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六尺巷齐名,安徽还有一处“礼让”文化古迹

文摘   旅游   2024-10-19 10:04   安徽  

位于黟县西递村的胡文照老宅。朱慧慧 摄


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内,有一处“拐弯抹角”的徽派老宅,让这幢老宅闻名的不单是古老的建筑肌体,还有蕴藏在老宅中的文化内涵。

该处老宅,门前缩地后退三尺,把一旁的墙角抹成两米来高的平滑光面,此举意在方便邻里通行。

安徽黟县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余治淮介绍,道光年间任开封知府、朝列大夫的西递村人胡文照在修缮祖宅时,为方便路人推车、挑担、行走,主动将老宅侧门墙界后退半米多,正屋墙角削去三分,并在门额上题写“作退一步想”五个篆体字,以此告诫后代子孙“裁直为圆、方便他人”的待人处事、和睦邻里之道。

古徽州山多地少,人口聚居稠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

胡文照能在如此紧俏的宅基地中退让,留出更多宽裕的空间,可见其通达的眼界和心胸。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西递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随后,西递村闻名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而胡文照的老宅的“退一步想”也成为很多游客到访“打卡”的文化古迹。

西递村的“退一步想”故事和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故事,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谦和礼让的典故,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两则典故都在启迪人们处世,如果能够退让一步,往往能够达到海阔天空的效果,使人心态平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鼓励人们在面对冲突和矛盾时,能够采取更加理性和温和的态度,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而两则典故的不同之处在于,“六尺巷”是矛盾已经发生,大学士张英为了止纷息争才有此美谈;而胡文照“作退一步想”的典故,是矛盾尚未发生就主动退让,以此来教育后人在待人处事方面要做到“自律、谦和、礼让、豁达、通融”。

“重调理、治未病”,黟县积极提炼“作退一步想”的内涵,并和“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等楹联文化相结合,有效引导社会成员在多样化多元化中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位于黟县西递村的九思堂。图源:黟县政法微信公众号


2018年,黟县充分挖掘徽州文化中“善治”等优秀因子,将胡文照“作退一步想”处世哲学融入基层调解机制,创新推出“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提炼总结出六字工作方法:听、理、劝、借、退、和。

“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仔细倾听双方当事人陈述,让人把话说完;

“理”:以对立统一规律帮助双方梳理事实、辩证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

“劝”:以“作退一步想”故事进行劝导,引导当事双方寻求矛盾化解的有效途径;

“借”:借力“作退一步想”的思想内涵,去陈推新,启发当事人开拓矛盾化解的思维方式;

“退”:客观分析矛盾的因果关系,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思己虑人,趋利避害,各退一步;

“和”:解决纷争,安抚情绪,搁置争议,达成和解,司法确认,团结一致向前看。

之后,黟县对胡文照祖居进行修缮,并将创造性地建设为“作退一步想”工作室。

余治淮曾参与“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布局策划。他说,“退一步想”最早源于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九思之见得思义”。

孔子说,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一切思想或行为的准则,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合于义。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也就是应当做的事。“义”还被赋予正当、正派、公正等含义,是一种公认的存于心的道德、道义,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以“义”为处世原则,才能明确什么能取,什么不能取;什么该得,什么不该得。

不该得的,就要如数退还;该得的,分毫不能少。

胡文照当年从见得思义中悟出“作退一步想”,面对得到、获取,他退到是否符合“义”的原则上思考。

“退一步想”工作室调节民事纠纷。图源:黟县政法微信公众号

黟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内,悬挂着古黟楹联、布置了“和为贵”文化墙,借助“和合桌”“和气茶”等文化因子,运用“听、理、劝、借、退、和”六字法,在调解中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达到定纷止争目的。

在“作退一步想”工作方法指引下,黟县民商事案件数实现以年均平稳下降,调解撤诉率达70.98%,诉前化解成功率达90.61%。

目前,黄山全市已推广建设“作退一步想”工作室1000多个,调解员队伍有1万多名。

黄山市还充分挖掘徽州传统法治文化中的“善治”因子,有机融入诉讼全流程,以“谦和礼让”引导更多的纠纷解于源头,止于诉前。


内容审核:叶智成 张雨生
监      制:张晨翼 成展鹏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参与“e眼黄山·揽胜天下”短视频大赛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