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拉动CPI上涨;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攀升至超1.2万亿美元;三部门:拟允许在北京、海南全岛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文摘   2024-09-10 10:06   北京  

中经头条




食品价格拉动CPI上涨,PPI同环比下降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8%,国内物价总体保持基本平稳。

食品价格是拉动CPI上涨主力。从环比看,8月份,全国C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3.4%,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60个百分点。具体看,受夏季高温及局地强降雨天气等因素影响,鲜菜、鲜菌、鲜果和鸡蛋价格8月份分别环比上涨18.1%、9.8%、3.8%和3.3%,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9个百分点;生猪产能去化叠加看涨预期偏强,猪肉价格环比上涨7.3%,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0个百分点。从同比看,8月份,CPI上涨0.6%。食品类别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1.8%,影响CPI上涨约0.4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6.1%,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五涨一平一降。展望后续,华创宏观认为,CPI将延续温和回升态势,同比涨幅在今年四季度有望逐步升至1%以上,明年中枢可能进一步回升至1.5%左右。

PPI同环比下降。8月份,受市场需求不足及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同比均下降。从环比看,8月份,PPI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环比价格连续两个月持平。从同比看,PPI下降1.8%,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8个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下降约1.47个百分点,对PPI的下拉作用比上月扩大0.74个百分点。展望后续,华创宏观认为,PPI同比也将从今年四季度开始逐季回升,有望在明年下半年转正。



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攀升至超1.2万亿美元

9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追踪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131家增长到2023年的375家,八年间增长近2倍。其中,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超级独角兽企业每年总数保持10家左右。

集成电路连续三年占据独角兽企业数量榜首。报告由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以2016—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群体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从纵向时间轴上梳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变迁及态势。从细分赛道来看,硬科技领域企业数量增多。2016—2023年,独角兽企业赛道从22个增至39个,八年间独角兽企业从模式创新为主逐步转为技术创新引领。2020年以来,集成电路连续三年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139家上市独角兽企业重点分布于创新药、数字文娱、人工智能等赛道。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速度领超其他国家。全球创业网络主席乔纳森·奥尔特曼表示,在700个全球独角兽企业中,中国占到370个以上。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速度领超其他国家。在44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中,有37项技术来自中国,其中包括电池、合成材料、纳米技术、机器学习、先进机器人技术、量子通信等,中国给全球带来了很多的灵感。独角兽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不断地突破边界,为发展带去活力。

长三角汇聚全国超四成独角兽企业。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2016—2023年八年间累计有22个省份出现过独角兽企业,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领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是独角兽企业主要聚集地,但集聚度呈下降态势。长三角地区独角兽数量增长明显,2023年长三角汇聚全国超四成独角兽企业。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独角兽企业数量六年间增长近3倍,共有21家独角兽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累计出现3家超级独角兽企业。



三部门:拟允许在北京、海南全岛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我国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后,服务贸易领域也迎来重要开放举措。近日,商务部等三部门印发通知,表示要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

扎实推进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通知明确,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等将另行通知。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商务、卫生健康、人类遗传资源、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主动对接有意愿的外商投资企业并加强服务;同时,要加强部门间会商,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试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及时识别、有效防范风险,扎实推进生物技术和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试点地区医疗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值得注意的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显示,医疗机构限于合资。但是医疗领域扩大开放的探索显然已经开始。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持续开放,未来或许有更多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境内开办医疗机构,给当地医疗市场带去活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表示,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分量”的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特别是去年8月提出数据跨境流动、生物医药、人员跨境往来、个税减免等多方面的开放和便利化举措,有助于提升投资环境的确定性和持续性,巩固外资信心。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孟华婷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大增值电信、医疗健康、数字经济、文旅、交通、商业航天及特色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兴领域的开放创新力度。



-END-

文章节选自 中经头条


中经专网+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中经专网
“中经专网”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主办。公众号追踪国内外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和热点、重难点问题,筛选总结、提炼分析,支撑用户把握新阶段,研判新形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