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达文献
氧析出反应(OER)是电解水制氢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清洁能源的生产效率。传统贵金属催化剂如铱、钌表现出良好的OER活性,但其高成本和低稳定性阻碍了大规模应用。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NiFe-LDH)因其高效的氧吸附和解吸能力成为替代材料的研究重点。然而,NiFe-LDH在高氧析出反应电位下的晶格氧演变常导致结构崩溃,限制了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在NiFe-LDH中引入Ni4Mo合金形成异质结构,增强了晶格氧的再生能力,从而提升了催化剂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成果简介
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NiFe-LDH/Ni4Mo异质结构,通过Ni4Mo作为氧泵,加速氧中间体的生成和晶格氧的再生,实现了长达60小时的稳定电解性能,比未改性NiFe-LDH提升了6倍。进一步的电化学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Ni4Mo的引入增强了OH-吸附,有效减缓了Ni和Fe活性物种的溶解。此外,基于NiFe-LDH/Ni4Mo的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在1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超过150小时的高耐久性。
研究亮点
创新的氧泵策略:Ni4Mo合金作为氧泵,加速晶格氧的生成与再生,提升了OER的稳定性。
长时间稳定性:NiFe-LDH/Ni4Mo催化剂在高电流密度下实现了显著的耐久性,适用于实际电解应用。
机制解析:通过原位光谱和DFT计算,揭示了氧中间体和电子传输在晶格氧再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配图精析
图1:NiFe-LDH/Ni4Mo结构表征图。(a) Ni4Mo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NiFe-LDH纳米片表面,形成了颗粒-纳米片层状结构。(b-f) SEM、TEM和EDS元素分布图清晰展示了Ni4Mo在NiFe-LDH表面的均匀分布和与晶格结构的相互作用。
图2:化学态与电子结构分析。(a-c) Ni、Fe、Mo的XPS光谱显示NiFe-LDH/Ni4Mo的电子传递机制。对比不同物种的电子迁移,表明电子从Ni4Mo传递到NiFe-LDH,有助于氧化还原活性的提升。
图3:OER性能测试。(a) 电流密度在10 mA cm⁻²时,NiFe-LDH/Ni4Mo催化剂的过电位仅为192.5 mV,远低于未改性NiFe-LDH和商业IrO₂。(d) 在1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NiFe-LDH/Ni4Mo的耐久性超过150小时,显著优于传统催化剂。
图4:原位拉曼和FT-IR光谱揭示NiFe-LDH/Ni4Mo的氧中间体吸附与晶格氧再生机制。对比不同催化剂的拉曼光谱,表明Ni4Mo显著促进了NiOOH的相转变。
图5:反应机制分析。(c-f) DFT计算表明NiFe-LDH/Ni4Mo异质结构加速了氧中间体的生成,降低了反应能垒,并抑制了活性物种的溶解,从而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图6: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WE)中的应用测试。NiFe-LDH/Ni4Mo基电解槽在高电流密度下实现了超过150小时的稳定运行,且具有较低的电压需求。
展望
本研究通过氧泵策略增强了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的晶格氧再生能力,有效提升了氧析出反应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未来研究将进一步优化氧泵结构,以在大规模电解水应用中推广,助力清洁能源的发展。
文献信息
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413250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3250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文献~
声明:更多内容请参考原文,如有侵权,后台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