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奔县游”经历。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县域小城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带动多个县城文旅订单量翻倍。
其间,黟县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成为众多游客奔赴的旅游目的地。最新数据显示,假期中这里每天平均引来游客21万人次,每天平均旅游收入2亿元。
去哪儿平台大数据显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黟县位居旅游订单最火爆的“宝藏小城”榜首。从逐年攀升的数据以及“奔县游”热潮中脱颖而出,足见黟县近悦远来的发展氛围、主客共享的生活底色。
作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起源地,黟县近年来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创新乡村旅游造富、乡村运营增富、乡贤能人带富、绿色转化生富、主客共享显富“五富联动”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实现了由一个山区小县向世界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
2023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业发展再次提质升级,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与县域途径做出了黟县的探索。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黟县何以立足于乡村旅游成就全域生活的近悦远来,主客共享?又何以写就共同富裕的黟县篇章?
宏村月沼国庆活动,市民与游客一同游玩。
早些年的西递村并非如此。那时候还没有发展旅游业,石灰窑是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年复一年烧石灰,青山变成了“光头山”,村民人均收入也才200多元。
西递村。
岁月无声,却最有分量。拉长时间轴,我们更能认识黟县的乡村旅游何以形成造富的现实路径。
1986年,清华大学的一位老师来西递村作古民居调查,建议村里利用独特的古村落、古建筑发展旅游,得到了村干部的响应。
当年9月,西递村成立西递旅游景点管理处,正式对外开放,开创我国乡村旅游先河,并关掉石灰窑,恢复植被,依托旅游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2023年,西递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96万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
常住人口近10万,年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黟县如何接得住、守得牢这巨大的流量?
对此,黟县坚持全产业谋划、全链条发展、全要素保障,聚焦“山水村夜宿”,深度挖掘生态、文化等多维价值,差异化布局景区村、产业村、生态村,打造出特色宿集、文创产业、田园综合体、研学写生、乡村旅居等30余种共富业态,做强全域乡村旅游。
2023年,黟县共接待游客170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3.65亿元,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旅游业多元化发展,众多游客奔赴的同时,也为在地民众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可观的就业前景。当游客数量、旅游收入逐年提升,黟县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3元,同比增长8.5%,造富引擎的动力满满。
向旅游而行,黟县告别了“致富靠开采”,迎来了“种树能赚钱”,于此,每个黟县人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乡村公司参与制作电影,一年来拍摄竖屏短剧、网络电影等影视作品13部,往日的空心村华丽蜕变为影视创作基地、新晋网红打卡点。”
黟县洪星乡党委书记朱丽琴介绍,洪星乡今年以来,以乡村运营为创新途径,以强村公司为抓手,整合乡村闲置资源,链接旅游新质业态,联动优质影视企业,让一个村成全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个村,驱动乡村文旅消费升级,走出一条“影视文化+乡村运营”的洪星实践。
红光村影视基地一隅天地。张雨生 摄
其中,国内首部反映乡村振兴的原创竖屏短剧《两山恋》登录爱奇艺等8家视频平台,摄制的电影《铁血女枪手》四天收回成本,累计引流百万人次。
不仅如此,由此联动的相关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净收入58万元,周边村民从事临时演员、剧务等工作年近7000余人次,带动当地群众1100余人就近务工。
洪星方坑影视基地的火爆出圈就是黟县乡村发展的缩影。“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各村资源禀赋不同,如何有力有效推进差异化发展?
对此,黟县以整县推进乡村运营创新试点为主抓手,创新开展村庄招引“百村行动”与村庄品牌“四个有”(村村有主题、村村有产业、村村有logo、村村有故事)工程,通过乡村运营增加固定就业岗位近4000个,带动务工就业近1.5万人。
比如,旅游高地民居分红的红利共富。西递村和宏村村将农户古民居以股权形式参与景区门票分红,2023年人均分红收入分别达5000元、4500元,同时村里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600元以上阶梯式补贴,统筹代交新农合保费、电视收视费等,让村民切实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又比如,潮流玩法驱动发展的人气共富。碧阳镇探索区域党建联建新路径,南屏村党总支与小米集团党委开展组织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营,将南屏“影视村”升级打造为“影像南屏”IP,衍生出明信片、摄影集、帆布包等5种周边文创产品,带动创收。
南屏古村。
在文创引客之外,南屏村的新玩法也让诸多年轻人奔赴。踏春赏花游、“五一”亲子耕读营、夏令营等5项“影像南屏”文旅产品,先后举办“影像南屏·南山集”“影像南屏·2024插秧节”“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演唱会”等活动被中国新闻社等主流媒体报道,浏览量超300万,带火全村旅游。
作为黟县的一方古村落,南屏村2023年接待游客17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10万元。窥一斑而知全貌,以乡村运营激活一池春水,黟县成功让乡村旅游兼具“看头”和“赚头”,也让乡村增富无中生有。
黟县稻田艺术节。
在黟县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这里创意创新创造。
新乡人魏涛,其成立的“小住一下”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发起“塔川书院”项目,通过租用塔川村村民原有房屋,进行二次设计改造,使村落民居焕然一新,更贴近游客的需求。
同时,“塔川书院”租赁民宿周边60亩荒弃田地种植四季农作物,打造了集住宿、餐饮、耕读文化体验、非遗传习、自然探索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乡村场景,让老房焕发活力、土地重生价值。
塔川书院。
不仅如此,“塔川书院”还聘请当地50余名村民参与设计改造、酒店运营,房屋租金、土地租金、劳务薪资收入使每户年均增收5-6万元,带动塔川村集群发展农家乐、民宿70余家。
2021年,基于乡贤能人的独居匠心和乡村创新,塔川书院被评为全国首批甲级民宿,“小住一下”模式也入选为中欧国际商学院的“乡村振兴”教学案例。
事实上,如同魏涛一般的“塔川实践”在黟县并不是少数。
于此,我们不禁要问,黟县为何像一张巨型的过滤网,让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新黟县人在黟县生活创业,成为共同富裕的带动者?
近年来,黟县深入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整合原乡人、返乡人、新乡人等“三乡”人才,让外面的人留下来、出去的人肯回来。
规划和思路有了,黟县的乡村振兴从选好带路人出发。通过聚焦选优村“两委”班子、培强村党组织书记,黟县确保每村至少有1名致富带头人或经济能人。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人说,“懂创富的人有了,还需有创意变革乡村振兴路径的人。”对此,鼓励符合条件的新黟县人到村任职,担任名誉村主任、最美乡村推介官、首席乡村运营师、乡村发展顾问等职务。
透过乡贤能人的带动来看,先行者对于黟县共富的促进更多的还是源于视野的变化。
以民宿为核心要素,黟县通过新乡人带来的审美视野、设计理念、经营方式,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也为乡村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人才和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共有民宿1070家,形成8大民宿集群和“黟宿美居”品牌,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比如,民宿集群带火一产业。打造“民宿+共富市集”,实施农产品专柜、“黟品五黑”产品进民宿活动,推出系列美食市集、文创市集、咖啡市集、非遗市集、音乐市集,吸引了人气,带来了财气。
阿琳娜花园、无名初等将民宿打造成集特色农产品展示、直播带货和销售于一体的平台,带动周边农户农特产品销售额超70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富带动者。
拾庭画驿民宿。张晨翼 摄
又比如,丰梧村“三乡人”建美一个村。
吸附原乡人,丰梧村组建丰梧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以务工就业、劳务服务为纽带,开展村企共建,三年累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7万元,每年向村民分红17万元;
丰梧村。
吸引返乡人,丰梧村90后返乡青年郑涛发起“萝卜计划”共建实验,将有机蔬菜与农户闲余蔬菜以网络盲盒形式送上城市餐桌,带动农户78户、户均增收7000元;
吸纳新乡人,耶鲁、哈佛青年设计师张靓秋、刘鲁滨首发“丰梧季”乡村建设行动,招募22名北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顶级高校生倾情创作,打造田野驿站、徽州巷陌、乡村记忆博物馆等空间节点,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未来之星奖”,水渠廊桥荣获有全球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Architizer A+ Awards 2024年度单项大奖。
眼下的黟县,年轻人逐渐返回,汇聚,共创,赋能。
走进黟县,不难发现,在不同的产业、景区、门店、乡村里,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梦想、有活力的年轻人在黟县乘着这股东风返乡创业,为县域发展带来澎湃动力。
大黄山数字游民社区“新黟县人”汇聚。
04 绿色转化,建设生富“一片绿洲”
从旅游的发展来看,人们追求的高品质生活需要“美丽”来装点,享受绿水青山也是一种民生福利。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
黟县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创新实施“五微行动”,持续开展“城不见土、乡不露泥”提升行动,全域推广“席地而坐”、“大景区·花满城”,因地打造“金边银角”,让美丽的细节随处可见。
结合深化和美乡村建设“十不准十提倡”,黟县大力推进“全域4A、景区5A、镇景村一体化”,森林覆盖率84.8%,地表水优良率100%,空气质量指数全省最优,生态底色守护了群众的幸福“靠山”。
近年来,先后8个村入选首批省市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14个村获评省首批美丽宜居村庄,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是以颜值进阶,建设生富滋润“一片绿洲”的实践肯定。
如何让美丽的绿水青山,更好成为群众的金山银山、幸福“靠山”?
黟县选择用生态“底色”擦亮发展“绿色”,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
此间,黟县聚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两山银行”试点,建立健全GEP核算体系,打造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
如通过租赁、合作、收储+返租等模式,依托闲置资产,黟县成功转化田园养生谷等“两山”项目7个,带动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农民增收1200余万元,未晞园、塔川书院生态价值转化案例获国家发改委推介,走出了一条创新推进“两山转化”的富民道路。
探索绿色产业“乘法”,发挥富硒富锌土壤资源分别占县域面积的43%、50.9%的优势,培育“五黑”特色农业和“黟品五黑”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桃源罐头、康师傅瓶装水等食品、酒水产业发展,其中“五黑”综合产值8.5亿元。
拓展绿色产业边界,以创意思维提升徽州古建空间品质,打造潭口乡村旅居、村房短住样板,度假酒店、精品民宿、休闲村落等休闲康养业态一应俱全。
如古黄村结合村情实际,瞄准银发经济,整合村内民宿、餐饮、研学等业态资源,发展旅居产业。今年以来,共接待4批次143名游客来村旅居,实现营收7.5万元,村集体纯增收8000元。
古黄村。
绿色生富,从美丽生态、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绿色成为黟县经济发展最动人的色彩,生态文明建设则成为探路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美溪乡旅游新业态。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个全国气候康养旅居示范区、首家国家级“村”字号旅游度假区......一项项荣誉真实体现了“黟见倾心、自在桃源”。
在旅游业火热发展的背景下,黟县如何做到主客共享、传递友爱美好、实现共同富裕?
首先是全民幸福生活的进阶与变化。
近年来,黟县有效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成县医院新住院楼、疾控及突发公共应急指挥中心,县人民医院晋级二甲医院,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
教育的普及普惠成色更足,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启动创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老有所养全面升级,不断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人的兜底保障,解决好家门口养老、就餐等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养亲苑健康养老基地、书画小镇分别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健康养老目的地名单。
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富裕。以群众有效需求为目标,黟县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开展送戏、送书、送楹联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图书馆、口袋公园、健身步道等建设,拓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一体推进乡村治理和信用建设,让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国际水彩艺术节。
其次是全域旅游品质的提质与升级。
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黟县全面升级消费体验,全面开启“宠”的模式,节假日期间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景区停车场,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打响小宏帽、西递大妈等志愿服务品牌。
宏村游客服务。
同时,通过设立“宠客”服务热线,黟县实行“首接负责制”“先赔付后处理”,做到有诉必应、有诉必回、处理不过夜,让游客感受家人般的礼遇。
汇聚写生资源,融通艺术底色,共享人才机遇,黟县的共富实践也在主客共享,由内而外。今年以来,黟县打造创新创意创造平台,分类推出黟山大学堂、游民聚落、乡村旅居等“新质载体”,让游客变创客、外乡人变新乡人。
近年来,聚焦创业者、创客、背包客等创意群体,黟县开启全球合伙人招募计划,搭建NCC“黑多岛”、碧漂游民聚落等创意平台,打造游学屏山、栖心碧山等艺术村落,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创意研发等开展创新创业孵化,探索一系列助力乡村共富的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400余名“新黟县人”在丰梧村等徽州村落中推动传统与国际的跨界融合,在黟县NCC黑多岛上创新文化与时尚的生动表达。
每个县,从山水秀美到产业专精,都有自己专属的“好”,在主客共享的旅游和发展普惠中,黟县的“好”正在迈向显富的未来。
黑多岛数字游民。
在推动共富的过程中,黟县深切感受到产业振兴是共富根本。
此间,黟县充分发挥自身禀赋特征和发展优势,立足于党建引领、绿色共创、服务共享、在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基础上,将区域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致富优势,着力培育人无我有的特色、人有我优的优势、人优我精的品质,大力推进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让乡村旅游成为“金招牌”。
党建引领是共富保障。实现共富必须依靠党组织的坚强领导。黟县的蝶变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这个“火车头”的带动。黟县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以“双强型”党组织整合优质创富资源、聚合各类致富力量,加速推进乡村共同富裕进程。
绿色共创是共富关键。黟县系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在产业培育、供需对接、市场交易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整合特色资源,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让生态“高颜值”转变为群众口袋中的“真金白银”。
服务共享是共富支撑。黟县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服务体系,搭建诉求反映渠道、主动参与平台,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有效激发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群众和游客成为共同富裕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黟县乡村田间的艺术装置引流。
在县域旅游、乡村旅游火热的当下,黟县不断丰富“村宿”“村秀”“村咖”等乡村场景,增强乡村现代美学韵味,让“一步千年”的历史人文、“一览全域”的人间烟火在乡村成为现实,让乡愁乡韵悠久绵长,更在共赴中实现共富。
从旅游产业的兴旺中,黟县踏出了以旅游为支点,促动共富的造富、增富、带富、生富、显富的“五富”路径,真正让旅游发展的红利为游客、市民与新黟县人所共享。
当山野阡陌焕发勃勃生机,当传统村落成为精神原乡,当县域旅游缔造创收场景,黟县还在创造更多发展的美丽,夯实更多共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