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里,城与乡双向奔赴

时事   2025-01-07 18:29   浙江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年来,全省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破难攻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在台州临海市,一条香年溪串起一条共富路:打破“就村论村”的思路,当地探索“一溪六村”抱团联村共富模式,沿溪分布的康平、垟路、宿仙、汇丰、香年、小溪6个行政村抱团打造江南·溪望谷,自2023年9月试营业以来累计吸引游客90余万人次,沿溪各村集体以“租金保底+股份分红+共富基金”实现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平均增长超300%,村民以“股金+租金+薪金”实现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湖州市安吉县以人才聚集激发乡村运营活力,打响“乡村创业首选地”品牌,生动描绘了一幅“千村运营、万人入乡、城乡融合”的新场景。全县已开展乡村运营项目45个,吸引投资18.2亿元,招引各类来安吉乡村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3万余人。通过把优势产业布局到乡村,打造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三新”汇聚的发展平台;统筹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推动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加快融入乡村空间;构筑“来安有岗、就业有助、工作有伴、人才专车、共有住房”全方位保障体系。

杭州市西湖区加快推进现代“新农人”培育,通过丰富培育模式、集成政策供给、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新农人”成长成才,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头雁人才”92名、“新农人”729名、农创客133名。制茶师、茶艺师、电子商务师、村社农技员“三师一员”品牌被国家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义乌市依托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带来的得天独厚客流优势,通过标准化建设、完善利益联结、加强规范管理等方式,全力激活乡村“夜市经济”,开辟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挖掘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引导村集体利用闲置空地改造成定点夜市,或统筹整合资金、资产和资源,与周边村集体共同入股,合力建设共富夜市;鼓励引导当地村民成为摊主入场经营,实现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双丰收。

衢州市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市域试点的重大机遇,重点围绕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共性问题,多措并举帮助农业转移人口搬得顺、住得好、上好学。2023年以来,全市完成搬迁7万余人、自然村整村搬迁315个,累计为249户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公积金贷款支持10758万元,完成小规模学校撤并36所、节约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

提档升级公共服务

开一家老年食堂并不难,但如何让食堂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运营,却是不少乡村面临的共同难题。温州乐清市采用划分片区或多村合建方式盘活资源、服务周边村民,还借助“国资+民资+善资”三资助力,充分运用自建食堂、助餐服务点、第三方供餐等运行模式探索邻里食堂长效运营。老年人找到了“饭搭子”,乐清也就势组织收集村民需求,拓展医疗康养、邻里休闲等多元化服务。

宁波市宁海县聚焦农村物流成本高、供销渠道不畅通、客货邮运力闲置等问题,对标缩小城乡差距改革跑道,创新“集士驿站”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快递进村、农货进城、就业富民新路径。截至2024年11月,建成“集士驿站”180个,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91条,实现公交带货669.1万件,降低农村物流成本35%以上,提供助农就业岗位1800余个,带动农产品销售超1亿元。

嘉兴市南湖区坚持“四好农村路”与“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着力编织和提升路网体系。打通城乡双向运输通道,全覆盖建设农村公路驿站“半小时服务圈”,持续改善农村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公路交通条件。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12公里,农村公路占比达83%,自然村通等级公路率、建制村通公交率、物流覆盖率均达100%。构建区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打造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点16处。与快递企业建立农产品供销一体化合作,试验性开展陆空协同无人化物流配送,开通13条无人机配送航线,无人车每台日均运输农产品1400箱,年均发送快递约42万箱,电商销售额达到约3000万元。

联建联创和美乡村

步入宁波市宁海县大佳何镇南阳村,颇具特色的石头墙元素串联起村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此前,这里是不折不扣的“空心村”,去年7月,当地选划6亩区块作为项目试点,通过村内闲置土地置换、废旧老宅再利用等方式激活特色人文风景、非遗民俗等闲置资源,“南阳福园”焕然新生,赋予乡村新的打开方式。

嘉兴桐乡市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有效路径和长效机制,聚力打造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工作先后入选中宣部全国公民道德建设首批典型案例、中央文明办移风易俗优秀案例、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参加节俭办酒农户2613户,宴席平均菜价下降40%,节省费用6400余万元,有效减轻群众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

让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浙江全面做强“土特产富”链条,深化“百链千亿”行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省级名优产品300个、“土特产”品牌190多个,建成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

台州市仙居县以“纵向延长、横向拓宽”为主线,推动杨梅产业链全面升级,实现杨梅产业从“一月红”到“月月红”,助力百姓增收致富。2024年仙居杨梅全产业链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12.5%,带动梅农户均增收3.84万元,同比增长9%。


来源:整合自浙江日报、浙里改
编辑:夏涵阳
编审:陈红艳
主编:章先清

浙江党建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