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童年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亚,出生在波兰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师,教数学和物理;母亲是女子中学校长。玛丽亚是家里5个孩子中最小的。
玛丽亚的爸爸有一个装物理仪器的橱子,里面有天平、气压计和验电器,爸爸经常当着孩子们的面把仪器拿出来小心擦拭再放好,这使得玛丽亚从小就对物理就产生了朦胧的兴趣。
在玛丽亚出生的年代,俄国侵占波兰。玛丽亚的父母具有很强烈的爱国情怀,因为对侵略者不满,父亲被降职、降薪、收回住房,到最后连工作都没了。母亲病重,大姐伤寒去世,生活越来越艰难,所以玛丽亚就需要自己找生计。
16岁的玛丽亚
为了贴补家用,17岁的玛丽亚在城里做家庭教师,同时还参加波兰爱国青年的定期秘密活动,另外还找了一个实验室做科学实验。她一直怀揣理想,不忘学习。24岁时,玛丽亚才终于进入了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也许正是小时候这些经历,才造成了居里夫人后来坚毅的性格。
有点“迂”的居里夫妇
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
“唯一”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居里夫妇淡泊名利的精神品格实在太突出了,所以用“唯一”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居里夫人在放射性材料的发现和应用研究方面对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一生共获得16枚奖章和10笔奖金。其实居里夫人对奖章并不在乎,但因为生活实在太拮据并且还要资助他人,奖金他们还是需要的。
居里夫妇
与居里夫人相比,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对于奖章和虚名的厌恶更是明显。他认为,“不向科学家提供工作所需的条件,却要给他颁授一枚珐琅质十字章的红丝带作为‘好分数’,实在太滑稽了。”
在现在的很多人眼中,居里夫妇可能有点“迂”,难道不是先拿了勋章,才会换得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多的奖金吗?但居里夫妇就是这样不愿意沽名钓誉的人,也许正是这种精神,他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研究出成果。
来之不易的镭
当年,居里夫妇的工作室条件非常差。他们本来没有实验室,后来在校园里发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棚子,里面像仓库一样堆满了各种杂物。但他们特别高兴,欢欢喜喜地收拾出来当作了实验室,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并开始了他们的实验。
正在做实验的居里夫人
那么居里夫妇到底在做什么工作呢?
当时很多人都发现,沥青铀矿提炼了铀以后,还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但并没有人好好地去进行具体研究,所以居里夫妇便做了,他们想从沥青铀矿里提炼出这个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这个过程中,他们首先发现了元素“钋”(polonium),这个命名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polonium的词根和波兰Poland的词根相同)。
后来他们发现还有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镭”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以及它的原子量,对当时的人来说都是未知数,所以很多科学家,特别是化学家,并不承认他们的发现。
但居里夫妇不死心,决心提炼出更多纯净的镭,以事实证明这一科学发现。因此,他们需要找到更多的沥青铀矿,但沥青铀矿价格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最后想到了利用提炼铀剩下的没用的铀矿渣。
千方百计筹集到矿渣后,居里夫妇就在小破棚子里提炼镭,一吨矿渣足足炼了三年九个月,才炼出0.1克镭。
镭有很强的放射性,后来研究发现镭还能治疗癌症,于是居里夫妇就把宝贵的镭一点一点地封装起来送给了医院。
我的祖母曾在60岁左右时患过癌症,那时候我才四五岁左右,只记得全家都非常紧张。但后来医院给祖母照了镭锭,治疗后祖母又活了30多年,在九十几岁去世。
不学死板的知识,“合作教育”更有趣
居里夫妇科学研究成果斐然,但不幸的是,居里先生1906年车祸去世,居里夫人只能独自照顾起两个女儿和居里的父亲,生活非常困难。
居里夫人和两个女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居里夫人积极加入到自己第二祖国法国的保卫中来。她身体不好,但当得知战争前线的医院只有两台X光机,大量骨折和被子弹射击的伤员无法得到治疗时,便到处奔走筹钱建造X光机。
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雷娜
那时她的大女儿伊雷娜才17岁,就被居里夫人送到前线,参与伤员的医护工作。后来伊雷娜也走上了科研道路,1934年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和丈夫约里奥一起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伊雷娜对裂变现象也有研究,1948年领导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反应堆。
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
小女儿艾芙是人物传记作家,也是我们导读的这本《居里夫人》的作者,书一经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发行。此外,艾芙还是优秀的音乐教育家。
居里夫人对于如何教育孩子也非常有经验。
她对孩子从来不娇惯,女儿刚17岁就上战场。而且在女儿小的时候,她就鼓励她们独立发展自己的兴趣。
有趣的是,她曾提出一种“合作教育计划”:组织大科学家大学者们(包括学校里的历史老师、艺术老师……)把自己的儿女聚在一起,彼此合作,轮流教学。她觉得这些孩子在课堂里学死板的知识简直是浪费生命,她甚至说:“如果让她们这么去学,还不如淹死她们。”
在居里夫人的课上,她会给孩子们演示一些实验,让他们在实验室里进行物理学习。比如,她会拿起一把钢珠扔在斜板子上,让大家看到出现的抛物线形状;还会展示摆锤在烟熏过的纸上画出它有规律的摆动;在她的指导下,这些孩子学得津津有味,还学会了做能测温度的温度计。
居里夫人对中国的贡献
除了对子女教育非常用心,居里夫人还注重对学生的培养。
居里夫人有一个中国学生叫施士元,是我国最早从事核物理研究者之一,后来还成为了“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的老师。
施士元(右)与吴健雄(左)
另外,我国光学奠基者之一、镭学开创者之一严济慈,与居里夫人的私交也特别好。严济慈学成后打算回国,居里夫人本来觉得他应该在法国好好做研究,但是了解到中国跟她的家乡波兰一样,也是被侵略者蹂躏,处于战争状态,所以特别支持严济慈回国科学救国,并且承诺会尽她所能给与帮助。后来严济慈给她写信说需要一些放射性铅和含镭的一些盐类物质,居里夫人爽快答应了,并给他寄了过来。
严济慈先生
她的大女儿伊雷娜传承了妈妈的育人精神,对中国留学生也特别友好,让人十分感动。
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曾是伊雷娜的学生,约里奥和伊雷娜都曾对他有过指导。后来钱三强回到祖国隐姓埋名,在放射性物质和核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钱三强先生
其实中国早期的那些科学大家们不光在学术上受到居里夫人的提携帮助,在人品上也同样被她深深感染。可以说,中国人应该好好地感谢居里夫人。
在居里夫人的科研探索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接触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处于高剂量辐射的环境中,这对她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诺贝尔奖官方推特曾发布了一条科普公告,称居里夫人自1899年-1902年在实验室中使用的笔记本仍具放射性,并将持续1500年。由于她的一些书籍和论文仍具有强烈放射性,必须放在铅盒中保存,就连居里夫人的遗体,也都使用10公分厚度的铅板包裹着。
2024年8月24日-31日,高山书院科学复兴之路法国站,同学们将去到居里博物馆,看一看居里夫人年轻时候的老照片,感受伟大科学家的非凡勇气和毅力,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关于法国站课程
点击图片跳转,了解更多课程细节
※课程仅面向高山书院同学开放,如对课程感兴趣,欢迎添加小高老师微信(gaoshanzhushou),了解更多。
更多高山书院课程
关于高山书院
推荐阅读
1 | |
2 | |
3 | |
4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