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结果揭晓,青岛二中团队和个人共获一等奖七项,数量居全市之首!
青岛二中语文学科团队(主持人黄丽老师)、数学学科团队(主持人侯常红老师)、英语学科团队(主持人杨栋冬老师)、历史学科团队(主持人陈丽老师)、化学学科团队(主持人卢乙鑫老师)、生物学科团队(主持人郑昭英老师)荣获团队优课一等奖,靳庆然老师(家庭教育)荣获个人优课一等奖。
青岛二中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以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核心,制定并完善《青岛二中“超带动计划”培养方案》,搭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尖兵教师、省市名师、教育名家五层教师梯队培养工程,打通教师从入职、成长到成才的发展路径,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终身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具备教育家精神,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为学校向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青岛二中化学发研室秉持“敬业、博学、笃行、求索”的组室理念,坚持用问题解决引领教学、将实验融入教学,在常规课堂设计、校本课程建设、竞赛强基培养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本次活动中,化学发研室响应大单元教学等先进教学理念,融合青岛二中“山海”精神和电车研发的时政热点,开发《山海”系列电车研发升级》大单元教学课程,在六个课时中带领学生实现了电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研发历程。课程是理念的缩影,化学发研室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为学生发展奠基。
创课教师团队风采展—化学学科团队
卢乙鑫,中共党员,青岛二中化学教师,2024级第五学部班主任,青岛市尖兵教师成员。工作以来,多次获评青岛二中优秀青年教师、青岛二中优秀全员导师、青岛二中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开设微项目课程《自制米酒》获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配套教学精品资源,开设青岛市教学交流课一节,寒暑期线上微课多节;曾在青岛市教研活动中作电化学大单元教学典型经验分享。
孙源,青岛二中化学教师,中共党员,2022年工作以来,获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连续两年获评校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开设教育部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公开课两节,青岛市教学交流课1节,指导学生获高中生科学实验比赛青岛市一等奖、山东省二等奖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杨子函,青岛二中化学教师,中共党员。2022年工作以来,获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开设市级交流课一节,开设青岛市寒暑假线上微课多节,实验教学课例被山师大师范生实验丛书录用。工作以来,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信念,践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教育理想,尊重学生人格,磨炼教学能力,开拓专业视野,教学相长,温故知新。
周丹,中共党员,青岛二中化学教师,现任高二理工MT副班主任。开设校级超带动公开课多节,开设市级教学交流课一节,开设青岛市寒暑假线上微课两节,曾获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精品成果奖,获市青年班优秀课例评析。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付艳颖,中共党员,青岛二中化学教师,现担任2023级生化MT1班副班主任。工作以来,开设青岛市教学交流课一节,寒暑期线上微课两节,校内超带动公开课多节,与组内教师共同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多门。
安冉,青岛二中化学教师、生化团队班主任,青岛市付敏名师工作室成员,青岛二中理科支部党务助理。获山东省实验说课优秀案例并报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说课活动;获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市级一等奖、山东省级优课;第二届青岛市实验教学能力比赛特等奖;青岛市青年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开设市级局属公开课、大单元教学交流课多节,暑期线上微课四节;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发表论文一篇;所报课例获评鲁科版教材资源精品课例;参与研究项目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以优秀等次结项;多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全员导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互联网+教学案例一等奖等。
王雅倩,硕士研究生,2023级生化MT导师。获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优课、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青岛市青年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开设青岛市局属公开课一节、青岛市教学交流课一节,进行多次典型经验分享。
推送课例介绍
课例《山海2.0效能优化—原电池的改进与优化》以大单元教学第一节课的遗留问题:“Mg|CuSO4|C电池驱动小车运行不稳定不持久。”为导入,使学生意识到单液原电池的不足之处,从而确立本节课的项目目标”让山海小车运行的更稳定”。通过明确新能源汽车对于车载电源的要求,学生从而有目的的对单液原电池进行实验探究和改良,通过小组实验、分析、交流实现单液原电池一盐桥双液电池一膜双液电池的逐步进阶,最终获得能输出稳定电流电压且能使小车运行更久更稳定的膜双液电池,并建立完善的双液电池思维模型。学生对单液原电池的改良思路及过程与历史上丹尼尔改良伏打电池思路不谋而合,融合了化学史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和学科体验感,也更能激发他们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利用改良的双液电池模型分析浓差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实现模型的应用和知识迁移。教师通过介绍新能源汽车搭载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特点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意识到新型电源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又一次新的能源竞争,人类对于“更优越”的化学电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课例《山海4.0动力续航—电解池的原理与应用》本节课面向高一学生实现课本必修与选修的打通教学,项目目标为进一步完成对小车电池的改进与制作。授课核心思路为紧紧抓住学生对于原电池的认识模型,来建构电解池的模型,在最近发展区内学习新知。课程设计在前后衔接上从小车电池不能持续工作为出发点,设计三个主要任务。任务一理论研究:如何给小车的电池充电?通过学生预习分享的形式建构电解池的理论模型,设计开放性学生实验——电解,通过学生电解实验中产生的不同现象制造矛盾,产生问题。任务二实践改进:设计二次电池。通过学生讨论分析现有电池能否完成充电总结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及现有电池的充电弊端,设计小组活动设计二次电池,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完美结合。任务三应用探索:认识生活中的二次电池。通过材料的阅读与应用进一步巩固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感受二次电池发展的魅力,培养信息材料阅读能力。
课例《山海5.0车体维护——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基于前四节课实验小车鳄鱼夹生锈的实验现状,展开对山海电车车体维护的讨论。以金属腐蚀的原理和金属腐蚀的防护作为课程主轴,多维深入分析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吸氧腐蚀中铁锈生成的位置等,并通过单元内容的知识整合,从电解精炼改变金属结构、电镀覆盖保护层、电化学保护三个角度对金属防护的电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探究,实现深度学习。同时,课堂中多次引入化学理论与化工实践的对比学习,如铁钉镀铜不同电镀液的电镀效果、小米SU7涂装工艺等,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与改进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撰稿|卢乙鑫、孙源、杨子函
审核|麻连翰、杨栋冬
复核|李玉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