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汉中的朋友老冯打电话来,聊了许久。
他说最近一直在琢磨我,琢磨不透。
我和老冯相识已久——约有二十几年了。最开始认识时,我还在单位搞设计。他在厂里做些小工程,经别人介绍,他找我帮忙画个简单的图纸,做个预算什么的。完事请我喝酒,一来二去,人也就熟了。
老冯算是我在体制里面接触社会的第一批人,极具典型意义——有本事,聪明而不奸猾。这让我对体制以外的人充满了好奇,而不是担心和厌恶。
后面通过他也认识不少社会人士,里面也良莠不齐,但第一印象很重要。使得我总觉得这里面大部分人基本上还算是好的,至少,不是坏人——比如坑蒙拐骗偷之类。这点非常重要,让我对于外面的世界整体上有了不错的印象。否则,就干脆在厂里混退休了,也就不会有后面我离开体制的事了。
那时的老冯,可谓光彩照人,好像常拿个手包,身上的衬衣,脚下的皮鞋,包括头上发型,时时都是一尘不染,与他居住的村庄极不和谐。同时,他还很善于社往,口才好,朋友很多,酒桌上也左右逢源,异常活跃。
现在回头看看,相对于他身处的环境,他真的算一个“异类”,要是在城里,在公司里当个部门经理,倒不奇怪。
后来,也曾合作了一些事,有些成功了,有些不了了之。最后他去了西安,便很少联系,算起来也有近十年了。只是前几年,我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又才偶然遇到一起。
老冯打电话的本意是问我最近在忙什么,看朋友圈好像成天和文化人混在一起,还在做工程吗?我不禁笑了,没有着急回答,心中在想:在别人眼里,我已经变化这么大了吗?
在单位里,人人都有个标签。隶属于哪个部门,在哪个领导手下,做什么工作,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样就好办,办什么事找什么人。这么多年,老冯就是这么和体制内的人打交道的。
从单位出来,转眼已经整整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开始的时候,还在纠结遇到的的一些事,最近想明白了。人生是趟单程车,遇事做事,不必想太多。就像当年,从设计转到施工,开始患得患失,最后不是也挺好。重要的是人生不要重复自己。
以前,在国企待久了,习惯日复一日的重复。后来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独特的,过一天就少一天,应该立足于让每一个“今天”过的精彩,过的充实,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当初从单位出来,本意不也是这样吗?厌倦了一成不变的日子,追求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人生。出来后,遇到这些事,这些人,都是以前不可能遇到,甚至是不可能想象的。这是一种机缘,这是多么好的事!应该把握它、珍惜它,同时赋予它我希望的意义和价值,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2019年离开体制后,就遇到疫情,行业的景气度迅速跌倒谷底。现在想想,也终于看明白了,只要勤快,大概率是不会饿死的。事情没有我们在体制里想象得那么可怕。经过疫情这几年,这么困难的时候,也无非如此,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那就自己想做什么事就去努力去做!而且,现在有条件、有时间,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不像以前,做个事情,还要看别人脸色。
回到和老冯的对话,我就说,“老冯你琢磨我有啥用啊,有空多琢磨琢磨甲方吧。工程当然是要做。不过不必时时挂在嘴上。现在的市场竞争,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时候了,谈项目我们可以选择在有优势的专业领域作战,发挥团队的优势,整合各种有利条件,这样大概率能成事。”
小时候,看金庸的武侠《神雕侠侣》,有句话“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多年以后步入中年,这才懂得这句话的深意——人和人的交往,到底能到什么程度,不仅要靠共同的经历、面对金钱利益的考验,还要经过岁月时间的沉淀。不管面子上多亲热,有的时候,特别是关键的时候,还是得多年一路走过来的老朋友、老伙计,才能靠得住事。
人生短促,不要等到垂垂老矣才感叹光阴易老,韶华不再。这时候,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抓住现在,不论怎样,都是给自己一个最好的交代。
现在,除了做工程,还与常常与各种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人,当然也包括艺术家们相处,交流学习,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
生活是现实的,但不必是纯物质的,可以有点美,有点精神,这样,才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