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他人攀比,只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

文摘   职场   2024-11-10 20:08   北京  

♬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半夏朗读音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年)是一名奥地利的精神科医生,也是一名心理学家。


《阿德勒生命哲学》中,作者桑原晃弥结合阿德勒的代表作《个体心理学》等书中的箴言,用最简短的篇幅,整理出阿德勒的核心理念娓娓道来。不仅实用性高,也能成为人生朝美好方向转变的助力。


比“昨天的自己”更加优秀


阿德勒:


就算他人比你优秀也不要担心。


有人在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会感到失落。


正如“琢磨切磋”一词,优秀对手的存在是对成长的巨大激励。当知道别人比自己优秀时,如果觉得“反正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不管再怎么努力也赢不了”,进而放弃努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阿德勒以游泳为例激励孩子,最开始每个人都游得不好,学好游泳是需要花时间的。


万事开头难,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顺利很多。要集中精力,咬牙坚持下去。就算他人比你更加优秀也不要担心。


每个人变优秀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不管他人是否比你优秀,其实都和你没有关系。你要做的只是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而不要与他人作比较。


不要总想着和其他人作比较,致力于眼前的课题才是最重要的。最终,“做不了的事情”也会变成“擅长做的事情”。只有这样,和他人的比较才能成为对成长有益的精神食粮。


要想收获好评,就要通过行动来争取


阿德勒:


不通过自己的成就,

而通过贬低他人的价值来体现自己的卓越,

这是软弱的征兆。


有些人明明自己没作出什么成果,却对其他人的成果说三道四,这样做别人绝对不会对其有更高的评价。


有一次,阿德勒和另外一个心理学家在一起,一个青年走过来讥讽道:“我知道你们两位绅士都是心理学家,但恐怕你们俩谁都说不准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青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却怀着优越感质疑两位心理学家“做不到”。他的态度极具挑战性,充满了贬低对方价值的恶意。


阿德勒将这样的轻蔑和侮辱称为“价值降低倾向”,指出这是自卑感和虚荣心所造成的。


“不通过自己的成就,而通过贬低他人的价值体现自己的卓越。这是软弱的征兆”。


如果你想获得名声,就不要去贬低和指责别人,而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价值。消极的行为反而会降低别人对你的评价。


不该有嫉妒的情感


阿德勒:


不是感到“羡慕”,

而是“眼红”的嫉妒之心,

对人生是没有益处的。


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和嫉妒心。世上总会有比自己更优秀、更有天赋的人,和这些人比较,会感到悲伤和痛苦,也是人之常情。


关于这种嫉妒的感情,阿德勒如是说道:“些许嫉妒的感情不会有害,这是正常的事。”但要防止嫉妒心向有害而不是有益的方向发展。他补充道:“不是感到‘羡慕’、而是‘眼红’的嫉妒之心,对人生是没有益处的。”


“羡慕”和“嫉妒”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羡慕”是指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会想着“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嫉妒”则伴随着对优秀的人的“嫉妒”和“怨恨”等负面情绪。如果看到谁都很嫉妒,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如果和别人相比感到“低人一等”,那就说明自己还有很多待解决的课题。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成长起来,保持努力前进的姿态是很重要的。


本文摘自《阿德勒生命哲学》



阅读影响荣格、马斯洛等人的

“个体心理学之父”箴言

作者简介



【日】桑原晃弥

★1956年生于日本广岛县,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曾任经管类记者。报社记者、就业咨询顾问等领域累积实力后,现为独立新闻工作者。

★在丰田生产方式领域颇有研究和建树,后因推广丰田生产系统而声名大噪,写过多本有关丰台生产方式的图书。

★长年从事对史蒂夫•乔布斯、杰夫•贝佐斯等IT企业创始人以及本田宗一郎、松下幸之助等成功实业家的研究工作,并从人才培养乃至成功学等多个方面持续发表独到见解。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活法
人活在世的差距是人所经历的人生和事业的活法️!也就是你怀有了美好的心灵还是丑陋的心灵!稻盛和夫说总结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培育美好的心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