江湖地位,都要爱惜羽毛,必须看上面行事。有时候,不是专家没有水平(当然草包哪个行当都有)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不是不懂,是有些话是不敢讲。
再说第二观点,其实也有明显问题。经济好坏关系到每个人的钱袋子,每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绝对不只是一堆抽象的数据。怎么能说跟我们老百姓没关系呢?
话说回来,即使不能改变什么,至少弄个明白,比到死当个糊涂虫强。
其实,经济学并不抽象。它关系到老百姓有没有钱花?生活水平怎么样?这是我们人每个最关心,也是最能感同身受的事。
在大部分时候,一部分人赚钱,另一部分人(或者行业)不怎么赚钱,我们把它归结为行业差异,甚至地区差异。
但是,社会到了一个时期,大家都不赚钱,我们就该知道,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2. 房地产问题的一个底层逻辑漏洞
回想起来,经济出现明显下滑,是从疫情前开始的,只不过三年疫情,一切暂停,把他掩盖了下来。
对于最近的经济下滑,大量失业,官方的说法是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低迷,产业政策结构正在调整。
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事。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也是房地产高歌猛进的20年,或者,反过来说,也成立。
中国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可以追溯到1998年 。
这一年,开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标志着中国商品房市场的正式开启。
记得我在单位时,给工厂修建的第三批集资房,也是最后一批职工集资房。就是新一区住宅。那是2001年底的事。新一区包括两栋职工住宅,一栋干部楼(当时叫职高楼,也就是只有高级职称才能住的,当然都是高层领导)。
工厂以后的住宅小区,基本上就都是商品房了。
之后的二十年,大家都知道了,房价一路飙升。汉中的房价,从不到800元/m2,最高涨到恒大的6000~7000元/m2,现在回落到5000元/m2左右吧,具体看地段。
前些年,老百姓还大骂开发商。黑心涨价。直到恒大暴雷。万科发布成本分析报告。房地产的利润情况才公布于众。原来,开发商并不是最大的受益方,土地款和各种税费,占了销售额一半以上。
这方面还是数据说话。
就不拿许老板的恒大举例了,那算是反面典型。
万科在国内房地产企业里算是比较资深,上市较早,相对也做比较规范的企业,算是房地产的标杆企业了。董事长王石也是国内知名企业家。
不算疫情的三年,2010年~2019年这十年中,从公开的财报数据统计中,万科的房地产收入中土地款和税收占比情况:
是不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所以,房地产倒了,地方经济马上就不行了。
但是,一个新问题出现了。
网上有个叫伞哥的,提出了一个问题:
“搞了30年房地产,开发商欠了30多万亿,购房者欠了50多万亿元,卖地的地方ZF负债100多万亿。居然连银行的都是负债的,中国银行负债17万亿,建设银行负债20万亿,工商银行23万亿。
那么问题来了,所有的环节都在负债,钱到哪儿去了?”
3. 卢麟元的解释:三个原因
看了一大圈,没有人解释清楚上面这个问题和原因,除了一个叫卢麟元的经济学家。
卢麟元认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有三个根本原因:
(1)走资,(2)沉没,(3)空转
其主要观点:大规模资本的进入,其实从2001年开始,全面渗透社会各个方面,也是导致目前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
走资——指资本外逃。不少于3万亿美元(约2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23年一年的财政收入(21.68万亿)。这部分很多都是在监管以外的,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更严重。
沉没——指财富从股市和楼上里蒸发消失。大约50万亿人民币。
空转——资金流动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也没有到达需要资金的人手中,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价值 。
关于这一点,大家应该发现最近银行的电话多了起来,主要询问你要不要贷款,总之,各种消费贷款,利息极其低。
但是当前的形势下,有几个人能做到借钱消费!
当然,也有人对卢麟元的观点提出质疑,同时质疑他作为经济学家的身份。
其实,他是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观点是否合乎逻辑。
至少,他提出一个超出普通人视野之外的一个解释。
而我们目前的经济问题的原因,一定有超出我们认知之外的原因。
所以,ZF目前采取的政策,以前对于楼市颇有效,现在好像都失灵了。
4. 根本原因:对未来缺乏信心
经济不好,是因为老百姓手里没钱吗?
是,也不是。
老百姓不消费,除了没钱,更多是对目前的现状,还有未来,特别是未来,缺乏信心。这才是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
缺乏信心——》消费降级——》经济萎缩——》更加悲观——》》新的一轮循环
这就涉及另外有个问题:国企和民企的比重问题。
总结:经济问题的核心——国民企业占比
近十年来,国家政策倾斜,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这本无可厚非。在建筑行业,尤为明显。
现在的建筑市场上,民营企业基本接不到一手项目了。仍活着的民企建筑公司也几乎十不存一了。
有个关键问题,对于就业来说,承接最大的就业人群的,还是各种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不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是不能理解目前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
简单问个数字,14亿人口中,有多少人在ZF机关,国企央企,事业单位?
根据公开数据,2012年及之前的统计,其中,政府公务员的人数为2013年底的数据,国有企业职工和事业编制人员的数据为2014年初的数据 。
合计:7515.5万人(1)
截至2023年末,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具备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总人数为:17268 万人(2)
2023年末18岁以下人口数量:24789万人(3)
以上(1)(2)(3)相加,总人数:49572.5万人,约5亿人,按全国人口14亿计算,约占总人口的35.7%
简单总结一下:全国总人口14亿,其中:小孩2.5亿,老人1.8亿,公家单位0.8亿,剩下9.3亿人是国有经济和政策覆盖之外的。
而这9.3亿人,占比66.4%,实际上要依靠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包括务农,解决就业及生活收入问题。
这部分人,就是目前市场萎缩,就业困难,最大的承担者。
而这六成以上的人口,很难直接享受ZF的补贴和优惠的。
国企再赚钱,上交利税再多,也不过是左兜进右兜的问题,钱是到不了大部分老百姓的口袋里的,
考虑到还有2.47亿未成年人,按家庭比例分摊,总就业人口:0.8+9.3=10.1亿(按国有0.8亿,民营9.3亿),民营占比也93%,计算出来分摊的未成年人数2.3亿。所以,2.3+9.3=11.6亿。
所以,关系到11亿多人的生活问题。
这个基本常识,也是我离开体制以后才意识到的,以前,总认为单位才是主流,是大多数。后来才发现是个误区。
其他的11亿多人,才是大多数。
而这些人,在主流媒体上是没有发声的渠道的。
因为非市场因素,民企经营困难,倒闭数量过多,是目前经济困难的直接原因。
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市场份额,政策因素,等等
既然政府不可能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解决民企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就是关键了。那么,国进民退的步调也许需要重新考虑了。
民生问题,归根结底一句话,核心在于要不要民营经济,和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
否则,和资本经济有什么不同。
那么,倒不如回到计划时代。
2024年11月13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