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上“新”桐城派,“city不city”
文摘
旅游
2024-07-07 16:54
安徽
通常而言,谈及历史文化名城,人们第一时间或许会想到古朴厚重的城墙古建、昌盛一时的文化流派等,而新产业、新技术、新质生产力……这些词汇似乎都是大城市的常用标签,与古城无关。7月6日,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环低碳新能源(安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环低碳)12GW n-TOPCon电池在中环低碳桐城光伏产业基地顺利投产。这无疑打破了古新不兼容的刻板印象,在安徽的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桐城市,“古”与“新”实现融合发展。城市化、洋气、新颖……不禁让人为之感叹:这个古城“city不city”!近年来,在立“古”奔“新”的发展热潮中,千年文都桐城,实力上“新”,破局在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桐城这个“city”是从何而来?又“新”在哪里呢?城载力:1200多年前的原味“city”
city不city,要看城市与人文的融合。一座古城,就是一本史书。文化无疑是桐城最亮丽的底色,但历经千年沧桑,桐城也不乏创新精神,全市上下仍在全力向“新”而行,这种劲头则离不开刻在骨子里的城市基因。安庆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中部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和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唐至德二年(757年),“桐城”正式定名,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享有“文都”盛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民谚流传已久,“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一时传为美谈。“桐城派”的文风盛名更是家喻户晓,其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归附作家1200余人,在中国文化史上蔚为高峰,其波澜所及,几遍海内,流风余韵,经久不衰,走出了方令孺、舒芜、陈所巨等一批现当代著名作家。“桐城派”文化、君子文化历久弥新,涌现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美学大师朱光潜,哲学大家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等众多名人,先后走出了近5000名博士、近20名院士。许多人第一次来到桐城,会有一种古今交织、时空错置的奇妙感觉。融古于今、两相和谐,桐城是一座与时俱进的“city”。桐城六尺巷。项顺民 摄
向“新”力:迈出“新”“质”的铿锵步点
当前,安徽省已成长为中国第三大的光伏产业大省,现在正是安徽省把握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桐城更是深知这一点。2021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牵手桐城并于第二年追加投资;2022年,中建材太阳能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文都”;一个县级市,百亿项目“接二连三”,在全市乃至全省都鲜有。近几年,桐城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能源、医工医药“两新一医”产业定为主导产业,成立产业专班,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开展精准链上招引,在“新赛道”上求突破。作为新能源转型的一家企业,中环低碳新能源既是光伏行业的新进者,更以转型后的骄人业绩成为了行业破局者。入局不到两年时间内广泛布局,中环低碳新能源业务涵盖 N 型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绿色光伏电站建设和零碳智慧园区开发建设运营,提供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中环低碳的n-TOPCon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6.6%,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路子对了,项目来了。项目来,不仅带来了新格局,还带来了新朋友。当日,500余新能源、金融、社会组织、媒体等各行业专家学者齐聚,共同参与12GW n-TOPCon 电池投产的重要时刻,并为桐城市向“新”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为探索更加多元的n-TOPCon电池应用,在投产仪式现场,还举行了多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仪式。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集聚,桐城产业形态、产业格局正在加速改变,其“新”“质”的发展布点愈发铿锵。服务力:“心”“新”相印,澎湃向前
“事不过夜”、刷新再刷新的“桐城速度”,是众多在桐城投资企业的共同感受,其背后是来自桐城营商环境和为企服务的不断优化。中环低碳桐城光伏基地项目正是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助力安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体实践,也是安庆市“双招双引”提质增效的又一标杆示范项目。这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创新经营和努力,也离不开桐城市委市政府“项目为王”理念的大力支持,以及安徽省、安庆市营造的重商、安商、亲商、富商的营商环境。组建一个服务专班、制定一个服务清单、建立一个保障闭环的“三个一”服务模式,桐城市“一日一沟通、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现场、一切围绕项目干”,实现需求第一时间了解、服务第一时间介入、问题一时间解决。依托重大项目智能管理平台,桐城还创新实施“节点工作法”,将项目建设全过程细化分解为多个节点,将节点赋分纳入年度重点项目推进考核重要指标,统筹调配资源,推进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投产,做到项目建设到哪、服务就跟到哪。不仅如此,桐城还率先开通“重点项目直通车”,举办“与企桐行”早餐会、夜话会,让“企业盼的事”成为“政府办的事”。如今,逛文都桐城,“好city啊”。桐城试图用它的故事告诉世界,千年古城真正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是尊古不泥古、图新不独新,而是使其“活”下来、“新”起来,让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