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纪录片《风雨落坡岭》:斩获中国新闻奖背后的叙事创新与情感共鸣

文摘   2025-01-13 21:30   北京  

众筹2000多个视频、整合上百G的素材,没有高配的拍摄设备,没有专业的解说旁白,这部仅有12分2秒的纪录片——《风雨落坡岭》,拿下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类一等奖。



2023年夏季华北极端降雨突发引发洪涝灾害,K396次列车被困落坡岭站。该纪录片采用被困旅客第一视角展开叙事,按照“遇险”“失联”“同舟”三个篇章层层推进,完整呈现了K396次列车被困落坡岭站105小时的脱险过程。


真实记录

UGC视角下的原生态呈现




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全民记录时代悄然而至,由此催生UGC纪录片的发展。UGC即“User-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UGC纪录片,简单来说,是由普通用户创作、提供素材并参与制作的纪录片。

纪录片最重要的是纪实,因此如何能让被摄者在镜头面前不加掩饰地展现最真实的一面,一直是纪录片摄制的难点,也是与其它文艺创作的最大区别。《风雨落坡岭》作为一部UGC纪录片,天然地具备呈现“真实”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拍摄主体的“平民化”赋能真实表达。《风雨落坡岭》打破了传统专业团队摄制的模式,让每个在场的普通人成为事件的记录者,自然地弥合了拍摄者与被摄者的隔阂。当被困旅客拿起手机拍摄同程的人,记录他人所处的环境本身也是在呈现自己的处境。被摄对象也能放下对镜头的警惕,展现最真实的一面。


粗糙画面的“原生态”助力沉浸体验。该片中被困旅客拍摄的素材有的画面很抖动、有的画面比较模糊,同时相较于专业团队摄制的纪录片,在构图取景方面可能也并没有什么亮点。但是正是这种“不那么精致”的画面更能将观众带入到灾害现场。例如,被困旅客在拍摄火车窗外下雨情况时,车辆突然刹车,画面也跟着抖动。这种晃动的画面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代入感,也让素材更加真实。


即时记录的 “及时性” 定格鲜活瞬间在突发灾难面前,专业纪录片团队往往难以及时赶赴现场,即便到达现场也很难全方位、多视角的记录事件全貌。UGC纪录片发挥群众的力量,每个当事人都能从自己的角度第一时间捕捉触动人心的瞬间。发放食物的列车乘务员、轨道下躲雨的群众、运送物资的子弟兵......民众用自己手中的设备,第一时间记录下触动自己的画面,这些第一现场的鲜活瞬间聚合在一起,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灾难中的艰难与希望。

真情流露

细节传递中的共情纽带




《风雨落坡岭》作为一部用户共创的纪录片,不仅能拿下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微信视频号实现点赞、转发10万+的传播数据。能取得这样的成果,靠的绝不仅仅只是对事实的剪贴与呈现,而是赋予事实灵魂,让观众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引发深度的情感共鸣。

在给被困乘客发放物资时,车厢过道狭窄,人流密集,非常容易因为拥挤发生踩踏等危险。纪录片选择了列车员赵阳安抚群众的片段,赵阳说道:“我是一个女人,我也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是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千万不要拥挤,不要发生任何危险。”灾难面前,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且脆弱的,但从赵阳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个体对职业的信仰与担当。纪录片不只是对灾难的渲染,而是记录当时当下每一个勇敢高尚的灵魂。


还有一幕,乘客离开列车前往落坡岭社区避险,一位乘客自发的记录下社区居民在自己家停水停电的情况下,还把家里的米面都拿出来供给被困旅客。透过乘客的原声记录,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质朴而真挚的情感。

在纪录片结尾,列车再次启程,人民子弟兵在与群众告别时,群众围聚在一起说道:“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我们的救民恩人,谢谢你们,我们是一家人。”这简单而真挚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在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无论是列车员、社区居民、人民子弟兵,还是普通的乘客,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彼此撑起一片天空。这种力量,超越了灾难带来的阴霾,让希望与爱在风雨中绽放。


生产传播

用户参与的纪实创新与互动扩音




《风雨落坡岭》的爆火出圈,不仅依赖于用户众筹的素材,更离不开创作团队对素材的整合编排,对镜头语言的精准把握以及平台的传播赋能。


在结构安排层面,《风雨落坡岭》按照时间顺序,以“遇险”“失联”“同舟”三个篇章展开叙事。开篇以洪水来袭、列车被困的紧张氛围,瞬间抓住观众的心弦,将“遇险”的危机感渲染得淋漓尽致。随着故事推进至“失联”篇章,节奏稍缓,被困旅客在落坡岭社区等待物资支援,静谧中暗藏焦虑与不安,让观众与被困者一同揪心等待。到了“同舟”时刻,叙事节奏变得明快且温暖,社区为滞留乘客提供餐食,人民子弟兵带着物资赶赴现场,转移被困乘客的画面交替呈现,恰似激昂奋进的旋律,让屏幕前的观众也感受到希望与力量。


在镜头语言层面,该纪录运用景别、运镜、长镜头等手法,将事件全方位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在呈现被困旅客夜晚过夜的状态时,影片没有通过景别的频繁切换来聚焦旅客休息的画面,而是选择乘客拿手机一镜到底拍摄的素材,全景式记录下那些趴在小桌板、侧卧在座椅上、倚靠在车窗边休息的乘客。这种长镜头的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纪实性,也让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融入环境氛围。

同时在呈现洪流奔涌的画面选择全景呈现,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暴雨的冲击力。在突出对话人物时采用中近景,引导观众视线聚焦。通过综合运用镜头语言,让普通民众记录的影像注入全新的生命力,也让创作者看到了UGC纪录片的别样可能。


在传播方面,《风雨落坡岭》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也离不开UGC创作的赋能。传统专业团队拍摄的纪录片,观众常常被置于被动地位,UGC纪录片通过众筹用户的拍摄素材编辑成片,用户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纪录片创作的参与者。同时在传播时,这种与用户协同共创的内容更容易激发用户的分享欲,从而促进纪录片的裂变传播。

此外,相较于此前《手机里的武汉新年》等UGC纪录片的横屏模式,《风雨落坡岭》采用竖屏播放形式,简化了用户手机横屏切换的步骤,使其更契合短视频平台用户的观看习惯,突出短视频高社交属性、强互动性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纪录片的传播。

结语




《风雨落坡岭》这部纪录片没有过多华丽的旁白与渲染,通过动人的细节片段、连贯的结构安排、精妙的剪辑手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与被困旅客一同感受着恐慌、温暖与希望。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灾难本身,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善良勇敢的普通人,在灾难面前携手共进的故事。这也诠释了纪录片的意涵,用影像托举记忆的重量,穿越时空界限,把过去带到当下,让人们跨越时空与时代的声音共振,让我们知晓从来,奔赴远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监制|王晓红

主编|包圆圆 
副主编|肖凡
撰稿&编辑|陈家豪



视听沙龙
以深度案例记录视听行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