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名人。我们读小学时,课本里就告诉我们: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然而一代伟人却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的话,近年来,曾国藩的热度很高,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双峰县荷叶镇,寻访曾国藩的故居及其生活过的轨迹,探寻曾氏家族十代书香、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多年来,我心头一直萦绕一层迷雾。这一次,土著民组织“耕读文化传承之旅”徒步涓水河活动,路线的终点是位于荷叶镇荷塘村的涤生书院。正好给了我一探究竟的好机会。初冬的涤生书院,丹桂依然飘香。在书院里的曾国藩家教博物院,我看到了曾国藩的许多亲笔手书,我特意寻找并阅读了曾国藩的几封家书,字里行间看得出他对家人既有无微不至的关爱,又有近乎苛刻的要求。▲11月10日,参加土著民“耕读文化传承之旅”21.3华里徒步涓水河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的队员们走进涤生书院。本文配图均由李建新摄
其中一封家书这样写道:“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这段话让我深受触动,曾国藩并不追求子孙的权势和地位,而是希望他们成为读书明理、勤俭自持的君子。这种朴素的价值观,正是曾氏家风的核心所在。曾国藩还强调:“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他时刻提醒家人要保持谦逊和勤奋的品质,不可因为家族的显赫而沾沾自喜。
在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的无慢室,有一扇八方门,含有喜迎八方文人志士,不轻慢任何来客之意。此处门槛极低,表示出哪怕是社会地位最低的寒门学子,曾府也不会拒之门外,并且待为上宾。这般低调务实的态度,这等礼贤下士的作风,也是曾氏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和治学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弟弟和一代又一代曾家后人。世人皆知曾国藩为治学、治军、治国的全才,而误以为其弟曾国荃只不过一介武夫,甚至只是沾了哥哥曾国藩的光。殊不知,曾国荃不仅武功卓著,文学造诣也相当深厚。博物院陈列着的一组曾国荃为其舅父生日写的亲笔贺帖,我们看了后,均赞不绝口,直言如今许多所谓书法大家,较之曾国荃而言逊色不少。曾氏家教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对女性一视同仁,后代中女性杰出人才也是层出不穷。曾家才女中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那就是曾国藩的儿媳、清代著名女诗人郭筠。因其丈夫曾纪鸿英年早逝,郭筠成为富厚堂主人,她制订《富厚堂课程》六条,要求子孙知节俭、习本领、长才干。郭筠主持下的富厚堂日益兴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后代中无一纨绔,无一庸才。在涤生书院,我仿佛看到了历代曾家人勤奋耕读的一幕幕场景。沉浸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我不禁陷入沉思。曾氏家风为何能够传承两百余年而不衰?这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格的家教是密不可分的。曾国藩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君子。他的子孙后代也秉承了他的教诲,将这种家风代代相传。曾国藩的家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思想和精神,他倡导的忠诚、孝顺、勤俭等品质,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失的。我们每个家庭都可以从曾氏家风中汲取智慧,都可以将这些宝贵的品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由于当天活动安排紧凑,时间有限,许多文物不及细看,许多文献不及翻阅。有机会,我还要邀上三五好友,带上家人,再谒涤生书院,体会曾氏家学的博大精深,领略曾氏家风的独特魅力。回想参观涤生书院之前,自己对于曾文正公的诸多误会,不禁愧从中来。我知道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和从前的我一样不明真相,对曾国藩兄弟有许多的误会甚至敌视。为此,希望开通尽可能多的学习、沟通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了解真相,消除误解。作为一个双峰人,我热诚欢迎各界人士来到双峰,走进涤生书院。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会带你穿越时空,再现当年的历史真相。▲本文作者郭永祥(左)和队友刘建文在涤生书院门口,这里是本次徒步活动的终点处。他们二人是本次徒步活动年龄最长的队员。
作者:郭永祥,笔名东郭,又名半斗翁,湖南双峰人。
荒原古月:说起双峰,作者如数家珍。说起双峰,作者考据详实,满腔热爱与自豪。陈史叙事,取舍有度,进止自如,行文走笔布局周到,起承转合流畅自然,纵横捭阖,虽叙事却情深意切,看似平淡而含义隽永,真大家风范!百岁亭:一条涓水河承载双峰的富厚奔向大海,一群土著民追寻前人的脚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