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勇:为什么要拓展教材叙事?从2024年湖北历史卷一道选择题所思

文化   2024-12-04 21:15   安徽  

   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试题命制突出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新情境、新问题”为载体,指向高阶思维,考察深度历史理解能力。无论是情境设置、还是问题呈现都突出跳出教材窠臼,凸显创新意识。如只依靠书本知识,根本无法应对考试任务,这就给我们启示,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思维发散,拓宽历史解释角度。

 例如2024年湖北卷第11题:

 (2024·湖北高考·11)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  )

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             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

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             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

   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一点也不难。大多数学生是可以选择对正确答案,但学生能不能明白本道题背后的深邃的“立意”,那就不一定了。之所以说创新,因为本题的情境载体非常的新,完全是脱离了教材的“超纲”题,可以说,要是立足本本主义、唯教材教,那学生学与不学都一个样,反正不影响做题,只需要培养一定的“史识”题感即可搞定。也难怪乎有些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反正考的问题又不是教材内容,考试就是凭借那临场一蒙,运气好选择题还能全对呢。历史考试就是如此,有人觉得“题海战术”没啥用,毕竟情境在不断变化,问题在不断更新,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全对,无论如何巧设情境都离不开对必备知识的迁移运用,涉及到的主干基础知识是不变的,很多时候,通过做题还能对同一历史事件有更全面的深度理解。所以,还是要多做高考题,多反思。

   基于此,我们要立足教材,回归课本,在教材的基础上展开深度叙事,拓展思维。回到这个题目,命题人深邃的“立意”体现在考察对罗马帝国由盛转衰宏大阶段特征的掌握,说微观点,对罗马“军人政治”是否了解?在帝国前期,通过制度沿革创新如实行行省制度、确立元首政治、整编军团制度、扩大公民权等方面,帝国迎来了所谓的“罗马和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是过度依赖军人也成为威胁统治的隐患,罗马帝国统治的实质是依靠军事统治建立起来的,因此军人政治成为皇帝废立的决定力量。如公元37年,克劳狄王朝开创者,屋大维养子提比略就是被近卫军所杀,尼禄死后,各个行省军团更是纷纷拥立自己的长官为皇帝。在被视为帝国黄金年代的安敦尼王朝时期,皇帝的决策多受制于军事统帅的掣肘,在这样的背景下,帝国日趋没落,走向“三世纪危机”。

   在长期积累的内外矛盾酝酿下,三世纪危机全面爆发,罗马帝国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境地,经济上农业衰退,隶农制的弊端凸显,商品经济凋敝,物价飞涨,城市走向衰落。政治上,帝位更替频繁,军饷日益成为帝国沉重的财政负担,军人集团相互攻伐。公元217年,将罗马公民权授予给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卡拉卡拉皇帝被近卫军所杀,仅在公元238年就有四位皇帝被军人集团所杀,帝国政权完全陷入瘫痪。地方军团纷纷拥戴自己的长官多达三十多人,出现了和古雅典城邦“三十僭主”一样的局面。与此同时,帝国境内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层出不穷,395年,处于风雨飘摇的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公元476年,在蛮族入侵的冲击下,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

    本题归根到底考察了罗马帝国如何由辉煌的黄金时代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其“军人政治”可以说既是罗马兴盛之因,亦是罗马衰败之果。(作者:杨小勇,全文1359字)

历史论文悦读分享
精品历史资料汇集地,学习历史的好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