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 when possible, hard when needed丨高山书院荷兰站结课

文摘   科学   2024-07-05 15:59   北京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8日,高山书院荷兰站的课程圆满结束。

从莱顿、鹿特丹,到阿姆斯特丹;从水利工程到智慧农业;从尖端光刻机到绿色能源;从性别认同,到生死思考,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未来。


14位科学家导师的陪伴下,7天时间里,高山师生们从科学、技术、文化与艺术等多角度,深入了解了海平面之下的“荷兰奇迹”。


对我们而言,荷兰是一个遥远、容易被遗忘的小国家,但它其实是有着非常雄厚而悠久历史的国家,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很发达了。


第一个金融交易所在这里诞生,同时它也是第一个出海的国家,是先有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才有了后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很多知名企业包括飞利浦、壳牌、阿斯麦、芯片公司NXP都在荷兰,荷兰奶粉在中国也相当兴盛。


荷兰著名的科学家也不少,比如发明了显微镜的列文虎克、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的惠更斯、电动力学奠基人洛伦兹、发现了折射定律的斯涅耳等等,WIFI的的发明也有荷兰人的功劳。


在艺术领域,大众熟知的梵高、伦勃朗都出生在这里。


我们总是习惯把眼睛盯着美国、俄罗斯等大国,没想到其实在欧洲,还有这么一个美丽先进、文明开放、激动人心的荷兰。


——王励弘,高山书院2019级同学,瑞思教育,董事会主席兼CEO




精彩回顾



科学大课



6月22日,在荷兰第三大城市、拥有悠久历史的莱顿,高山书院荷兰站正式开启


为什么现代科学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中国传统中?荷兰的黄金时代对科学有怎样的影响?荷兰的繁荣依赖于什么?


三次访问中国,热爱《红楼梦》的著名科学史家、布尔哈夫博物馆长、乌得勒支大学科学史系 Hendrik Floris Cohen 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第一课《荷兰科学史:从黄金时代到当代制造》


从历史、人文、辩证思考和个人经历等角度,Cohen 教授为高山同学们勾勒出了荷兰的大轮廓。




“Soft when possible, hard when needed. ”


海拔最低-10m,最高不到200m,甚至最发达的地区都在海平面以下,随时可能被海水淹没的荷兰,为什么却发展了先进的水利设施和管理技术,铸就了“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三角洲工程?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三角洲研究院高级顾问王正兵教授的课堂上,荷兰水治理的密码被解读——“能软就软,需硬则硬”。水的智慧,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荷兰人的智慧。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很严重;洪涝灾害的防护标准远没有跟上经济水平。对照荷兰的水治理经验,有参照物之后,看自己的问题也能更清晰。




荷兰是仅次于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大国,而其国土面积仅为美国的1/270。科技赋能和农业工业化,是荷兰成就小国大农业的内核。


在世界最大连片温室农业区——“玻璃之城”韦斯特兰,农业排名第一的瓦赫宁根大学首席教授Leo Marcelis,为高山师生们深度解析温室农业、垂直农场的最新研究成果。


高山书院2022级同学,高通全球副总裁侯明娟在课程中提到说,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很少会关注这些专业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与跟自己的领域完全不相干的人交流学习,确实有冲击力,让人眼界大开。




是我们在驾驭大脑,还是大脑在悄然操纵我们


世界脑神经研究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之一、“脑研究的教父”、阿姆斯特丹大学脑科学教授、荷兰大脑研究学院院长Dick Swaab教授的课程《大脑的孕育与消亡》,给高山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和冲击。


Swaab教授研究认为,其实们的大脑并非没有完全开发,而是100%利用的人的性别身份早在子宫中就已被确定,早期大脑的“编程”并不能被后天“治疗”改变,甚至包括性取向。也正是他的这一发现,推动了荷兰成为全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第一国。


课程期间,Swaab教授带领同学们观看了帕金森病人脑组织的萎缩和病变,以及音乐等刺激如何为大脑注入活力、延缓衰老的过程,并回答了同学们如潮水般的咨询问题。


从左至右依次是:张琳博士、Swaab教授、Ellen、Menno Oosterhoff医生


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脑科学课程的特别设计环节,同学们与几位身份特别的嘉宾们深入探讨了安乐死这个话题。


Swaab教授解读了安乐死的相关法律规定;精神科医生Menno Oosterhoff分享了执行安乐死的实际操作;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张琳博士则从脑解剖的角度分析了安乐死病人的脑区特点。


另一位特别嘉Ellen女士,两年前她的女儿因精神疾病而执行安乐死。通过这位母亲的深情讲述,同学们看到了安乐死为病人和家属带来的解脱、平静和从容,更深刻地思考了政策与人道的平衡


这是一场仅能发生在荷兰的对话,一次真正深入到文化中,非同寻常的体验。




ASML成功原因之一是能够交付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如果客户需要重复的工艺做2-3次,那成本会升高,ASML下一代产品工艺更精尖——成本更低。


6月26日,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学院(Vrije Acadamie,Vrije在荷兰语中意为“脱离宗教和国家”),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阿斯麦(ASML)的高级产品营销总监Jeroen de Groot系统工程师Jan Willem Cromwijk,为高山师生们带来了有关ASML的发展历史、当下状况、未来蓝图的精彩分享。


现实世界的竞争与隔阂并不能阻碍思想的自由交流,这也是这堂课选择在自由学院的寓意。




在荷兰科学的最高殿堂——荷兰皇家科学院,爱因斯坦曾在这里解释他的相对论理论,而高山书院荷兰站收官之课,也在这里完成。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物理有机化学教授Wilhelm Huck给同学们带来了《人工智能与化学》的分享。


化学物质世界无限大,我们无法研究每一种分子,需要新的工具去发现最有用的分子。而化学和AI是最完美的组合。”


从化学编程语言,讲到人工智能赋能化学探索生命起源的秘密。借助大数据、大语言模型的力量,Huck院士努力让化学成为一门数据驱动的科学,并结合新技术和新的市场需求,探索着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边界。




高山夜话

祁燕老师(前排中)夜话分享


6月25日晚,高山书院学术管理委员会委员、小米公司首席代表祁燕老师给参与荷兰站课程的女同学们带来了特别的“加餐课”——女性专题分享。从个人成长、家庭关系到职业发展,祁燕老师真诚、坚定而充满启迪的话语,让这个夜晚充满了温暖与启迪。




深度参访

  • 科学与艺术的交辉


荷兰的许多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前沿,并领导世界潮流,迄今已有2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优秀的科学成就背后必然有其历史根源,课程期间,高山师生们拜访了多处科学场所。



在著名的科学史与医学史藏品宝库——布尔哈夫博物馆,前任馆长Hendrik Floris Cohen教授与现代自然科学馆馆长Ad Maas老师亲自为高山师生们导览世界上最古老的解剖学实验室、列文虎克显微镜、惠更斯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爱因斯坦书写相对论时用过的钢笔……这些伟大发明为人类科学发展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6月25日,高山师生们在Dick Swaab教授的带领下,踏入了世界首个人类脑库——荷兰脑库(NBB),这里收集脑组织用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全年无休进行脑部尸检,大脑摘取的平均时间仅6个小时。在实验室,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脑组织的切片、染色、储存全过程,更是见到了不少冷冻的脑组织样品。



在世界唯一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仓库——“超级碗”博伊曼斯·范·伯宁恩艺术仓库,高山师生们不仅参观了大量珍贵的艺术收藏品,还全方位观摩了艺术品的存储和修复过程,了解了艺术品被展出背后不为人知的科学与艺术工作。


  • 水治理系统


三角洲研究院高级顾问王正兵教授全程陪伴下,高山师生们实地考察了称为“七⼤工程奇迹”之一的三角洲工程中最大的东斯凯尔特拦潮闸、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动建筑马士朗拦潮闸。


踏着松软的沙土,触摸着拦潮闸的钢铁身躯,同学们深入闸门内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背后的治水智慧,纷纷感叹荷兰人“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乐观不屈之精神。



在鹿特丹市区,同学们还走访了可以调节城市内涝的城市水广场和漂浮办公室。为了减少强降雨对城市下水系统的冲击,荷兰人巧妙利用公共空间,用经验和智慧将创意变为现实。


从科学原理、技术理论到实践工程,再到城市设计。荷兰的治水之道是一个全面考虑的系统工程,不等待亡羊补牢,时刻为万分之一的灾难概率做足准备。正如祁燕老师所说,“治水不仅是⾃然科学,也是⼈⽂科学,⼗万年太久,我们可以改变眼前的事情。”


  • 世界最大连片温室


为什么荷兰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业出口国?因为精密的科学与技术。


世界最大连片温室农业区——“玻璃之城”韦斯特兰,高山师生们在成片的农产品和花卉大棚里,看到了每一棵蔬菜、每一朵鲜花背后精细控制的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营养素含量等等。



在农业教育、科研、技术转化的交汇点、全球温室技术的创新高地——世界园艺中心,高山师生们走访了正在投入生产的甜椒和菊花温室,亲眼见证了温室内从土壤翻新、虫害防治、温度调节、采摘运输等环节的真实场景。


品尝刚刚摘下的果实,感受着荷兰人的智慧与匠心,才能更真实地明白为什么荷兰可以稳居全球第二大农业出口国的地位。


  • 走进壳牌


作为能源界的行业巨头,壳牌公司业务遍及全球约130个国家


6月26日下午,高山师生们走进其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能源转型科技中心。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壳牌高级首席物理学家Cor van Kruijdijk介绍了绿色氢能的原理及技术路线,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副教授、壳牌技术项目经理孙寅介绍了未来GW级别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市场解决方案。


走出会议室,同学们参观了中心的制氢电解槽,亲眼见证了绿色能源的诞生过程。能源,是人类社会唯一不变的通用货币,如何从技术转型中抓住新机遇?如何在技术迭代中充分助力?每一个高山人都在思考。




结课分享


在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高山师生们结束了本次荷兰站的全部课程。结课仪式上,智慧与思辨激荡的“高论”精彩上演。同学们回顾了这7天的课程,纷纷开始探讨“为什么是荷兰?”这个问题:


小组分享第一组,分享者王建军(右四)

我其实一直都不把荷兰当成一个国家,而是当成欧洲的一部分。西方文明发展到欧洲,经历了2000多年,而现代文明起源于欧洲,这两者中间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这次课程听了科学家讲生命相关的知识,感慨挺多。


回头看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从非生命到生命,再到文明演变,如果思考底层逻辑的话,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第一个应该是“多样化”。为什么我们是碳基生命而不是硅基生命或者其他?我们常说生命起源于“一锅汤”,这锅汤的主要成分就是碳原子,碳原子是所有原子中最容易构成丰富分子的原子,所以当年的那一锅汤不止有几百种分子,而是有几万、几十万种分子的多样化存在,因而才能够“炖”出生命。


西方文明非常强调多样性,它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种文化,甚至是很多我们不理解的文化,他们依然在守护着。比如好多国家人的性别都不止两种,可能有三种、四种甚至更多种,包容下的多样性让西方文明能够延续至今。


所以无论是非生命还是生命,都需要多样化。


另外一个要素是信息传承。从非生命到生命的演变之间,最关键的改变因素或者说最惊险的一跃是什么?是有了DNA。有了DNA,信息就可以传承,之前的那些分子进行的“好的”反应都可以被传承下去。


与之相同的,文明其实也是一个信息传承的过程。课程第一天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几百年前精细的解剖图、透视图,生物结构图等等,正是这些信息构成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基础。


对于人类来说,人类发明的语言和文字,是让人这个物种从猿中剥离出来的关键技术。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就如同DNA对人类本身的意义一样。因为这些文字和语言,人类成为了人类。


上帝创造了猿类,人类创造了人类自己。


——王建军,高山书院2024级同学,创客工场创始人



小组分享第二组,分享者甘剑平(左四)

这是我第三次来阿姆斯特丹,我非常喜欢这个美丽、自由,同时充满了各种文化、科学、艺术和人文的城市。


荷兰虽然不是一个大国,但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国家。为什么?


首先是有钱。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17世纪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基本上霸占了全球的贸易,直到现在,荷兰依然是世界人均GDP排名第11的国家(约7万美金)。荷兰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制造业大国,课程期间我们参观了阿斯麦(ASML)以及他们的农业生产。其实还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公司总部也都在荷兰。比如Google、携程、Booking.com、Uber等等。


除了有钱,荷兰人还非常有闲。这几天我们在街上看到了很多悠闲的年轻人,充满了各种有趣的交流。包括给我们上课的这些荷兰教授,也都非常悠闲。


第三,荷兰人很有趣,对未知的充满好奇。五六百年前,荷兰人会乘船去探索世界上未知的地方,在全世界占领了那么多殖民地,这是他们的好奇心,也是他们的探索欲望的体现。再比如列文虎克,他就是好奇微生物长什么样子,从而发明了显微镜;惠更斯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到天空,自制了天文望远镜。


最后一点,是自由。在这里,安乐死、大麻、同性恋婚姻都是合法的,每个个体的自由都充分得到了体现。而学术自由也同样让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们能够聚在一起,漫无边际的头脑风暴,从而创造和发现了新东西。只有在自由的国家,才能有这么多科学探索和成就。


——甘剑平,高山书院2024级同学,渶策资本Chairman & Founding Partner



小组分享第三组,分享者李可佳(左四)

五年前,作为一名创业者来欧洲参会,那是我第一次到荷兰。当时导游讲的一些内容至今记忆深刻。

18~19世纪,日本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统称为“兰学”,说明在当时,荷兰就代表了整个先进的西方文明。

导游还讲,当年西班牙殖民荷兰,荷兰人说没关系,你可以来做我的国王;后来拿破仑打过来的时候,荷兰人也说没关系,你可以做我的国王。对于他们而言,国王是谁并不重要。

但是当西班牙要对荷兰人民征收重税的时候,荷兰发起了长达几十年的反抗战争;英法战争期间,荷兰人把武器卖给了英国人。拿破仑质疑说,你们作为我的子民,为什么要把武器卖给敌人?荷兰人回答,你可以做我们的国王,但请不要影响我们做生意。我当时对于荷兰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务实又现实的国家。

但这次跟随高山书院一起来到荷兰,我对荷兰的认知,又有了更多的视角。

荷兰首先是矛盾的:一个海南岛大的国家却是全球第二大农业国家;一个1/4国土面积都在海平面以下,却是全球在应对城市防汛最安全的国家;一个允许安乐死和同性恋结婚的国家,却又共同去为后代修建一个10万年都不出事故的大坝;一个如此开放的国家,却又是移民最难的国家。

这一切又是不矛盾的,早在荷兰建国之前,他们就在与水的斗争中,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民族底色。让我深刻学习到,“合作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意愿”;这与我们熟悉的在农业文明生长出来的“家文化”有很大差别,我们总是强调先有信任,才能合作;我们也更偏向对抗或者逃避冲突,而不是管理冲突。我相信ASML为什么在荷兰,而不是在美国和中国,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的另一个感悟是:每一个个体的选择,才最终真正交织成了整个社会命运的篇章。这个印象来源于脑科学的那节课

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我们常常认为生命并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我的家人、我的团队、我的公司,甚至属于党和国家。对于安乐死,社会上的争议也很大。

但不管争议是什么,当我看到课堂上那位实施安乐死患者的母亲脸上放松的笑容与自信,我觉得那就是给死者最大的尊重。

当我们尝试各种可能之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还有权力去选择一种体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安乐死是符合科学,也是符合人道的,不掺杂任何的道德绑架。

在那个母亲的话语中,我没有感知到安乐死的放开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什么,但却深切地感受到安乐死给这个母亲和这个家庭留下了女儿生前那些最美好的回忆,包括女儿离开后,她打开罐子时蝴蝶飞出来的画面。

安乐死给个人和家庭的尊重与满足,才构成了这个社会真正的底色。


——李可佳,高山书院2020级同学,Monad Infinity Venture Partner,原字节跳动智慧教育业务CEO


小组分享第四组,分享者王雨豪(左四)

荷兰之行的美妙,只有你来了,身临其境,你才会点燃不曾有过的启发,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点。


Cohen教授给了我“暗夜里突然来电了”的别样启发。教授做了科学起源的比较史简述,提到了:柏拉图的理想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辩证主义/原子论学派的唯物主义和斯多亚学派的道德哲学。而在东方,是五行/易经,法墨儒道,他们有多么相异,他们都诞生在同一个轴心时代,无论他们有多么相异,他们都完成自己的逻辑闭环。


那个逻辑闭环如此美妙,至今还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


我的启发是:文明的火种,星星之火,鳞次栉比,此起彼伏;文明的火种,彩云易散琉璃脆,那么脆弱。


科学起源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容易,好似接力火炬,少一个人,都会哆嗦,都会步履维艰,可能时不再来,惠更斯的望远镜是个接力,虎克的显微镜是个接力,难道梵高不是接力手?


我开始怀疑科学起源的归因论,必然可能藏于偶然;这个怀疑,让我或许我们更加珍惜科学的起源和传承;如同GenAI,在参数量没有突破650~670亿之前,简直就是一个笑话,突破了,你就看到了它的力量。


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学习的状态,未来的教育是跨越学科的学习,而必将给未来的沈括更为磅礴的机遇和无垠空间。


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二点。


第三点,与Swaab教授有关,我问教授:首个同性恋合法、首个安乐死合法,为什么always first是荷兰?教授回答:教育。人生中多数问题的讨论都可以归为此因。教育让我们能接受多元性多样性,让社会具有包容性。


我的颅内高潮:400年前,小国大业,世界第一强国;400年后呢?依然是小国大业;荷兰不是荷兰的荷兰,是世界的荷兰,是人类科学的点燃和传递者;是文明的受益者&代表者。是教育,那么长,那么久地提升了其国民的素质,而教育让一切有了可能。


在AI时代,在新的大航海时代,一切的中国的商人,做好自己的生意是本分。而教育工作者,则总有一点使命感,或多或少,我们怎么对教育,教育就怎么对我们;我们怎么对少年,就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未来;


最后,借用《庄子·养生篇》中的一段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殆已的意思,别闹,别瞎玩;我今天代表我们小组,代表在座的数位教育工作者,发出倡议:以有涯随无涯,很爽!总有人要去做这些使命所在,干就完了。


——王雨豪,高山书院2022级同学,Dora.ai、好奇地球、ahakid,创始人兼CEO




七天很短,但七天,也足够改变一个人的认知。


七天课程下来,有的人释放了热情、温和和狂暴,有的人看到了“自由创新”、“务实合作”;有人看到了 “治水如治国”、“自由也会不自由”,甚至有人看到了“灵魂苏醒的力量”。而学习科学,则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一切平静、浮华以及一切幸与不幸背后的底层逻辑,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对于高山人而言,祁燕老师说,这次荷兰之旅不单纯是学习荷兰的科学、文化、艺术与人文,更重要的,是在个人能力范围之内,身体力行地用这种精神约束自己、影响别人,进而影响自己所在的公司或者行业


荷兰俗语说,“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在科学的指引下,高山人也将创造自己的高山。


下一站,法国见~



更多课程



点击图片,查看高山书院2024年课程表



关于高山书院


高山书院以“科学复兴”为愿景,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理念,以“公心大用,智识生活”为共识,引导企业家、创业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学习科学,同时向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高山书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编辑丨朱珍
Ting、邓舒夏、白云对本文亦有贡献)

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

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


推荐阅读

1

高山书院历届同学名单

2

高山书院2024级同学名单

3

谢谢您,让我看见月亮丨高山书院导师团

4

梁信军:我为什么上高山书院学

5

高山书院2024年课程表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高山书院
高山书院以“科学复兴”为愿景,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理念,以“公心大用,智识生活”为共识,引导企业家、创业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学习科学,同时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