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扎的全世界路过

旅行   2024-11-11 13:45   北京  

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是著名的葡萄牙建筑师和设计师,他设计的建筑特点是形式和功能清晰明了,与环境融为一体,并有意识地与文化和建筑传统相结合,于199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


西扎成长于波尔图附近马托西尼奥斯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大家庭。年轻时,他本想成为一名雕塑家,但由于父亲的反对以及自己对加泰罗尼亚建筑师高迪作品的崇拜,他于1949年进入波尔图美术学校学习建筑课程。


1954年,在毕业的前一年,他在波尔图开设了一家私人建筑事务所,并在家乡设计了四栋房屋。


1955-58年,西扎与他的教授费尔南多·塔沃拉(Fernando Távora)合作,后者向他灌输了一种建筑理念——既要尊重本土传统,又要在当代背景下寻求其延续性,西扎日后的许多作品都借鉴并延伸了现代主义的原则。



通过这次合作,西扎获得了设计保·娜瓦茶室和餐厅的机会,建筑位于Leça da Palmeira海岸边,因其对不同材料的使用以及与岩石景观的微妙互动而广受赞誉。1966年他在这座小镇的另一项设计也受到了更多关注,是一个公共游泳池综合体,位于一个与世隔绝的海滨环境中,游泳池的边缘由混凝土墙和海滩的天然岩层共同塑造。


在西扎早期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设计小型私人住宅,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转而设计大规模公共住宅,尤其是在葡萄牙1974年的康乃馨革命之后,这场革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社会政治背景。


政府支持的SAAL组织尝试改善城市贫民窟的条件,1977年他为这个组织在波尔图建造了Bouça和São Victor住宅项目。同年,他开始在埃武拉开发Quinta da Malagueira项目,这个项目包括1200栋单户联排住宅,分期建设,历时20多年。


Quinta da Malagueira项目


这些项目让西扎获得了国际认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他越来越多地走出葡萄牙,在其他西欧国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指导海牙一个地区的长期改造计划以及里斯本Chiado街区的重建项目,保持着对城市发展的兴趣。


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葡萄牙Vila do Conde的博尔赫斯和伊尔芒银行,这座建筑以动感的曲线和独特的空间流动性为特点,曾荣获1988年的首届密斯·凡德罗欧洲建筑奖;以及为1992年奥运会设计的巴塞罗那圆柱形气象中心。


西扎晚年最著名的项目类型是艺术博物馆,比如1993年西班牙的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1997年波尔图的塞拉尔韦斯博物馆和2008年巴西阿雷格里港的伊贝拉·卡马戈博物馆。



西扎留下了无数精彩的作品,他一生深耕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与当下社会环境的融合,成为热爱建筑的人们不得不致敬的建筑师。


明年一月,世界之旅将带领你重走西扎经典作品之路,从他早期的保·娜瓦茶室到最新完成的修道院修复项目,让你一次游学读懂西扎。



01

保·娜瓦茶室 1963年


这是西扎最早的项目之一,1956年交付给他。项目毗邻西扎的家乡,他对当地景观十分熟悉,他将岩层、海洋和绿色植物融入项目中,生动地展现了他对当地景观特质的理解。项目与Leça游泳池一起,代表了西扎建筑风格的基础,对自然的关注令人信服。


项目距离主干道约300米,可通过一条以平台和楼梯为特色的建筑长廊进入。长廊与景色形成了一种俏皮的关系,时而将海岸线和地平线隐藏起来,时而又将它们展现出来。走在这条长廊上,人们可以在巨大的岩石和光滑的白色石板路之间穿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02

勒萨德帕梅拉游泳池 1966年


西扎设计的勒萨德帕梅拉游泳池建筑群是国际公认的经典建筑。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它依然优雅地保持着建筑的完整性,并一直是广受欢迎的休闲场所。它是西扎早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精心协调自然与设计的典范。


西扎的设计有意模糊了海洋边缘,这样不仅增强了游泳者对广阔海洋的感受,也模糊了他们对这一人为限制的理解。 西扎将自己的设计与海洋潮汐变化的原理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示了与自然的联系,同时又保持了其作为现代建筑的个性。

03

Antigo Banco Pinto Sotto Mayor 1971年


项目中的曲线、高度和所有形式运动都是对建筑外部景观的微妙回应,旨在增强景观效果,并在银行外部和内部空间之间建立复杂的关系。同时,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入了一套新的形式规则,主张自主性并有意识地追求深刻的空间体验。

04

Bouça Housing Complex 1973年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四月革命后不久,一个名为SAAL的组织成立,旨在寻求国家援助,以缓解葡萄牙岌岌可危的住房条件。1973年至1977年间,西扎为SAAL工作,他在波尔图设计了两个住房项目:Bouça和São Victor半独立式住宅。


西扎认为,在这片铁皮屋林立的地区建造建筑的问题在于“用废墟组成一个整体”。西扎的想法是在工地北部边缘沿着铁轨建造一堵夸张的双层墙,以保护公寓免受火车声的影响。虽然西扎的项目符合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住宅的流派,并采用了类似的基本建筑语汇——白色、石膏墙、基本几何形状、缺少装饰以及简单的开口,但西扎的项目却与众不同,它借鉴了当地的建筑传统。

05

Setubal School of Education 1986年


西扎借鉴了学校中常见的回廊类型,首先绘制了一个U型结构,然后将次要元素附着其上。主入口位于一个高出街道的平台上,两侧是两个开放式体量,分别容纳了学校的一般服务设施和图书馆及其附属设施。从主入口处就可以看到教室的简单布置,沿着两条直线排列的两层楼。

06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1993年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位于西班牙城市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于1993年建成。项目最引人注目的姿态是它所宣称的水平性以及对周围建筑和城市结构的尊重。


坚固而朴素的体量构成了区域与街道的边界,而减去的部分则使区域变得平易近人。花岗岩的使用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种材料与建筑一起“老化”,与同样由这种材料建造的邻近建筑十分相似。露台上的雕刻细节和室内的采光,改变了房间之间的氛围。


07

马尔克教堂 1996年


马尔克教堂和规划中的教区中心的主要意图是创建一个小型城市广场,并将其作为反映街区原有规模的建筑。教堂背对喧闹的道路,形成了一个“卫城”。你可以通过东面的坡道或西面的三层宽楼梯到达教堂的高台,其中有两个主要坡道与城市街道的布局有关。


西扎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与自然光的关系。自然光从西北面弯曲墙壁天花板上的三个大开口进入。沿东南墙的低矮水平开口将周围的群山衬托得格外美丽。祭坛旁有两个大型采光井,可将光线引入下方的小教堂。

08

98年世博会葡萄牙馆 1998年


在98年世博会葡萄牙国家馆中,结构与建筑形式优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葡萄牙国家馆坐落在葡萄牙里斯本塔霍河河口,设计的核心是一个巨大而薄得不可思议的混凝土顶篷,毫不费力地垂挂在两个雄伟的门廊之间,将水景尽收眼底。


这一简单而有姿态的动作既轻盈又威武,是对有顶公共广场这一常见问题的大胆建筑解决方案。在西扎优美的笔触下,物理和形体戏剧性地相互交融,简洁明了,将展馆提升到了现代精致的高度。

09

Faculty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s 1999年


这座拟建的三层建筑长127米,是大学校舍骨架结构的一部分,一个庞大的设施群,西扎将其轮廓线打破以适应地形。建筑南面与相邻的语言学系的简洁正面对齐,其主体部分沿着一条朝北的长廊布置教室。


楼板位置的组合——九个圆形剧场式报告厅呈倾斜状,较小的普通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呈水平状,赋予了该部分丰富的空间复杂性,并以檐口线缝隙的形式体现在立面上。

10

卡尔莫修道院地区改造 2008年


位于里斯本希亚多区的许多建筑都在1988年的一场火灾中被摧毁或部分烧毁。之后的十余年里,由阿尔瓦罗·西扎带领的修复与复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由于这个项目的尺度及城市融合主题本身的复杂性,复原计划只能较为缓慢地逐步实现,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为什么“结合现代城市规划、恢复以往情景,为城市中心被遗弃的空间重新注入活力是必不可少的”。

11

纳迪尔-阿丰索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5


纳迪尔-阿丰索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沙维斯塔梅加河右岸,地处波利斯计划覆盖的土地上。由于在城市地区没有其他合适的地方,设计通过一系列垂直于河流的结构板将建筑的单层抬高。个主要的展览空间并行发展,一个由连续的天窗照亮,另一个向河开放。

12

塞拉维斯当代艺术基金会+新馆 2023年


塞拉尔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由阿尔瓦罗·西扎设计,在2004年对公众开放。扩建的新馆建筑位于花园中的一个空地的西侧,通过一个高架画廊与花园相连。


新馆也被称为“阿尔瓦罗·西扎翼”完全融入了塞拉尔维斯公园景观的建筑,它不强调自身,也不打算成为一种宏伟的建筑姿态,而更像是一种自然增长的表达,就像一株树上新生长的树枝。

13

巴里奥修道院修复与礼拜堂扩建 2024年


项目于2024年竣工,其特点是扩建和多功能核心区向社区开放,促进了公共项目的蓬勃发展,并强调了错误信息意识的重要性。西扎的雕塑作品“Wayfarer”高1.8米,是对圣地亚哥卡米诺朝圣之旅的致敬,这个新空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休闲场所。



关于本次西葡游学更多精彩,点击海报跳转,我们等你出发!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勿商用


排版 / 编辑 | Z

祝你开心

 往期推荐 

01

完全露天的战争博物馆

02

城市如森林

03

太空中的椅子

04

十大世界建筑之最

ArchiWorld世界之旅
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