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景仰的中华医圣:张仲景

文摘   2024-11-27 13:12   上海  





本文分享《中国历代名医传》第8位名医:张仲景。


前面的7位介绍,我放下文章底部。欢迎阅读


 

张仲景的故事

01


                   


张仲景(150~215,一说154~219),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一说为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人,东汉名医。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



张仲景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


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尤其偏爱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10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


年轻时,还曾拜同郡张伯祖门下学医。张伯祖见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来不怕苦、不怕累。


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张仲景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


他的同乡何顺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顺别传》)。


后来,以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当时的人称赞他"其识用精微过其师"。


自196年汉献帝开始,战乱频仍,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2/3死于瘟疫,其中又有7/10是死于伤寒病。


张仲景痛定思痛,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惜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


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


他先后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



《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


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作"伤寒"。


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并于建安十年(205)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



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于是他就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


经过多年的奋斗,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卒病论》《仲景伤寒论》),共16卷。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这部著作在205年前后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又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


这时的张仲景已是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了。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219年与世长辞,终年69岁。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


河南省南阳还为他修建了"医圣祠"。新中国成立后,翻修了"医圣祠",并修建了"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家。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10卷,《评病药方》1卷,《疗妇人方》2卷,《五藏论》1卷,《口齿论》1卷,可惜都早已散佚不存。


 

后世影响

02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很大。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


他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典籍,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创中医临床医学之体。


书中有许多可贵的医疗经验,例如对肺痈、黄疸、痢疾等病的辨证和治疗,在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人工呼吸法也最早见于这部著作。


张仲景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也被称为"医方之祖"。


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和学说远播海外,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国等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影响很大。


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


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


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1700余家,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医经。


坐落在豫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是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拓展阅读:




往期中国历代中医:
中国历代名医传之神农炎帝
中国历代名医传之黄帝
中国历代名医传之扁鹊
中国历代名医淳于意
中国历代名医之邳彤
精通心理医疗的宫廷太医:郭玉
妙手回春的外科鼻祖:华




与同频伙伴结缘

是你的好友,亦是客服

教育/人物/读书/旅行



点个在看你最好

顾申峰
爱教育/爱读书/爱旅行/爱国/爱音乐/爱美食 怀揣好奇心,啥都想知道 人生重在体验,不留遗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