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护航】我变成愤怒的小鸟了?

健康   2025-01-14 21:26   上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Profile/

杨洁(1987—),女,护师,本科,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四病区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说话就抱怨、就愤怒、就指责,明明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他却怒气冲冲,无缘无故的发火、愤怒。举个例子,妈妈拖地的时候不小心踢到脚,明明是一件很痛的事情,爸爸却过来用很愤怒的语气表达:“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有时候想关心你,但一出口这话就变味了,用指责和抱怨的语气说着关心你的言语,这一类人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述情障碍


图源:soogif


什么是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也可以说是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是个体在表达情感和沟通上出现的问题,缺乏描述他人和识别自我情绪的能力,它可以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常见到的心理特点或继发症状。


述情障碍的症状


述情障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内心的心理活动以及自我期望,也不能感知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就像前面所举的例子,其实是很想关心的,但因语气和态度适得其反,对对方和自己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简单看来,他们好像每天上下班、吃饭、睡觉,与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他们的内心和生活经历是我们所看不到的。 

图源:图虫


什么原因会造成述情障碍?

社会层面

述情障碍在教育程度、经济、地方差异上都有关联。

家庭层面

家庭层面上相对更为复杂。
  • 原发性:与遗传有关,如果妈妈或者爸爸存在述情障碍或者有精神病遗传基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下一代。
  • 继发性:与后天重大生活事件有关,童年的一个被忽视感或者童年创伤、缺乏父母的照顾和早期童年的各种精神层面上的压力都可以导致异常的人格形成。


述情障碍会带来什么影响?


述情障碍对个体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生理方面    高水平述情障碍的患者生理状况要差于低水平的患者。研究表明,即使在服药的情况下,依旧会导致血压的偏高,长时间的头疼及睡眠障碍

图源:图虫

  心理方面    在没有解决当下的困难时,患者面临的自我压力提升,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无法释放,久而久之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社会交流方面    述情障碍会影响到患者的共情能力,就是说,你在诉说一件很伤感或者很兴奋的事情的时候,他却表现的平平无奇,这让对方感觉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这无疑大大影响了一个社交的建立。


有述情障碍该怎么办?


目前对述情障碍不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主要还是以心理干预为主

  支持性心理疗法    听着相对较专业,其实主要方法就是提供患者心理支持,充分挖掘他的潜能,向患者传达对他的尊重、倾佩,适时给予鼓励和共情,也可以说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要更加关注和表扬个体的优点,从而缓解紧张及焦虑的情绪,最终达到康复。

  表达性心理治疗    主要是以非语言为主,可以有很多种,比如音乐、绘画、舞蹈等,患者将自己的内心情绪通过艺术形式来创造和表达,释放自我的负面情绪,可以在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就之外,还能使疾病得到修复和愈合,艺术创造人生。


有的人生活蒸蒸日上,有的人却总是一地鸡毛,刨去其他客观原因,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述情障碍惹的祸,犹如一个肿瘤,不声不响却在生长,不一样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局可能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一个人愿意总是做“出气筒”,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说话。如果一旦发现身边有可疑受述情障碍困扰的朋友和家人,积极主动到专业机构做鉴别,配合治疗,收起病耻感,让我们的生活都可以健康快乐。

图源:图虫


参考文献:
[1] 述情障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4,(03):1.
[2] 赵爱珍,耿德勤.述情障碍临床研究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1,(02):2.
[3] 孙晓梅,刘卫业,陈春富.偏头痛患者的述情障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4,41(7):589-592.DOI: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114.
[4] 董锦锦,张建华,郜珍妮,等.述情障碍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21,(06):565-569.




往期推荐

股市风云变幻,新老股民谨防情绪狂飙

时而抑郁,时而躁狂……没想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变化,竟然和季节有关?

延迟退休的打工人,如何应对职场焦虑叠buff?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心海护航”的护理科普文章,请点击本文底部的“#心海护航”合集,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本公众号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咨询电话:021- 60196153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闵海瑛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主任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吴紫薇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点击蓝字“阅读原文”即可投稿

上海市护理学会
上海市护理学会“护你健康”融媒体科普品牌,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上海市健康科普培育品牌。护你健康,传播健康科普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