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有力”彰显“两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将对66个新兴产业集群进行全面“体检”和“画像”;14天逆回购利率调降是补降

文摘   2024-09-24 10:31   北京  

中经头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五个有力”彰显“两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总体进展成效。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两新”工作逐步取得明显成效并不断显现,可用“五个有力”来概括。

第一,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有效调动了经营主体更新生产、用能、电梯等各类设备的积极性。前8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6.8%,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高13.4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2%,比前7个月提高3.5个百分点,说明加力政策实施后,8月份的拉动效果更加明显。

第二,有力释放了消费潜力。各地以旧换新政策陆续落地,带动重点消费品销售明显上涨。比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乘用车零售量为190.5万辆,环比大幅增长10.8%;其中,非常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车零售量为102.7万辆,环比大幅增长17%。又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由降转升,8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3.4%。从平台和卖场情况看,近期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快速增长,8月26日至9月21日,京东平台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等家电产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8.8%、86.3%、130.6%、240.5%、52.2%,这五类电器的增速最少增长52.2%,增速非常明显;9月1日至21日,苏宁易购全国经营门店客流量提升一倍,电脑、空调的销售额分别实现了近300%和100%的快速增长。这两家企业的数据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两新”政策的显著效应。

第三,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两新”工作持续激发需求潜力,相关政策效应正在向供给部门传导,推动设备制造、汽车、家电等行业生产较快增长。以交通、通信等设备更新重点领域为例,8月,船舶及相关装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等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17.1%、10.3%;家用洗衣机、智能电视、家用电冰箱等产量较快增长。同时,不少企业看好“两新”领域发展前景,增加了设备制造、消费品生产等领域投资。前8月,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0%、14.9%、9%。

第四,有力提升了民生福祉。聚焦建筑市政短板领域、薄弱环节,推动各地扎实开展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环境基础设施更新。前8个月,与市政建设密切相关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23.5%。又如,聚焦提升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公共服务质量,深入推进社会领域设备更新,智慧文旅等改造提升全面推进。

第五,有力支撑了绿色转型。在“两新”政策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势较好,8月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5%和9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3.9%,连续两个月突破50%。节能家电零售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8月26日至9月8日全国1级能效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燃气热水器线上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54.6%、140.2%、31.8%、396.2%、78.41%,增速大幅快于同品类家电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标准提升行动也取得积极进展,前8个月,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5900多个,报废汽车回收量421万辆,同比增长42.4%。重点领域标准加快制订、修订,为深化绿色转型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赵辰昕表示,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能;“两新”工作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是绿色化和数字化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将这些潜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用足用好加力支持“两新”等各项政策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项资金,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广大的消费者和经营主体,同时也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提供更强有力的动力。



我国将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全面“体检”和“画像”

国家统计局日前披露,今年国家统计局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状况调查,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全面“体检”和“画像”。

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专项调查处副处长刘畅介绍,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战略性”,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二是“新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应的,通过技术突破新孕育、新涌现的产业。例如新能源汽车、高铁动车组、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

统计监测制度不断完善。我国于2012年开始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并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实时调整;2023年制定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九大产业,涵盖3000多种产品。据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采用调查法和测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年度监测时,调查范围内的企业通过联网直报平台直接填报其所生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产值数据。月度和季度监测采用间接测算,主要面向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测算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出口交货值、从业人员等。

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融合不断演进等特点。刘畅介绍,2023年,我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9万家,比五年前增长超过4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0%,比五年前提高约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已经渗透到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与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也更加紧密。



14天逆回购利率调降是补降,后续降准降息必要性仍在

9月23日,央行进行74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5%,较此前的1.95%下调10个基点;进行160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70%,与此前持平。

14天逆回购利率调降并非新的降息操作。7月22日,央行将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此后并未进行14天逆回购操作。因此,本次14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是跟随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的补降操作,并非新一轮的降息操作。一方面,这再一次凸显7天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央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加15个基点。这一机制明确7天逆回购利率是定价基准。另一方面,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对冲资金面压力。自9月18日以来,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持续高于1.8%,显著高于当前1.7%的政策利率,表明银行体系流动性正在收紧。与7天逆回购相比,14天逆回购期限更长,基本可以覆盖国庆长假期间的流动性需求。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并下调利率的操作,在满足季末和长假前的资金需求的同时可降低商业银行还款压力。

降准降息的必要性及空间仍然存在降准方面,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仍有下行空间。9月5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7%,还有一定下降空间。这一水平与美国的5.4%、俄罗斯4.5%、德国1%、日本0.8%相比仍有较大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前在降准时明确提出“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在我国监管体系中,5%或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隐形“下限”。以218万亿元的存款规模估算,每降低1%存款准备金率将释放2.18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性。降息方面,四季度仍然存在调降政策利率可能性,幅度大概在10-20BP左右。外部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FedWatch Tool)预测显示,美联储大概率在11月7日、12月18日继续降息,这将为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展空间。内部看,当前宏观经济复苏压力仍存,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不佳,四季度降息以刺激消费的必要性依然存在。




-END-

文章节选自 中经头条


中经专网+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中经专网
“中经专网”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主办。公众号追踪国内外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和热点、重难点问题,筛选总结、提炼分析,支撑用户把握新阶段,研判新形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