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年前,童谣、江疏影和毛晓彤主演的电视剧《三十而已》,正在热映。
当时我刚好有空,就去看了几集,直到看到许幻山出轨,王漫妮离开上海回老家相亲,钟晓芹和陈屿离婚收场,后面也就没追了。
都是30岁,不同的人,都有着各自的一地鸡毛,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时候看有关30岁的一切话题,我收获到的几乎全是焦虑。
“好担心啊!30岁朝我逼近了,我该怎么办啊!”
“30岁的时候,能不能在上海落户买房呢?好难啊!”
“我30岁会怎么样?收入多少?有没有结婚生子?”
……
然而过去几年随着口罩事件、失业裁员、行业倒闭、房价暴跌、同学朋友陆续结婚生子等等事情的发生,我反倒对30岁无感了——起码不焦虑了。
大概是26岁时,逼自己一把,直面了自己的财务问题,抓紧时间补救,有了存款,人就开始变得人淡如菊了。
大概是27岁时,达到了第一个存款小目标,毫不犹豫就辞职了。跑去旅游城市呆了一个月,发现大好河山对我的吸引力,完全没有中华美食来得强烈!
大概是28岁时,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要的是幸福,而不是实现世俗眼中的成功。
大概是29岁时,发现原来不上班,只工作,我也可以养活我自己——我热爱工作,但是我痛恨上班。
还有4个月不到,就正式步入30岁了。
原来,30岁来临前,并没有那么多兵荒马乱和焦躁不安,更多是心静如水,和无数次发现我还可以这样活的感叹!
02
有人说,如果没有被某种议程(比如结婚生子)裹挟。极其接近理想中的18岁。没有什么能够让逐渐壮大的自我感到威胁了。可以做任何事,也可以不做任何事。
深以为然。
普通人的30岁,可能刚刚完成自我蜕变和觉醒,意识到强大自我的重要性。
回头看,18岁有什么好的?焦虑、迷茫、不知所措。
稚嫩的脸上永远冒着红肿的大痘痘,对于护肤和变美一无所知。
穿着土得掉渣的衣服,完全不懂审美是何物?也不知道上哪可以学习。
去买衣服,也只敢在夜市地摊里挑挑拣拣,最后还需要家人能在旁边给自己杀杀价,可别被骗了。
20岁-30岁呢?也没好到哪里去。
18岁-22岁在校园里,跟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干脆就去读书,参加活动和比赛,拿拿奖学金,去大城市实习。
不同的是,这个时候,我们有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建设自己,投资自己的大脑。
恶补护肤变美小知识,用每个月不到1000元的生活费,精打细算地过活。
钱不够就去发传单、做话务员、推广app和在菜鸟驿站兼职等等。
反正知识是要学以致用的,不用怎么知道有没有用呢?
03
终于熬到大学毕业,去陌生大城市,从头开始学习有关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这才发现自己对于生活,对于赚钱,几乎一无所知。
从月薪3000的工作熬起,因为不满于现状,于是不断学习和找方向。
24岁时可算摸到了点未来的方向,于是一股脑地扎进了互联网,成天加班熬夜,顶着比高中时还黑的黑眼圈,在电脑前要死不活地从早坐到晚。
在无数个深夜凌晨的街道,和同事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等待一个肯接单的滴滴师傅快点送我们各回各家,毕竟第二天还要来公司卖命呢!
就像艾伦•金斯伯格在《我的黎明骊歌》里写得那样,“我二十几岁的青春,在市场待价而沽,在办公室里昏厥,在打字机上痛哭。”
至于爱情,校园恋爱太幼稚,啥也没想好,双方都没什么经验。
最后果然没扛过异地恋,很快就宣告了死亡,在异地不到1年的时候。
后来干脆一心赚钱去了。不过即使工作繁忙,我也是充分利用了闲暇时间,瞄准目标就下手。
25岁生日刚过不久,就给自己搞定了心仪的对象。
那时候哪里知道什么“社会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好东西要靠抢,只有弱者才会坐等分配。”
当时只想着,我要的优秀男人,我不快点下手,难道还等着被别的女人抢走嘛!
不行,我要先下手为强,失败了就下一个,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管了,雷军不是说了嘛,“咱就静悄悄地干,输了呢,就当没干过。”
先制造机会,创造链接,把人约出来聊聊天,网恋有什么好谈的。
我就要快速奔现,尽快做好男方的背景调查,提前看看三观合不合,聊不聊得来,是不是个好选择。
看电影吃饭才几个钱,先约出来,后面的事都好商量。
03
就这样,我按自己的标准,耗时5个月不到,给自己搞定了一个还不错的对象。
一个长相帅气、脾气好、成熟稳重、年龄相仿、赚钱能力差不多、聊得来、独生子、父母有退休金和养老金、三观相近的人。
眼看30岁马上要到了,还是不太想结婚,准备晚一年左右再说。
毕竟30岁前做啥不是最好的时间,干嘛先用婚姻捆住自己的手脚呢?
我听过很多女性的故事,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
婚后几乎都被绑定在了家庭琐事和育儿上面,给自己的人生拔高了难度。
而我比较自私,我不喜欢被莫名其妙地绑住,除非我想好了plan B,谈好了条件,不然我可不能轻易让自己陷入到如此被动的处境里。
我不认为婚姻和爱情是一样的东西。
婚姻更像是合伙开公司,需要双方都是对方得力的帮手,互帮互助,携手共进,把公司做大做强。
如果婚前无法就一些重要问题达成一致的话,那么婚后可能会矛盾不断,最后大概率是让女方牺牲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回归家庭。
选择大于努力,这一条不光适用于工作,也完全适用于婚恋。
大V@李鲆,自己早恋早婚早育,给自己98年的女儿的建议却是:“多谈恋爱少结婚,谨慎决定生孩子。”
因为他认为,结婚、生孩子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不必有执念。
逢年过节回家,女亲戚总是要强行推进我的婚恋计划,给我制作各种年龄焦虑和婚恋焦虑。
后来我干脆少回家了。她们就见缝插针地在微信上,给我制造恐慌。
中心思想无非是,女生年纪大了,就不好嫁人了。女生结婚要趁早,可以上嫁等等。
我也曾一不小心中过套,一顿焦虑不安,但还是不想赶在30岁前匆匆结婚。
来催婚的亲戚们,自己的婚姻也是一地鸡毛,没什么好羡慕的——我可不想听她们的建议,过上她们那样无聊且无趣的婚后生活啊!
而当我看到很多女生因为结婚,早早步入人生困境后。
我发现,30岁前做啥不是最好的时机,干嘛一定要选择结婚生子呢?
而且我经常觉得,工作可比男人有魅力多了。起码你在工作上的付出,往往功不唐捐。
但是你在关系里无怨无悔的付出,却不一定会换来你想要的结果。
04
《加缪手记》里有这样一段评价30岁的话:
“一个人到了,应该要对自己了如指掌,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晓得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预见自己的衰颓——做ta自己。
尤其是接受这些。我们会变得很积极。一切有待实践,一切也有待抛却。不再造作,但仍戴着面具。
我已经见过够多的世面,几乎能够抛开一切。
剩下的,是一种每天持续不断,不可思议的努力。能够守密的努力,不抱希望,亦无怨尤。
再也不会去否认什么,因为一切都能够加以肯定。凌驾伤痕。 ”
想达到这种境界,其实很难。
你需要反复尝试,失败无数次,依然坚定不移地往前走。
直到偶尔试出一次两次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优点,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里。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之前总觉得30岁就老了,所以总是忍不住在深夜为之焦虑,无法踏实入睡。
现在只觉得30岁刚刚好,兜里有点钱,脑袋里有点货,开始走上真正的自我修炼之旅。
真好啊!接近30岁的这两年。
想学什么就去鼓捣,失败了也没关系。
想尝试什么就大胆去尝试,没人在乎。
想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就去探索。
宁要尝试过后的尽兴,也不要从未经历的遗憾。
有人说,“是我们的人生刚刚开始。第一个十年,我们懵懂;第二个十年,还在读书;第三个十年,我们有能力有金钱有自由,并且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就去做之前自己想做却没机会实现的事。
旅行、恋爱、喝酒,放肆地享受自己最好的时光,我们的精神世界逐渐丰富,思想三观基本树立,是最新的大人。谁说花朵已经枯萎,明明是又一次耀眼的盛放!”
三十而已,又不是game over了。
我们还有时间,还有机会,还有其他出路。
三十岁前,了解社会,寻找自我;三十岁后,自我觉醒,想要为自己做点什么,想要活出自己,人生这才算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