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商报报道,2023年8月24日,家住西安的15岁男孩晨晨与好友小勇结伴出去玩后,迟迟不见回来,然而小勇却早就回到了自己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据晨晨的父亲回忆,失联当天,晨晨骑电动车从家里走,由于家长一直在忙,也没顾上问他去哪儿,直到第二天下午还没回家,他的家人越等越着急,便去向他的好友小勇打听消息。想着两个孩子经常一起玩耍,可能会知道消息,但小勇却说没看见。听了小勇的话,晨晨的家人更着急了,无奈之下只得报警求助。
图源:九派新闻
报警后,警方通过监控查询到,当天下午晨晨就是骑车带着小勇出去玩的,小勇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随后,晨晨的家人和民警一起去小勇家,小勇这才承认:自己昨天确实是和晨晨一起骑车出去玩,但是当返程走到石川河康桥的位置时,晨晨突然说不想回去了,于是自己就独自回了家,至于晨晨去了哪里,他也不清楚。
一直到晨晨失联的第四天,他的家人才发现一些新的线索:在桥边找到了晨晨的电动车及鞋子。民警再次把小勇叫到现场,这时他又改口:他们二人当天其实是下河玩水了,从河的北边游到南边,但从南边返回时,小勇突然发现晨晨不见了,他被吓哭后就跑了,晨晨很可能溺水了……
在晨晨失联的第七天,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他,然而晨晨却早已溺水而亡!对于这样的结果,晨晨的家属悲痛不已,同时也忍不住埋怨小勇:为什么不早点说实话呢?如果没有错过最佳救援时间,晨晨是不是还活着……那么,小勇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有心理学者表示,小勇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危急时刻所做出的选择,几乎都是出于本能的反应:当他自己先经历了呛水后的逃生,又目睹了好友遇难,难免会出现应激反应,产生心理防御。
因此,小勇的谎言与隐瞒都可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不愿去回忆自己所做的选择,从而让自己“好受点”。然而,正是因为小勇所做的一系列错误选择,不仅得承受失去好友的痛苦,还背上了“坏心眼”的骂名。
图源:九派新闻
时间不能倒流,每个人做出的选择也无法重来。其实,不仅是危急时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或大或小的选择。青少年常常在自己有限的生活范围内,以“非此即彼”的态度去决定各种事情,因此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路这么宽,为什么你偏要选那条最难的走?原因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有许多选择同时存在。
选择也叫决策,如何选择与决策本身的性质、决策的外部环境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都有关联。我们很难改变外在,但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尽可能做出最佳选择,对于孩子的培养来说,更需要从小重视决策能力的培养。
父母要做好决策示范
鼓励孩子敢于做决策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做选择是一种压力,很多孩子在催促之下或是紧急时刻会以“摆烂”的消极态度来对抗压力,甚至胡乱选择,就如案例中的小勇,选择隐瞒只能让他暂时远离烦恼,然而终酿成大祸。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决策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好的决策是平时反复思考、做好预设的综合结果。比如下河游泳这件事,不是等到了水中才开始思考如何应对各种危机,而是在岸上时就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应对办法,然后再决定是否下水。
总之,对每个人来说,人生路上的要紧处就那么几步,如何决策,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人生走向。孩子的决策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值得家长们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