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是一家很谜的公司,每到双11、618这样的大促节点,总能搞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出来,让市场掀起些莫名其妙的波澜。
这次表现得最谜,而且还是连续剧。
第一集是东哥跨国励精图治。媒体传出,刘强东微信群跨国操盘京东,近三个月每天睡觉不足4小时,经常深夜发语音安排工作。
第二集是东哥重新定义兄弟。同样是媒体报道,刘强东曾在 24 日的高管会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第三集是宣布京东全体采销涨薪 20%-100%,东哥更多“狼性训话”放出。
618档期还没结束,也许还会有第四集、第五集和第六集。
从扩大企业声量的角度去理解,618是京东的根据地,必须要占领公众的注意力。
自己的声量上去了,无论话题是什么,友商的声量就会被覆盖。
如今的老板们不容易,不但要操心企业运行,还得卷到舆论场里拼流量。似乎谁不拍点短视频、搞个直播、弄些话题,谁就不是合格的有才老板。
在这种趋势下,加上京东在市值、市场占有率、受关注度等多方面承压,此时东哥如果不挺身而出,那就不是总在关键时刻将企业扛起来的东哥。
那么如何抢到关注?预判目标群体的喜欢什么样的瓜,才能将正确的瓜奉上。俗称抓准吃瓜群众的痒点,也可以简称“瓜点”。
踩准“瓜点”,是形成“热点”的一半。
这是个技术与运气兼具的领域。如果判断不准“瓜点”,“热点”可能会偏移,偏移得距离太大,就成了舆情。
比如,按照正常思路,东哥的第一集可能是想去突出的“瓜点”,然而,火起来的却是第二集,全网都在吐槽“业绩不好,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于是“重新定义兄弟”成了热点,而对于京东来说更有价值的“反大企业病”“重提拼搏精神”这些奋发图强的内容,就淡化了。
大概东哥也没有预判到,这一句“不是我的兄弟”会产生这么大的副作用。因为这不是东哥突然变了,翻脸不认兄弟情,其实早在2019年的时候,东哥就曾经说过,“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杀于江湖,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
当时,“不是兄弟”的原因也说了,“我是要为18万兄弟背后那18万个家庭负责,还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们负责?我没有选择余地!”
大家看看,是不是和前几天说的几乎一模一样。
为什么五年前说同样的话,大家表示理解,今天再说一遍,就遭到了群嘲呢?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时代在发展变化,现在回看五年前,无论宏观还是微观,行业还是个体,和今天已经不具可比性。
这五年悲伤逆流成河,任何人都不能刻舟求剑。
“瓜点”偏移了,热度带来的信息就有些杂乱。看得出,京东这几天也在尽力做对冲,输出了不少展现京东是家好公司的“正能量”信息。
效果不能说没有,只是不太多。
解铃还须系铃人,东哥亲自出场,更为完整的阐释出现,于是就有了下面几大段话——
“不管是我们深入的行业,还是内部外部环境,我们永远没办法继续让大量员工躺着睡大觉。”
“(有人说)每天我中午必须要关灯两个小时睡大觉,公司要能业绩好,还能不断薪酬能够上涨,还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还能让我们每个兄弟们一辈子真能做点牛逼的事情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业绩好,你可以永远不需要去加班加点,公司永远是爱你的,永远给你非常好的收入待遇。如果你业绩没那么好,只达到了平均水平,你只要拼搏,公司永远不会辞退你。但是业绩不好,又从来不拼搏的人,这家公司永远不能容忍,一个(公司都)不能容忍,都会逐步通过各种手段全部淘汰出局。”
“我也知道每个人生活的选择不一样。我们也有员工更多享受生活,生活第一,事业 / 工作第二,不想拼,我能理解。这没有错,但我只能说,你不是我们的兄弟,是路人。什么叫路人?就是你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敌人。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共事,因为你的存在会让我们在拼搏的兄弟们的利益严重受损,对他们严重不公平。”
虽然事后讲道理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东哥的深入说明,平心而论,还是很坦率合理的,但听上去,还是会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问题出在哪儿呢?
大概不妥之处是将原则和情感混为一谈,正常情况下还好,但在涉及到相对严肃的管理问题,比如广进计划这种,就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
你说你不是这个意思,但别人不可能看到你的心思,只能看到字面意思。
也许东哥是位性情中人,喜欢将兄弟挂在嘴边。这在某些场合、面对某些群体进行互动时,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有些场合,面对另外一些群体进行沟通,兄弟情就不太适宜了。
东哥在第三集解释“重新定义兄弟”这个问题时,再一次冒了险,使用了一个新概念,路人。
从兄弟到路人,东哥为京东员工概括了三条职场路径:工作第一、努力拼搏且业绩好的,是兄弟,公司永远爱你,给你非常好的收入待遇;业绩一般但愿意拼搏的,是兄弟,公司不会辞退;生活第一、业绩不好、不拼搏的,不是兄弟,是路人,公司会用各种手段全部淘汰。
在任何一本管理学书本上,都没有兄弟、路人这种对员工的划分,而且划分得这么清楚,这算是强哥在企业管理上的创新。
大家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上述三条职场路径,其实重点只有一个,就是业绩。
只要业绩好,其他都好说。业绩一般的,酌情处理。业绩不好的,兄弟变路人。
至于拼搏与否,则是很主观的。如果将拼搏作为硬性要求,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变成形式主义。
今时今日,被迫表演拼搏努力,是打工人的基本素养。
所以职场上会诞生一些优秀演技派,早来晚走,抱着电脑游走于公司各个角落,在各个工作群里积极发言,整日忙于表演忙碌。
这些演技派很容易分辨,他们通常都很难抵挡一种顶级演技的诱惑,那就是:明明很不急迫的事情,偏偏要深夜拉工作群开电话会,以表演全心投入、夜不能寐。
一般有这种工作表演习惯的,属于职场演技派无疑。
如果只是爱好表演,倒也还好,职场最怕的,还是一些特别会做业绩的精英。
演技派的拉群电话会,只是精英派为做业绩吹响的冲锋号,重点在于激情四射风风火火地将任务分解,并尽快让别人在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时候认领完成,最后自己合并成果做汇报。
这种职场精英有时候很难分辨,他们看上去与优秀员工形似,优秀员工应该具备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自驱力、工作效率,他们似乎也都有,但区别在于目的和想法。
业绩精英们想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业绩利益最大化,同时工作量最小化。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怎么占到更多便宜,以最快速度最高性价比拿到结果,而不是思考一件事究竟该不该做、应该如何做对做好。
分辨这类精英,要比分辨演技派麻烦得多,最好的办法是,去了解他们的真实口碑。如果同级别和低一级别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对某某打差评,那不用怀疑,基本就是了。
如果掩饰得够好,东哥理论上应该是很难发现这类精英兄弟的。但实际上,这类精明的利己主义者只要短期结果,不关心对错,对一家企业造成的副作用,要远大于那些所谓的“路人”。
说到这里,重要来了:如果只强调员工业绩和拼搏程度,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回避根本问题。
如今京东和拼多多在市值上的巨大差距,是员工午睡太多、不够努力拼搏造成的吗?京东员工应该没有这种改变行业格局的实力。
不过,在企业可以做出的各种改变里,改变员工是最容易的一种。虽然这起不到根本作用,反倒可能加速职场演技派和精英的批量涌现,但至少算是做了些什么,制造了氛围。
接下去是收获的季节。
东哥应该很快就能从HR的数据上看到,这次调整立竿见影,员工迟到早退的少了,积极加班的多了,自驱力也有了明显提升,表现在新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等着汇报的成果更是排成了长龙,可以说,公司的每个工位都充满了干劲。
到时候,东哥想必会很欣慰地在群里感叹道:真兄弟才是真的兄弟!
然而,是不是真兄弟,结论也许不像东哥想的那么简单。
伴随环境的变化,不少京东员工很有可能会被迫呈现出波粒二象性,进化为“薛定谔的兄弟”:被观察的时候是兄弟,没有被观察的时候是路人。
最终东哥会发现,原来兄弟和路人,是一体的,属于量子世界的基本现象,本质上,都是一种概率。
究竟是兄弟变成路人,还是路人变成兄弟,企业领头人自己的想法,才对这个量子世界的概率起着最大的作用。
东哥还是太性情了。
- EN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