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业育竹】铸魂启志 思政聚能强素养 ——第六期上海市思想政治课研究实训基地暨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

文摘   2024-12-21 18:53   上海  

铸魂启志

 思政聚能强素养

第六期上海市思想政治课研究实训基地暨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动开展教学研讨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大思政”教育理念,锤炼上海市思政课教师队伍之筋骨,升华教学之境界,培育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精英,2024年12月19日,第六期上海市思想政治课研究实训基地暨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学研讨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凯,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董学平,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部(师德与大思政课研究部)副部长俞慧文,闵行教育学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秦书珩,闵行区小学道德与法治研训员王玉兰老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陈飞、陈秀清,闵行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蒋方叶校长、宋衡男副校长,闵行区秦书珩名师培养基地、上海市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部分学员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俞慧文副部长主持。




01 校长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宋衡男副校长向与会嘉宾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秉持创新理念,通过构建全人成长、全程发展、全景思政的工作框架,将“森”的寓意融入思政工作,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体验的经验做法。




02 教学展示

上半场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王欢欢老师、上海市青浦区尚鸿小学徐嘉义老师在现场分别展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19”的警示》和五年级习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课。

王老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重难点,基于情境化教学实践,利用多形式的媒体资源,与消防员开展“双师”教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融合,让学生真正学到安全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徐老师则是通过阅读故事、观看视频、讨论辨析不仅让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含义,更明白了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事业。


下半场活动则分别由前京小学苏昳萱老师和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韩嫣然老师带来的线上视频课。

苏老师利用场馆资源,让学生走进上海石化展示馆开展课前调查、场馆研学、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通过对科技发展的前沿资讯、背后故事、未来趋势的深入挖掘。让学生们体会到“金山精神”的“初心”与“未来”,从而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

韩老师则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鲜活的史料给予了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让学生在“悟情——明理——导行”中将家国情怀落地生根。



03专家点评

闵行区道德与法治研训员王玉兰老师认为四节课均以学生的成长逻辑为基础构建课堂,课堂上丰富的实践活动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教师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精心设计。同时,也展现了利用技术手段设计思政课程的创新思路。通过在真实场景中学习,教师们运用数字技术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激发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闵行教育学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秦书珩对四堂课的教学设计、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进一步强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设计和材料选取应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且致力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的周副部长对课堂实践进行了精准点评,特别关注了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他赞扬了教师们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多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课堂效果。


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董学平发表领导讲话,他认为要想让思政课深入学生内心,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思政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教师们应结合教学规范、日常教学效果以及专家的反馈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和研训一体化的方式,推动专业成长。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在积极的互动与深入的探讨中顺利结束,活动不仅为上海市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个人风采、促进相互学习的成长平台,也为上海市思政课教育实践的深化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启示。



撰稿:卢玫秀

审稿:党支部



华东师大紫竹小学
学校,让生命更灵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