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曹雪芹家事”之三

幽默   2024-11-21 10:30   中国  
曹雪芹静静地等待着方观承说下去——
“府里今天‘吃肉’,我就说个吃肉的故事给你听吧。”

请您收听——本小编编撰。播音老师“老虫”,为您播讲的“曹雪芹家事”。希望亲朋好友们喜欢
记得那是今上改元那年......

雍正元年十二月里,方观承沿着运河到了扬州府所属的宝应县,身上已是一文不名,心里在想,有个堂房姐姐嫁在宝应,夫家姓乔,几次带信来,经过宝应务必去看看她。

这一回似乎非去看她不可了。
宝应乔家是巨族,很容易地问到了地址,只见高大门楣,门廊里两条黑漆长凳,坐着六、七个仆人打扮的中年汉子,一色蓝布罩袍,袖口卷起来,不是紫羔,是那种俗称 “萝卜丝” 的羊皮袍子。

“你要干什么?”有人问方观承。

“我来看亲戚”

“看亲威?”那人是诧异的声音,同时抬眼拿他从头看到底。

这一看,方观承才发觉......自己的一件旧棉袍,败絮已露,束腰的布带不够长,接上一条贯穿制钱的“串头绳”。脚上一双泥泞满染的布鞋,俗语所谓“前面卖生姜,后面卖鸭蛋”(就是前面露着脚指头,后面露着脚后跟),中间须用草绳连脚背绑住,才能举步。

“这里”那人似笑非笑地说,“哪会有你这么一位亲戚,你弄错地方了!”

“府上........是姓乔吗?”

“是啊,宝应乔家,哪个不知道?”

“是宝应‘乔家’就不会弄错。”方观承心里琢磨着——

但方观承已无再多说一句话的勇气,默默转身,茫然地往前走去。

也不知走过几条大街小巷,来到闹市,方观承识得此处叫卢家巷,年近岁末,打年货的人很多,有家肉店,生意好得出奇,顾客拥挤不堪,方观承走了过去了,索性倚柱稍息,看看热闹。

看了一看,他才明白这家肉店顾客格外拥挤的道理,原来店里只得掌柜一个人,而年下来买肉的,一买都是十几二十斤,到得切割成交,大都会这么关照:

“替我送回去。〞甚至交代:“货到付款啊。〞

顾客太多,又怕货色弄错,那掌柜,得不时停下来,请对面油盐店的账房先生,分别按姓氏,写好一张张纸条,作为识别。

这样往来频数,耽误了工夫,客人就显得拥挤了。

看到肉店掌柜疲于忙碌,又遭顾容抱怨,满脸无可奈何的神情,方观承不由得好笑。

掌柜一眼瞥见,苦笑说道:“客人,你别笑!你换了我试试看”。

方观承突然心中一动,随即答说:“我不会切肉,我会写字。我来帮你。”

掌柜的高兴极了,“我姓胡。”

胡掌柜放下屠刀说,“你这个忙帮大了。”

于是借来笔砚,安设桌子,胡掌柜切好肉上秤,口中报数,方观承运笔如飞,跟胡掌柜切肉切得一样快。

到得下午收市,胡掌柜找了个人去送货,自己将剩下的一方肉搭在肩上,带着方观承回家。

他的家在河边,茅屋三间,外围篱笆,来应门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女郎,乱头粗服,丰神楚楚,见有生客,很快地把头低了下去。

“阿莲,快叫你娘烧饭,我请了位客人来。”

接着,请方观承在堂屋中坐定,胡掌柜细问来历。

方观承亦不隐瞒,将父祖遇祸,远戎关外,以及间岁省亲的经过,约略相告。

胡掌柜闻之连连感叹。

“你先坐一坐,我去打酒。”

等胡掌柜走后不久,阿莲捧了一盘年糕出来,腼腆地说道:“方少爷想必俄了,请先点点饥。〞说完,不等方观承答话,已翩然而去。

方观承确实饿了,但装点读书人的身份,浅尝即止。

等到胡掌柜打了酒回来,将他的妻子、女儿唤出来正式见礼。

“你们也坐下来一起吃。小户人家,讲不得那么多规矩。”

胡掌柜又对方观承说:“我没有儿子,也没有用伙计。年底下很忙,方少爷如果不见外,能不能在这里过年?到时候,我一定有一份心意。”

方观承欣然答应:“穷途落魄,有胡掌柜收容,是我的运气。”于是饮酒食肉。门外北风虎虎,门内温煦如春,酒足饭饱,拆一扇门板当床铺,下铺草甸,上覆布被,都是阿莲料理。

“你问我天下什么东西最好吃,我告诉你,就是那天晚上的盐菜炖肉。”

方观承又说,“不过这倒也不尽是饥者易为食,还有绝处逢生、知遇之感、极浓的人情味在内。”

“这是可以想象得知的。”曹雪芹兴致盎然地问道 ,“以后呢?”

“以后,”方观承突然有种落寞的神气, “他们一留再留,到二月初才走。”

曹雪芹直觉地认为他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因而追问:

“方先生所说的‘他们’是谁?”

“自然是胡掌柜夫妇。”

“还有那位莲姑娘呢?”

听得这一问,方观承抬眼看了一下,脸上的神色,由落寞而转为惆怅......

哎文话北京
哎文话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