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蚌埠网络文明大会看“蚌埠现象”

文摘   旅游   2024-11-07 20:05   安徽  

11月7日,以“网络新风尚·携手e起来”为主题的2024年蚌埠网络文明大会举行,来自互联网行业的诸多媒体代表走进“珠城”蚌埠,探讨总结了近年来蚌埠市拥抱互联网,在城市传播发展方面的成效亮点。

传播力就是生产力,互联网助力城市传播,一波波现象级城市先后“出圈”,涌现出淄博、哈尔滨、天水……当然还有蚌埠。

蚌埠这两年的火热出圈,尤其在互联网上孕育出“蚌埠现象”值得关注。

刷新蚌埠文旅新坐标

一是以热播网剧助推,刷新了蚌埠文旅新坐标。

“蚌埠火之前,我不知道蚌埠市是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参加本次蚌埠网络文明大会的一位外省嘉宾说。

当时,热播网剧《长月烬明》剧中的影视艺术形象与蚌埠市的蚌珠女、南北地理分界线雕塑等城市地标高度契合,由此引发了网上线下剧粉对蚌埠的挖掘梳理。

很多网友发现,蚌埠市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淮河穿城而过,城市拥河发展。这一地理位置赋予了蚌埠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

蚌埠市不仅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点,也是南北文化和习俗的交汇点。

蚌埠的方言具有北方方言的特征,属于中原官话。饮食上,蚌埠人的口味介于南北之间,咸、甜皆宜。

蚌埠市民张先生说:“我们地处淮河两岸,既种水稻,也种小麦;既吃大米,也吃白面。”

很多外省游客经常趁节假日,慕名自驾游玩蚌埠,在蚌埠南北地理分界雕塑前合影,沿着淮河驱车游览。

蚌埠市以文化旅游美食季为牵引,推出龙虾啤酒嗨玩节、龙湖音乐节、涂山音乐节等节会,打通了“网络流量”与“城市客流量”的通道,实现城市形象、城市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催生蚌埠新话题

二是以网言网语催化,形成了蚌埠新话题。

“蚌埠住了”是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一个梗,它实际上是“绷不住了”的谐音。这个表达最初源自于网络聊天,用来形容自己情感上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快要撑不住要哭或者要笑了。这个梗因其幽默和易于传播的特性,迅速在网络上流行开来。

“蚌埠住了”这个梗还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用法,比如“蚌埠住了家人们”和“蚌埠住一秒”,这些衍生用法使得这个梗更加灵活多样,能够适应不同的语境和表达需求。

“以一个城市名字,衍生出的网言网语,在词汇发展史上都比较少见。”一位从事语言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蚌埠城市与“蚌埠住了”之间形成了微妙的话语联动,随着“蚌埠住了”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这将有利于对蚌埠城市概念的推广传播,助其扩大知名度。

其实,蚌埠的“蚌”本身就具有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内涵。

蚌埠,古乃采珠之地,誉称“珠城”。而蚌有两个读音bàng和bèng,而读作bèng时仅用于地名“蚌埠”,这对蚌埠来说具有鲜明的辨识性。

由此看来,从bàng到bèng的读音演化,再到“蚌埠住了”的演进,展现出蚌埠城市名字的文化内涵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

孕育蚌埠消费新风尚

三是以蚌埠官方和市民主动提炼,孕育了蚌埠消费新风尚。

“皖C三件套”是蚌埠市推出的三种特色美食组合,分别是蚌埠小龙虾、烧饼夹里脊和冰酒酿。

皖C则是蚌埠车牌序号代码,三件套则是源自当时淄博烧烤三件套的命名灵感。

蚌埠以盛产个大味美的小龙虾和悠久的吃虾历史著称,随着美食消费趋势,逐渐细分细化,蚌埠市的小龙虾烹饪手法和口味花样也是层出不穷,在传统的麻辣、蒜蓉、五香等口味基础上,创新推出酱香味、榴莲味等小龙虾。蚌埠也被网友誉为中国吃虾第一城。

烧饼夹里脊是一种将外酥里嫩的烧饼夹上油炸里脊肉,再配以秘制酱料的特色小吃,是蚌埠人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滋味。

冰酒酿则是蚌埠夏日里的一抹清凉,以糯米为原料,经过发酵制成甜酒,再加入豆沙、葡萄干等配料,口感清爽,甜而不腻。

这三种美食代表了蚌埠的风味饮食文化,也是蚌埠市的美食名片。

“蚌埠三件套”的推出,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反映的不仅是蚌埠美食文化的“出圈”,也是蚌埠市委市政府和市民善于捕捉网络热点,抢抓传播机遇,融合地域文旅美食特征的生动体现。

学网懂网用网,挖掘地域文化特点与互联网热点有效融合,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展示新时代蚌埠城市形象,相信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多“蚌埠现象”。

出  品 人:张晨翼
监      制:成展鹏

内容审核:叶智成 张雨生

图      片:蚌埠市网信办提供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