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在哪里?“只要心存中大精神,每一位中大人所在之处便是一所中山大学。”
作为一名中大人,广州优联国际学校(Guangzhou ULink International School,简称为GUIS)中方校长常燕女士将中大精神带到了国际教育和学校运营当中,将母校培养人才的精神传承下去。
广州优联开学近2个月之际,中方校长常燕女士(下文简称“常校”)第一次全面细致地回应优联办学20年来矢志不渝地成为[One School(一校一家)]的不变初心和不懈努力:“作为陪伴华南家庭20年的教育品牌,优联一直是教育人办学的底色,而最终成就的这所学校,也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教育成就未来理想]的新征途出发。”
这一次的专访,恰逢各学部全面融合,升级为全新的广州优联国际学校。作为优联教育20周年的重要布局,常校仔细地向大家阐述为什么要选择向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转型,学校如何将ULC学部(创于2004年)、NCPA学部(创于2012年)的办学特色融合、升华,如何在课外的8小时支持学生成长,形成个体自我驱动。
本期嘉宾:常燕女士
• 广州优联国际学校 中方校长(Co-Executive Head)
• 中山大学管理学硕士、英语语言学学士
• 拥有逾20年的国际学校管理与运营实务经验,对国际教育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洞察。作为一所学校的引领者,所带领的级长、班主任、成长导师团队,以高效高质的家校沟通、全方位的学生成长关怀,与教学部门携手推进学校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
正值中大建校100周年,常校借此用视频致敬母校。
精彩语录:
左右滑动查看
对于办学模式的选择、开办的课程类型,学校均建立在深度了解湾区家庭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常校说,“地处南沙的广州优联生源不局限于南沙和广州,有30%的学生来自深圳,我们正在为大湾区的家庭提供高质量的国际教育。”
“国家在《南沙方案》中对南沙未来的定位和规划,意味着南沙未来将成为归国留学人才、港澳籍人士、外籍人员等高端科技文化人才集结的地方”。在常校看来,这些人才留在南沙,他们会选择与原有教育模式相同或相似的学校。
■ 常校与 ISS总裁、校监交流
“无论是归国家庭、还是港澳人士或外籍家庭,他们都理解真正的国际教育是什么,他们对课程的要求会更强调原汁原味,希望学校有心理成长支持,更要有独有的社团和宿舍文化。”常校表示,这其实也与ULC、NCPA学部办学多年所坚持的核心是一致的——以学生成长作为第一要义,“也是基于这样坚守和经验所在,转型后的广州优联也将更符合南沙对于留住人才要提供的教育模式。”
转型后的广州优联拥有多顶“桂冠”。它是落地国家《南沙方案》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广州第一所由香港工贸署认证的“香港服务提供者”举办而将招生范围扩大至留学归国人员子女的学校。招生对象不仅涵盖港澳台子女、归国人才子女,还包括各类引进人才的子女,为多元背景的学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也为地区汇聚各类人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贡献着重要力量。
“GUIS注定一诞生就站得高看得远。”常校认为,[桂冠]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优联深懂低龄留学的劣势,以及家长们对塔尖教育的渴望,“所以既要原汁原味更要深度融合,让孩子们拥有批判性思维,还要拥有身份归属和文化认同,有全球视野又有中国情怀。”
常校提到,“成为One School的第一步便是成功的搬家。”今年8月,广州优联从20年办学经验和成就出发,以[拥抱多元、丰盈自我、探索创新、追求卓越] 为办学使命,整体迁往南沙明珠湾校区,全新校园内精心打造的硬件设施为教育创新注入新活力。
尽管是[One School(一校一家)],各学部却各有特色,她说,“我们的高中阶段注重知识的研究与创新发展。学生根据未来发展需要,选择英式ULC学部或美式学部NCPA的课程路径。”
GUIS
在她看来,课程内容或许不同,但支持学生的理念是相通的。一个孩子的时间会区分成课堂8小时、睡眠8小时,“剩下的8小时就是我们经常说的8小时育人。”在常校看来,成为真正的初高寄宿制学校,其中的育人8小时尤为重要,它涉及到生活生活、ASA课外活动、心灵成长等等,而她正在致力于将各学部的育人8小时整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拥有比以前更多的选择,学校的资源也将得到更好的整合,发挥更大的效用。”
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广州优联引入陪伴成长体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现有专业成长导师 15名,各学部分别配备社交情感导师。现行寄宿项目中引入双师陪伴成长体系制,生活导师、成长导师的双配置确保学生能够全天候得到情感上的支持。成长导师团队长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业之余积极参与支持身心健康的项目,探索减压技巧,培养健康自我意识。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成长导师在这育人8小时所发挥的作用。”常校谈到,现在的成长体系下,学生得到24小时的Social Emotional (社会情感)的支持,“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以及拥有选择权是构建良好自我认知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与我们丰盈自我的办学使命是完全匹配的。”
尊重孩子的个性,体现在学校的很多方面。近年来,优联毕业生的大学专业越来越多元化,出现更多如法律、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人文学科。
常校指出,“我们一直鼓励学生以专业为导向,不盲目追求大学排名,引导他们找到内心热情所在,去到和自身能力匹配的大学。比如学校每年都有符合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申报门槛,但是最终只申请他喜欢专业、擅长专业所在学校的学生,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救助流浪小动物,选择申请英国皇家兽医学院,还有热爱体育运动的同学去申请营养康复,疫情后选择去攻克医学课题的孩子,等等。”
这种以学生兴趣和专长为导向的校园文化,避免了学生在选择大学时的盲目跟风,助力他们依据个人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大学与专业,使得学生的个性在求学道路上得以充分展现和延续。
■ 学校今年已招收100名初中学生,明年将有望扩展到200名左右
专访中,常校还强调了学生掌握Transferable Skills(可迁移技能)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习得的自我管理、朋辈社交、文化包容技能在学生进入大学、社会后依然适用,“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学术优秀,还包括全人教育和国际公民视野,以为其进入大学并顺利毕业,拥有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以及具有批判性思维,打好扎实基础。”
对于长期专注在学生支持和家校沟通工作的常校来说,构建一个更大的优联大家庭,是她作为中方校长以及她自己所提及的[17年老优联人]的职责所在,正如她自己所说,“作为一位有着17年管理经验的老优联人,我了解中国家庭、大湾区家庭的需求。”
她特别指出,家长是学校非常珍惜的独有资源。广州优联的家校沟通模式,也正在NCPA学部的PVA家长志愿者协会、ULC学部的校长茶会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和优化。
“在孩子的成长支持上,家长是一个需要被带领的群体。”在常校看来,家长有太多关于孩子成长的焦虑,他们总想通过管控减少不确定,但往往事与愿违,她表示广州优联愿意带着家长们一起成长形成合力,“家长和学校共同成长,不止将孩子送到大学的门口,也合力引导孩子在进入大学前学会思考,自主学习,自我驱动。”
“与此同时,学校继续携手家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资源,形成更强大的家校共建合力。”常校说道,“比如企业家家长愿意开放自家的企业,为孩子们提供做项目探究和实习的机会,或者专家型家长到校带孩子们进行真实职场体验,为孩子们提供职业探索的感受机会。”
悠久的办学历史让优联拥有分布广泛的全球3000+校友,这在常校看来也将会是在校生获得更多探索和体验的资源库,“校友是优联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会回来,告诉老师们已经去哪里就业或考上研究生,甚至有一些孩子已毕业多年的家长,还会在孩子人生的某个关键节点上,专程给老师们报个喜。”
“因为这里的学习生活是他成长当中非常重要的历程,不少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甚至自己的爱人,有对他产生一辈子影响的好老师,也有让他终身难忘的事,所以会常常回来看看。”
目前已经有10名高中毕业后读硕归来的校友,回到学校任教,包括经济、数学、艺术等学科,“他们认可我们,会把对优联的感情和他们的工作进行结合。”在常校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当年升学的焦灼体验以及在国外的生活经验,都会是现在高中生非常重要的升学支持力量,“这将是优联的独有特色,会给我们的在校生带来更强大的支持。”
- THE END -
文字 | Megan
编辑 | 炫铮
审核 | 超逸
以上配图来源于学校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