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土著民第3500天连续更新
文|朱炜泽
故乡双峰县的土特产辣酱,它的味道铭刻在我记忆深处,是一种醇香热烈的乡愁。每年盛夏,骄阳似火,天空湛蓝如洗。这个时候,我的故乡便迎来了晒酱的好时机。纯朴的乡亲们开始了一场别样的手工艺术,制作着独特而美味的辣酱。
和乡亲们内在质朴的品格一样,辣酱的制作并不繁琐,但非常讲究、卫生,每一道工序都透露着匠心,从选材到调味,每一步骤都精心把控,确保了辣酱的纯正与美味。当然,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它的风味。鲜香、微辣、略带甘甜,这些看似简单的口味,却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一尝倾心。无论是拌饭、炒菜还是作为蘸料,它的多样性让人百吃不厌。长期在外地念书的我,总会带上一瓶当年晒的新鲜家乡辣酱在身边,吃饭时来上那么一勺。正如我一好友所言:“这‘家传辣酱’简直成了你的厨房必备。”
民生永远是最灵动的诗篇,而劳动人民晒辣酱时的繁忙则是其中韵味十足的章节。人们会仔细挑选颗粒饱满的小麦,将其蒸熟。待小麦冷却后,将其置于封闭的酱钵中,自然发酵。这个过程仿佛是时间在安静地流淌,小麦悄然发酵,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麦香。发酵完成后,小麦被取出,洗净,晒干,然后研磨成粉,形成了独特的酱胚。
接下来,是一场巧妙的调配,将酱胚加入适量的盐和清澈的井水,搅拌均匀,形成了浓稠的汤水状。这是一种调和的艺术,是经验与心灵的默契。将调和好的酱糊置于太阳底下,让阳光的温暖渗透其中。这时候,人们会煮熟一锅糯米饭,待其冷却后加入酱糊中,再次搅拌均匀。在挑选上好的辣椒后,经过细致的洗净和水分沥干,人们采用刀法巧妙地将辣椒剁成细碎的颗粒。这些精心处理的辣椒碎片被轻柔地撒入酱缸中,伴随着适量的盐的倾入。在这个时刻,搅拌的舞蹈开始,手中的工具轻盈地在酱缸中游走,将辣椒与盐融为一体,演奏出了一曲混合的旋律。不久,整个家园仿佛被酱香弥漫,气氛温馨而宁静。这时,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酱香味,飘散在家乡的空气中。那淳朴的香气,如同是家的拥抱,温暖而亲切。
晒制好的辣酱仿佛是一个年代的记忆,每一抹红色都沉淀着乡音的柔软,每一寸酱香都蕴含着岁月的深沉。它是家乡的味蕾,是每一位乡亲情感的熔炉,将那片土地的辣椒、泉水、风土人情融汇成一种独特的口感和情感。
据说,我的同乡、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蔡和森在长沙和法国求学时,身边也带着一罐来自家乡的辣酱。蔡和森的足迹与辣酱的飘香曾交织着一段不朽的传奇,他的祖父蔡寿崧曾是永丰辣酱的传人,那家名为蔡广益的酱园,见证了蔡家与辣酱的深厚渊源。年少的蔡和森曾在蔡广祥辣酱店学徒,那里的酱香,不仅滋养了他的味蕾,更激发了他救国救民的壮志。岁月流转,当今天的我们再次品尝那晒酱的烟火气,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蔡和森那一代革命先烈的热血与牺牲。他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一切代价,用生命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如今,每当辣酱的香气在故乡的空气中弥漫,我们不仅品尝到了故乡的味道,更感受到了先烈们的精神传承。
晒制辣酱的烟火气息,已然融汇为一封抚慰的家信,在轻声诉说着:他们的梦想,如今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悄然开花,他们的牺牲,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温暖与繁荣。我们将继续携带着他们的精神火种,呵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家园,让那份坚持与信念,在平凡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每当辣酱的香气扑面而来,时常把我带回那片青山绿水的土地,那里的农舍散发着炊烟,小巷间传来烟火气息。每一口辣酱,都是一次心灵的回归,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故土的深情。在异乡的日子里,每当品尝上一碗辣酱拌饭,我就仿佛回到了家的餐桌旁。那种甜辣交融的滋味,已经铭刻在了我的基因里,牵动着我每一处毛孔。
作者:朱炜泽,湖南双峰人,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现硕士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双峰县青联委员。诗歌作品入选新时代大学生诗歌行动五年计划;随笔作品见推于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诗词作品曾获2023年度“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三等奖;曾受邀参加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中华辞赋》主办“全国大学生迎大运诗词大会”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