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
古德里安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装甲兵演变(上)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古德里安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装甲兵的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这种夸张的自画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古德里安在其个人回忆录中的自吹自擂。无疑,古德里安的确是在“装甲师”这一概念和机械化机动战理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远谈不上他个人自封的“核心”。真相是,德国装甲兵的发展,是一个团队性成就,也正是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一批军官的不懈努力,才打造了德国装甲兵,为德意志在欧罗巴的初步征服建立了欧洲霸权。
1930年,未来帮助本国建立霸权的德国装甲兵,此时依然处于萌芽阶段。德国首批坦克正在苏联进行秘密测试,但性能不尽人意。魏玛防卫军已开始在野战演习中投入临时组建的机械化部队,以研究未来战术机械化机动战的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人还根据英国人的现有理论、传统普鲁士军事准则,以及一战期间的军事经验,相结合,为未来如何装甲兵的计划制订合理方针。
相反的是,古德里安从1930年2月开始,忙于第3汽车运输营的日常行政工作。1931年10月,古德里安晋升中校,出任运输监察处参谋长。直到1932年夏天,古德里安才参加了他自30年代以来的第一场师级野战演习,其中就包括1个联合摩托化战斗群,这支带有实验性质的战斗群是装甲兵理论概念的演化产物,这份概念贯穿着20年代魏玛防卫军内部以及公开的军事刊物,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它是未来装甲师这一概念的开山鼻祖。
1931年,卢茨出任运输监察处处长。对于20世纪30年代德国装甲兵发展而言,卢茨所发挥的作用远比古德里安在其回忆录宣称的大得多。卢茨的确是受到了古德里安的称赞,但那是以他据称卢茨服从他所谓的“领导”为基础,这当然是大错特错。毫无疑问的是,卢茨较之古德里安,确实知名度很低,但他是“古德里安-卢茨”搭档中的一员,扮演着以古德里安资历和性格所永远无法扮演的角色。卢茨并不像古德里安,那样外向、善于表达,热情洋溢,而是幕后默默地推动着装甲兵的发展。古德里安在其回忆录中的记述,可称得上的是“诋毁”卢茨。卢茨为更急躁、缺乏耐心的古德里安,注入了宝贵的平衡,使他可以充当调停人,而他本身,也是位出色的组织者,以及能言善辩的进步理论家。
最重要的是,卢茨拥有古德里安缺乏的权威性,这点让他在体制内具备更大的影响力。同时,卢茨的机智也可以悄无声息抚平古德里安这只大鹰经常竖起的羽毛。卢茨通过幕后不露声色的调停以及说服,为古德里安未来的行事铺平了道路。卢茨是个精明人,他推动古德里安,并暗中协助,完成了重要的理论发展任务。因此,卢茨才是领导。
1930年初,卢茨通过古德里安,在第3汽车运输营收集了假坦克、假反坦克炮,以及第一批新型装甲车,创建了德国第一支永久性质的联合机械化战斗群。事实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卢茨对于德国装甲兵的作用,要比古德里安重要。
至少摄于1931年后
前排从左至右:
运输监察处作战参谋(Ia):瓦尔特.内林(Walter Nehring)
运输监察处处长:奥斯瓦尔德.卢茨
运输监察处参谋长:海因茨.古德里安
后排从左至右:
赫尔曼.布赖特(Hermann Breith),战时官拜第3装甲军军长
冯.豪恩舍尔德(von Hauenschild),曾担任第24装甲师师长
塞巴斯蒂安.费希特纳(Sebastian Fichtner),曾担任第8装甲师师长
海诺.布洛伊辛(Hero Breusing),曾担任第122步兵师师长
汉斯.冯.费希特(Hans von Fichte),曾在北巴尔干空军单位服役
魏尔纳(Heinz-Joachim Werner-Ehrenfeucht),曾担任第23装甲师代理师长
齐格弗里德.彭特(Siegfried Punt),莱茵金属公司炮兵顾问
瓦尔特.冯.许纳斯多夫(Walter von Hünersdorff),时任运输监察处军需参谋(Ib)
奥斯瓦尔德.卢茨
时任德国运输监察处处长
此外,古德里安还夸大了他指挥的第3汽车运输营,在德国装甲兵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并非是说该营没有出力,而是所有7个汽车运输营都积极参与当中。其他营队,尤其是第6,第7汽车运输营,比古德里安的营队更早、更广泛地投入到德国装甲兵的建设当中。
早期的联合演习让卢茨和古德里安意识到,必须要成立一个独立的装甲指挥部来领导独立的装甲部队。同时,这些野战演习还暴露了当前装甲部队在战术上的巨大问题,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法,便是无线电通讯,但当时的无线电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古德里安看来,如果要求机械化部队成功达成纵深突破,指挥部,乃至战地指挥官,都必须和前线快速机动的装甲兵保持有效联系。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一战负责过通讯事务的军官,古德里安本能地看到了通讯能力对于未来机械化战争的重要性,因此他开始不懈游说为未来的每一辆坦克都配上无线电。但需要指出的是,古德里安不断游说的基础,是以魏玛防卫军广泛讨论未来机械化战争的通讯需求,并于1932年确立无线电会在未来会发挥核心作用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
需要指出,古德里安的第3汽车运输营确实成为了未来德国装甲兵的核心单位,但该营绝不是德国第一支联合机械化部队,这点如前文所述。与卢茨相比,野心勃勃的古德里安显然更不擅长团队合作,他一心想要成为的角色是“领袖”。幸运的是,卢茨并不打算暴露在公众视线之下,而是在幕后,古德里安则被推到前台,扮演起公众演说家的角色,对于他们各自的性格而言,是有利的。
20世纪30年代初,随运输监察处开始分配到更多的资源,而步兵和骑兵部门也对采购一些装甲车辆涌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卢茨的幕后工作为化解这些给运输监察处带来的挑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各传统兵种都在努力明确自身在未来战争的明确任务,并希望以此扩大资源倾斜的分配,因此,关于“吃肉还是喝汤”的争斗战在所难免。
1932年,为保留其传统任务——纵深战斗和战略侦察,骑兵放弃了次要任务——战术侦察,这项任务转而由运输监察处负责。采购的装甲车武备差劲、防护性能差劲、越野能力不足,在长距离战斗中显然不具备战术潜力,因此骑兵把它们拱手让给了卢茨。如果不是骑兵不愿意承认他们无法依靠装甲车无法完成指定任务,卢茨和古德里安想从骑兵手里得到战术侦察这一职能,根本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伴随内部官斗的,还有德国社会的大动荡。经济大萧条为德国社会带来了难以言表的大灾难。政治上,德国陷入了两极分化的境地。常被抨击为“异类”的魏玛共和国,其信誉一落千丈。在动荡中,纳粹党暴力上台。与1919年那个稚嫩的古德里安不同,现在的古德里安仍然保持着传统普鲁士军官该有的“不参政事”——政治中立。然而,古德里安很多前自由军团战友(其中一些现在依然和他保持联系)已经暴露出皈依纳粹党和冲锋队(SA)的倾向,而后者本就是个以暴力闻名的准军事组织。在意识形态上,古德里安是民族主义-君主制者,他更推崇的是军事家成为国家领导人,因此,他全心全意支持保罗.冯.兴登堡成为总统。
20世纪20年代,彼时的古德里安没有看到有什么让他感兴趣的激进右翼党派,哪怕是边缘化的。当魏玛共和国于1927年下令禁止纳粹分子进入军队服役时,他也没有对此发表过什么看法,也没有抱怨过20年代末普遍存在于防卫军内部的强烈反纳情绪。事实上,古德里安本质上是位君主主义者,他更尊重已逝的霍亨索伦王朝。在民族主义的角度上,古德里安赞成建立一个强大、专制,集权的右翼政府,他认为纳粹党有潜力去执行。最重要的是,纳粹党人普遍抱有强烈的反共信念,古德里安亦是如此。古德里安?他当然不是共和党人,也不是社民党人,他对魏玛共和国的理解也是肤浅的。但,古德里安只要魏玛政府可以维持稳定、秩序,乃至繁荣,他就会和其他德国人一样一如既往地支持它。所以当魏玛共和国未能拯救深受大萧条苦难的德国人,并被纳粹党席卷时,古德里安没有为其悲叹。
古德里安渴望的是,能再出现一个像俾斯麦的人物,恢复德意志的民族自豪以及尊严,重建国家,最重要的是重现军队昔日在政治以及社会上的地位。
古德里安并非从魏玛垮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支持纳粹,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古德里安同样反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但共产主义造成的威胁——毕竟,要解决德国国内的问题,共产党是唯一有望替代纳粹党的力量——直接导致古德里安倒向纳粹一边。古德里安在希特勒身上看到了旧日那些强大民族领袖的影子,而且,这个人可以被军队控制。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古德里安默许了那些纳粹同情者继续担任原有的职务,他希望借此能让新的领导层能够接受他的想法,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他所料。不过,古德里安天真地以为,军队可以从幕后操纵希特勒,就像以往他们是如何操纵魏玛领导人一样。
显然,古德里安从最初的拒绝慢慢转变为后来的接纳。不过,更大程度上,古德里安基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他认为,纳粹,对于国家和军队而言,都是好的,对他的个人野心而言,也是好的。然而,也正是实用主义,古德里安也发现有必要从精神上将希特勒和纳粹党的暴力行径区分开来,这一选择性忽视让古德里安继续保持着对希特勒的强大信心,并将其视为他所渴望的,强有力的国家领袖。同时,古德里安也选择性忽视了希特勒下令发起的暴动、反犹迫害等行径。
虽然古德里安在其回忆录中没有留下关于他是否是反犹主义者的文字,但作为一个偶尔信奉路德教的人来说,他与欧洲基督教普遍存在的,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矛盾态度一样。后来的希特勒和纳粹对欧洲的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式的迫害,古德里安当然不会同情这些犹太人到了那时的困境。
古德里安希望纳粹能够建立他梦寐以求的装甲部队,当然,后者内部也普遍表现出了对汽车的进步态度,他们确实引进了大众牌——“人民的汽车”!并致力于军事扩张和改革。古德里安希望看到,能有一支独立的装甲部队,重新恢复德意志的民族自豪,这样一来,也会为他带来军事荣誉。因此,古德里安选择将自己和国家社会主义绑定。古德里安的热情和支持,源自于他个人的野心、贪婪,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在政治上,古德里安与大多数德国人抱着天真的看法——希特勒好的一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