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有约,执手望“徽煌”

文摘   旅游   2024-10-20 08:56   安徽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悄然间,秋风入怀、秋意几分。“赏秋”话题逐渐升温,人们选择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迎接秋天。
在徽州区文郁堂私人收藏酒店,闲居度秋,观画养心,亦不失为一种妙选。
文郁堂,全国唯一私人收藏酒店、2座明代官制古建、跨越500年、1825天匠心修缮、2000+徽史文献、200+收藏真迹。跨越了数百年时光,如珍宝般被修复,身上保有的明代气度,令每一方寸都有深厚底蕴。
继三场主题画展之后,文郁堂近日又有新展开幕,邀请了著名画家王涛、新锐画家邢斯恬参展,一幅幅“文郁有约”——王涛·邢斯恬艺术小品与徽派古宅融为一体,观众置身其中,宛若“画中游”。
这个秋天,透过文郁堂,可一眼望千年,一梦入敦煌;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试问,在“国保”古建中对“画”南北顶流艺术,于艺术雅集中闲谈古今两地文化,徽州明宅何以执手望“徽煌”?

“文郁有约”画展雅集。

南北对“画”:不同笔触间妙入美学秘境

秋色慢生活 ,徽州深度游。本次画展中,文郁堂继续将艺术审美引入更深层次。中国南北画风巧妙相遇,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创意碰撞,今人在古宅意境中得以饱览艺术之美。
画家王涛,中国画学会原副会长,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民进开明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政府津贴。
作为当代写意画坛的代表之一,王涛的艺术风格独特,作品不以形胜,而以气胜;不以技胜,而以格胜。他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又融入时代精神,作品充满人文气息和生活感悟,将写实与写意巧妙结合,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谈及在文郁堂中办展,王涛感触颇深。他说:“小时候,我就是在像文郁堂这样的老屋成长起来的,如今重回老屋,‘一进一出’呈现出一种文化理念,让其重新在传统的老屋空间里找到了新的艺术语言。”同时,王涛认为他的画作陈列在文郁堂中,一点都没有画展的刻意,与整座老宅气质协调,丝毫无违和之感。

画家王涛(右)与文郁堂主人郁建明(左)交流 。

而说起画家邢斯恬与文郁堂的结缘,更是充满意趣。
画家邢斯恬是李可染画院陕西分院院长、澳门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她将传统工笔与壁画技法相融合,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邢斯恬继承了古代壁画的严谨工细。色彩上,设色明丽典雅,当色不依附于形时,画面充满生机,为作品注入现代意味。同时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女性视角呈现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画面风格干净细腻,构图严谨,充满东方神韵。
“8月份,我准备来呈坎,在社交平台上了解相关资料的时候,偶然间搜到了文郁堂,当时就感觉不错,后来便专门到访了一次,与民宿主人郁建明先生才算是网友奔现,我们也交流了很多艺术想法,简直一见如故。”邢斯恬回忆起其中经历,至今仍觉得十分难忘。她说,在文郁堂,参观此前“无界”画展后,认为与文郁堂的审美意趣高度一致,更加肯定这必定是一场有内容和有趣味的画展。

画家王涛(左)与画家邢斯恬(左 

诚然,人虽有南北、画亦分南北,但是美的真性是唯一且统一、可感可知的。因此,文郁堂努力搭建起南北对“画”的桥梁,在王涛和邢斯恬的不同笔触间,前来观展的人们皆可从不同路径悟入,置身体验美学秘境的“妙不可言”。

文郁堂周边徽派古建。

艺术雅集:古今闲谈“照着讲”“接着讲”

中国古代素有“以文会友”的传统,“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的雅集现象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独特景观,诸如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
传统的雅集,以文会友、切磋文艺、娱乐性灵为基本目的,最重要的特征是随意性。“实可谓无组织之组织,盖无所谓门户之章程,而以道义相契结。”而正是这种随意性与艺术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历代雅集中碰撞出大量的时代创意,影响至深至远。
基于此类初衷,文郁堂不仅先后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主题展览,每次还会真诚邀请社会各界名人、专家学者、乡贤雅士、文艺爱好者等,齐聚百年明宅中,闲谈风雅、论道古今,旨在以轻松的方式,让当代的文艺气息注入徽州,给予古老而又略显沉郁的徽州以针灸式的探索和唤醒。

画家王涛参展作品在文郁堂。

围绕本次画展,各位宾客各抒己见,气氛闲而不散,十分融洽,今人与古宅、长者与青年、泥古与创新……一对对美学范畴生动有趣。
借用哲学家冯友兰所言,无论是本次画展的展品,亦是讨论的主题,皆颇有一番“照着讲”和“接着讲”的意趣,“照着讲”侧重对已有传统的再现与解释,“接着讲”则重在现代体系的创造与建构,二者不可偏废,且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著名美术评论家张渝认为王涛的画作风格包含田园诗的维度,但又不失“侠”的风范,无论是其走出“老屋”还是重回“老屋”,画里皆有一种“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的生机质感,拥有“春风大雅能容物”的胸怀。而对于邢斯恬的画作,张渝则看到了一种“沉郁”之美,极富现代气质,但画家又巧妙处理掉了色彩上的“火气”,让人能够深深感受到画作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积淀。
纵观本次整个画展,张渝借用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在其诗文评论著作《艺概》中的一段话来表达自身的感受,便是“虽小却好,虽好却小。”刘熙载这里所说的“小”,是就题材和内容而言的,他说的“好”,是就手法和技巧而言的。
著名作家、编剧、文化学者,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杨争光,他用“活力四射”“魅力四射”形容对画家王涛本人及其画作的理解。他认为邢斯恬的创作更接近于敦煌印象或记忆,有一种“恍惚感”,富有现代的审美气质和创新之感。

杨争光(左)与张渝在文郁堂别院内。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伟则从自身的美术创作体验分享了自己与徽州的故事,并感叹两位参展画家作品的表现形式、张力,以及视觉冲击力之大,从中深受启发。黄山市政府相关部门原负责人胡斌是地地道道的徽州人,企业家耿华东则是画家王涛的同乡,两人又同为王涛的老友,在发言中不仅仅有自己艺术品鉴能力提升的有趣回顾,也有因为艺术而生的纯粹的情谊表达,“艺术版三人行”引得旁人羡煞不已。
郭溶是在场的年轻人之一,目前在卓克艺术网负责媒体工作,从事艺术工作多年,也是近两次画展雅集的主持人,秉承着对艺术、文化和历史的一腔热爱,听得格外投入。她说,“每次无论观展,还是与艺术家们交流、主持雅集,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一种理性直观的超然体验。”
此外,画家王涛的老同学、黄山市美协主席叶森槐,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姚民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曹篁生,中国美协会员、澳门画院副院长、澳门画院展览部主任田莉,安徽省鸿烈书院院长李惠如,李可染画院陕西分院创作部主任似木,书画愛好者程永紅等也纷纷赶来,共赴雅集,全程氛围轻松融洽,不经意间仿佛停驻了时间。
当然,雅集上,不仅仅有对画作的细节讨论,还有对美学表达和文化传承的独立思考,正如张渝所说“无论是理论界、文化界抑或是艺术界,创新不可或缺,但沉淀也必不可少。”探讨如何传承、活化传统艺术和在地文化,也成为文郁堂雅集之上的必备“使命”。

慧如老师在观摩展览。

共识在碰撞中凝聚,路径在交流中清晰。
通过此次雅集,可见,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既需要立足和观照当代审美现实,更需要在前人的美学思想基础上“照着讲”“接着讲”,应当有效连接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美学传统。

雅集上,大家各抒己见、畅快交流。

只此“徽煌”:徽州明宅变身“文化使者”

敦,大也;煌,盛也。徽,美好也。文化赋予了敦煌、黄山两座城市独有的气度、气质和气派。
盛大而辉煌的敦煌,拥有着震铄古今的绚丽壁画,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明与智慧。黄山,震旦国中第一奇山,集山水与人文之美,承载着中国山水的诗情与画意。
到世界找敦煌,在黄山看敦煌。在文郁堂,以“画”为媒,“徽煌”文化再次相交。
文郁堂认为只有把“文化味”充分地挖掘和呈现出来,才能够真正走到人们的心坎里去。
有人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总有一个时刻、一个侧面能够唤起年轻人的文化基因。
于是,从交流互访,到缔结友好城市,一路走来,黄山、酒泉这两座各有千秋、各自精彩的城市,持续刷新着友好互动的“进度条”。
未来,两地还将依托徽文化、敦煌文化顶流IP,联合推出“大黄山+大敦煌”世界遗产跨区域精品线路,用文旅力量做好“软衔接”,共同打响“人类的敦煌、世界的黄山”品牌。

面对文化这一宏大厚重的话题,文郁堂则是一直努力通过引入一些现代的手法,在徽文化浸润中的古建环境中增添一些清新之感。策划展览便是其中的一种创新,文郁堂主人郁建明说:“在选择展览的风格、样式等方面,我希望随意一点、新鲜一点、真诚一点,就如同我们拍照一样,在文郁堂这个空间里拥有最放松的姿态就是最合适的、最好的状态。”
安徽本土艺术家与西北画家的对话和联袂,让敦煌艺术走进徽州国保大宅,徽州文化和敦煌文化在此相望与牵手……本次画展便是文郁堂的有一次文化创新与尝试。
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其自身规律,在强调“一般性”的同时,更要突出其“特殊性”的一面。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真正成为向而往之的打卡地?文郁堂是探路的先锋,亦是接引的使者,方寸之间探寻天地之宽。

思想跟上、内涵挖深、体验拉满、贴紧时代……文郁堂在传统元素、传统生活方式、景象高度还原的同时,始终不浮于表面、不急功近利,努力找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的最佳“打开方式”,给人们一个打卡徽州的理由。

徽州秋至,文郁先知。金秋入江南,常游常新的美学秘境,正翘首待君,一探山河深处的“人间理想”。
封     :“文郁有约”画展。
图片:文郁堂提供。
内容审核:刘 浩    张雨生
监      制:张晨翼 成展鹏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参与“e眼黄山·揽胜天下”短视频大赛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