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黟县紧抓文旅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将传统古村落打造成为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古老的徽州村落与现代的文旅产业并肩前行,共同书写着黟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向世界展示着一个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的中国乡村。
今日的黟县,古韵今风交相辉映,文化之光熠熠生辉。一户户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如同远古的呢喃,穿越时光的长廊,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空间与载体。
赓续徽州文脉 打造互动新产品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模式转变。
作为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重要发祥地、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黟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旅游强县”等名片和“世外桃源、画里乡村”“千年古县”的美誉。
宏村游人。
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为黟县发展旅游产业赋予了文化之魂。
1986年,黟县西递人用一张写在香烟纸盒上的两毛钱门票开启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先河,凭借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先例。
2000年,西递、宏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黟县“中国画里乡村”的名号已经打响,完成了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转变,黟县重新整合南屏、屏山、关麓、木坑、塔川等众多乡村旅游资源,点线面结合,初步形成了古村落景点为主、生态观光和农业旅游为辅的乡村旅游格局。
一路走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浸润在黟县旅游的崛起与创新中。
比如,立足于徽州文化底蕴与历史故事,结合宏村水系打造出的《宏村·阿菊》实景剧,通过电影特技、水火特效、3D立体成像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冲击力,让徽州人的坚守与文化在现代光影中绽放新彩。
有人说,《宏村·阿菊》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期而遇,尤其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口味。源于文化创新表达,“阿菊”蓬勃的生命力和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击中了观众的文化神经和审美需求。
还比如,今年7月,在胡文光牌坊下上演的以“传统与时尚碰撞”为主题的西递首届国际少儿时装周。
国风服装走秀。张雨生 摄
敢于跨界,走向共生,西递村利用原生场景,将文化遗产变身展示时装的舞台,演在景中,观在景中,让来往游客都充满着新鲜感与互动感。
在00后游客程思看来,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是优势所在,但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年轻,就要拥抱融入这些市场。
“走秀舞台从古牌坊底座延伸出来,嵌入古村落场景,而‘山水’‘宝相’‘丝绸’‘祥瑞’‘织锦’等元素设计的服装作为开场秀,更是实现了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风元素与时尚的共融共生。”程思表示。
在连续的创意化上新实践中,黟县的文旅产业、玩法、空间扎根于历史的文化福荫与传承,对于徽州文脉的挖掘与发扬从未间断。
激活“两创”活力 构建文旅新体验
近年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年轻人主打一个“体验感”,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到“可玩可赏可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娱乐的结合有了更多新的“打开方式”。
对此,黟县从焕新文旅空间,更新表达方式着手,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或墙上的装饰,而是可以触摸、感知、体验的生活场景。
古城夜景。黟县县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古城整体遗迹保存基本完好,轮廓依稀可见,古城核心区集中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时期历史建筑,街巷肌理清晰。
我们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对相关文化遗产的修复、保护和利用。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当下,黟县古城走过科学的保护,开始创造性转化,走向创新性发展。
不仅如此,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探索中,黟县还开启了共创的探索。
今年5月,面向拥有艺术才能的青年人才、充满创意思维的客居游民,黟县发起“黟山大学堂”串联城区、景区、街区为综合校区,将兴趣、志向、需求趋同的年轻群体聚集在一起。
眼下,秋风正盛的宏村,每日可见南湖旁,一群学生正专注地写生创作。在他们的画板上,南湖的美景逐渐呈现。而写生的学生们也已然成为了景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黟山大学堂开幕。
以宏村为例,在徽派建筑中,古人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装饰手法,将建筑打造得既典雅又富有生活气息。同时,自然也是徽派建筑的共创笔法,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将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宁静的氛围。
对于前来写生的学生而言,这些是最好的美学意象。而在黟县的文旅向新中,这些都是对接当代审美旨趣,以创新的形式让文物、遗产和文学都活起来的创新表达方式。
通过激活文化“两创”的活力,黟县的文旅融合也在逐步深入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需求。
黟县大学堂艺术展览。
立足主客共享 推动全域旅游
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人表示,过去打造景区等旅游目的地,通过标准化开发即可实现,但现在,仅完成标准化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找到独具特色的卖点,建立起主客共享的旅游空间,从而迈向全域的近悦远来。
于此,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中,走向全域旅游,黟县的做法是从主客共享开始。
关麓国际旅游度假区。
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今年以来,黟县举办四季“村晚”10场、“送戏进万村”83场,乡村文化建设年活动178场,“百场黄梅进百家景区”演出8场、广场舞展演24场,乡村振兴巡演乡村行活动17场,线上线下累计服务520万人次。
深入推进文体惠民项目建设。黟县启动公共文化空间创建培育,完成了柯村镇湖门村等10个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新建或改扩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点22个。
从主客共享文旅融合的体验,到文旅发展的成果,黟县旅游业态的的文化味也在不断提升。
“交叉小径的花园”、黄山帐篷客酒店斩获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大奖,为本年度黄山市唯一获奖的民宿和酒店。
有到访的游客认为,黟县的民宿不仅是全域旅游的缩影,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空间载体。
以这些亲近游客的活动为抓手,黟县文旅让文化生活场景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文旅深度融合这道恒久命题的实践更加具体。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金名片,是向世界展示自我的鲜明标识,会不同程度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投射”,影响着人们是否愿意近悦远来。
将徽州文化为旅游产品的核心,黟县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充分展现文旅融合亮点,全力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作为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先行者,黟县通过加强对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将其转化为优质文旅产品,真正让游客眼睛里看过了以后,在心底回味无限。
此间,黟县,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以坚定的步伐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