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伴随着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等相关国家政策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和成渝城市圈逐步成为了西南地区沿海及内陆的主要经济推动区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
●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成渝城市圈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基于区域分工视角
●简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2008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了西南沿海的经济增长新极点。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跻身全国港口前十。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落地建设也进一步推进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朝着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方向努力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方向努力。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成渝地区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建设目标是建立引领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方向进行建设。成渝城市群依托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及产业优势,通过着重打造区域品牌营销及城市品牌建设,提升了成渝城市群的知名度及产业吸引力,逐步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点。
广西北部湾北部湾经济区于2008年批复成立,由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玉林,崇左六市构成,包含了广西沿海三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区域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依托与东南亚国家陆海相连的区位优势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政策的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在广西区内的经济占比不断上升。2022年经济区生产总值达13026.9亿元占比全区49%。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4%,超过全区平均2.9%的增速。工业投资增速达35%。超过全区平今年30%的增速。
北部湾港2022年货物吞吐量达3713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02万标箱,分别排名全国第十和第九名,且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达16.8%为全国增速最高。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主要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钦北防”沿海三市依托北部湾港大力发展临海化工业,风电光伏业,远洋运输业等临海产业。南宁市借助省会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中国-东盟金融服务中心和数字服务中心,依托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构建国际区域合作中心。崇左市凭借自然资源禀赋和边境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边贸保税产业、矿产资源加工业、制糖业等优势产业,玉林市在第二产业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业专精特方向发展,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助力自身产业升级改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就北部湾港基本信息如表1,表2所示,伴随着2023年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北部湾经济区迎来又一波的投资热潮,本届博览会为广西带来了470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4873亿元,其中50亿美元以上项目17个。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态势下也存在着如产业发展不均衡,科技驱动力不足,专业化人才缺失,区域知名度低下等发展堵点问题。
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
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目标将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引领西部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示范区域。成渝地区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优良,交通综合承载力较强。地区工业基础雄厚,
2022年成渝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77587.99亿元,占全国比重6.4%,占西部地区比重30.2%,增速3.2%与全国持平。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60.1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7.8%。网上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稳步发展,线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237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8.4亿元。2022年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6469.55亿元,占全国的7.3%,比上年增长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9890.58亿元,占全国的6.2%,比上年增长3.8%,与全国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41227.86亿元,占全国的6.5%,比上年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为8.3:38.5:53.2,第二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04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实现利润总额59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成渝城市圈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基于区域分工视角
(一) 区域分工不合理导致产业布局合作不协调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装备制造和向海服务为主导产业,鉴于北部湾经济区起步发展较晚,凭借区位开放优势及政策红利优势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发展结构不均衡导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身的发展协调能力较为孱弱。成渝城市群以金融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伴随着地区自身文化品牌建设及自身优良的经济基础,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成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群,但伴随着地区经济发展,西南地区拓宽市场通道及物流网路可能性收到限制,产业升级及转移也受限于地区问题,缺乏出路通路。两个区域之间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渝城市群丰富的先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资源并未很好的辐射到广西地区,而广西地区临海区位优势和面向东盟的国外市场潜力也未能借助西南地区的优势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双边区域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导致区域协调发展度不高,发展差距大。
(二) 区域分工不合理导致市场开发不平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市场是面向东盟各国,该区域承担了广西全区80%的外贸份额,是广西外贸市场的支柱地区,北部湾经济区依托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区位开放优势,凭借钦北防沿海三市的海港及崇左,防城港的边境陆港口岸,着力发展特色边境贸易和保税物流,但对于西南内陆地区的外贸物流市场开发程度不高。虽然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列车班次不断增加,但运输来往货物技术含量不高多集中于初级工业制成品,未能充分开发成渝城市群区域的技术及服务优势。成渝城市群地处西南内陆,产业优势和技术服务优势向国外东盟市场拓展可能性受限。东盟各国作为我国近年来主要的贸易伙伴,贸易方式和深度不断加强。伴随着中国-东盟间的各项合作也逐步加深,成渝城市群在当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面临着周边和自身内部市场逐步饱和,应进一步向外拓展市场,进行新市场开发。
北部湾经济区同成渝城市群对于市场开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能力,在当前处于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复杂交错情况下,两种区域间并未从分工角度理清区域产业禀赋优势进而开拓新市场。两区域之间需要加强市场开发的协调。
(三) 区域分工不合理导致区域市场机制不完善
北部湾经济区同成渝城市群之间一体化机制尚不够完善,由于分工的不合理,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现象仍然存在。成渝城市群人口集聚密度大,高于北部湾经济区人口集聚水平,许多高技术及新兴产业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拉大了双方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造成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下,区域间的发展规划缺乏统一且高效的机制,使得双方区域间的合作效率较低,区域产业间转移和承接分工不够合理、明确。当出现地区间产业的变动与当地的发展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反而会引发地区之间的矛盾与争端,阻碍区域间的和谐发展。在面对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时,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分工的合理分配等问题下,需要政府机构主导和统筹规划,建立有效的机制体制去平衡地区间的因经济发展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区域的产业分工是指利用各区域的优势实施区域的专业化生产,是以社会经济活动依据一定规则在地域空间的有机结合,区域分工等同于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对于区域内产业分工合理化的途径是通过充分的产业竞争与合理的区域补偿来实现。因此,应加强北部湾经济区同成渝城市群分工与合作,提升区域分工专业化水平,利用产业优势,实现产业互补和产业结构一体化,为最终实现西南沿海及内陆地区地区的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研究对策。
(一)加强北部湾经济区同成渝城市群区域分工与合作,增强区域互补性
2022年北部湾经济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总运量达441257标箱,其中重庆地区108172标箱,四川地区73644标箱,累计占比标箱运输总量的42.20%。可见成渝地区对于拓宽外部市场的需求。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之间的产业承接和业转移,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转运功能。因为双方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差距较大,要充分利用各区域之间的优势资源,成渝城市群科技发展基础较好,可以利用其技术创新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借助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开放优势,拓展海外东盟市场。进一步完善区域间的分工协作,也充分利用了各个区域的优势资源禀赋,增强了区域互补性。
(二)提高北部湾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分工专业化水平,聚焦细化产业分工
伴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成为国家通道战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了通道建设的堵点问题。平陆运河的开通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广西地区的物流枢纽作用,将广西的区位开放及交通优势提升了发展层次。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细化相关交通服务产业的专业升级。成渝城市群相关技术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等细化优势产业可以借助物流通道建设进行产业转移,拓宽市场渠道同时,为北部湾经济区产业技术提升起到助推作用。分工过程中,可以充分依托区内已经引入的科研机构、国家级科学设施在区内布局以及教育部在区内的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建立起更为明晰的科研创新区域分工。
(三)提升区域间配套服务政策,加强顶层合作机制构建
加强区域间沟通协作一体化机制,虽然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各省份建立了相关联席会议机制,但是缺乏双经济区域间其他方面的协同合作,要一步明确区域分工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高等院校,龙头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区域政府要制定配套合作服务政策,建立多样的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建立一体化支撑 平台和设立专项建设资金推进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跨区域的合作。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 课题编号:BHZXSKY2204】
编辑 | 青 禾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