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2岁孩子观察到的现象:火山小孩
我家小儿开心12岁时和我探讨了一件有趣的事儿。
“妈妈,我在学校里经常看到很多同学像小火山一样,时不时爆发。”
小火山?爆发?这说法真有意思,我就问他:“他们都怎么爆发呢?”孩子给我举出了好多例子。
比如,本来就是不小心碰一下的小事,两个孩子就打起来;
嫌老师留的作业多,就在教室里哇哇大哭;
打篮球时没先占到场地,就跑到占到场地的班级去找人打架;
老师越是不让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越是打闹不休,还经常搞到受点小伤;
自己有一点点不顺心,开口就骂脏话……
最后小儿总结说:“你不知道啊,他们突然一下子就爆发了,而且爆发得特别吓人,真可怕。”
我问他:“那你觉得自己是不是一座小火山呢?”
“我不是,因为火山爆发需要积累能量,我平时没有积累那些能量。”
火山小孩,其实随处可见
小儿的发现,让我想到很多妈妈的提问:
我孩子特别爱发脾气怎么办?
我孩子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怎么办?
孩子一不高兴就爱打人,甚至打妈妈、打奶奶怎么办?
其实,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甚至打人的孩子,真的是随处可见。
他们和小儿描述的那些小学生一样,都像是一座活跃的、但又没有固定爆发周期的小火山,时不时爆发一下,搞到周围的人难于应对,自己也濒临一场小崩溃。
不用说,爸爸妈妈和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都会烦恼万分。
孩子为什么会成为火山小孩?
为什么有些孩子淡定、理性,有些孩子却时不时像座小火山一样爆发一下呢?
就是我觉得小儿的观察特别有趣的地方:他找到了这些孩子不时爆发的原因——日常积聚的爆发能量。
就像火山的能量在岩层下不断积聚,积聚到一定程度,岩浆就通过地壳的薄弱地段冲出地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能量积聚过程:
这个小要求被大人拒绝了,积累了一点小小的不开心;
想做点什么事被限制了,又积累了一点小小的不开心;
想吃零食被批评了,再积累一点小小的不开心……
这些小小的不开心日积月累,就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能量,一旦遇到一个适合的小契机,就会喷涌而出,形成一次小小的爆发。
而我们现在的孩子,被焦虑的父母时刻督促着向前,一刻都不能停歇,积聚这样的负面心理能量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火山小孩?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火山小孩呢?真心妈妈个人认为,办法只有一个——让孩子做他自己、抗拒成人的能量有慢慢宣泄的机会,不让它们积累到能造成爆炸式发泄的规模。
我们家两个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偶尔还有过一些小小的爆发,近十多年来,则几乎没有,让很多爸妈色变的“青春期叛逆”,在我们家根本就没有。
当然,他们并不是生活得非常压抑,把这些能量深埋在心里,或者天生是特别“听话”的小孩,从不产生抗拒的能量。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积聚起这些能量的机会。
办法是什么?我整理了一下,有这么几个:
1、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
在我们家,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可以说“不”。
“宝贝,咱们出去玩好不好?”“不,我想在家里玩。”——每逢这样的时刻,真心爸妈的回答都是:“好的,那咱们就在家里玩儿”。
这样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贯彻到几乎所有和孩子相关的事上,孩子不需要时刻按照父母的指示或者命令做事,内心就会很少产生抗拒。
其实,父母的对孩子的要求,绝大部分不涉及原则问题,也不涉及孩子的长远发展,我们坚决要求孩子“听话”,常常是为了维护大人的“面子”。
但是,跟孩子内心的平静、孩子的不抗拒相比,大人的面子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我们觉得孩子说“不”时自己面子有损,那么就去调试自己,何必非要去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呢?
2、让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权利
在我们家,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自行其是——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权利。想让大人讲什么故事自己决定,想吃什么自己决定,想玩什么自己决定,想什么时候做作业自己决定,要不要上兴趣班自己决定。
孩子能自己决定的事情越多,需要压抑自己、服从大人的事情越少,越少被压抑,也就越少积聚负面的、抗拒的能量,自然也就不需要做爆发式的表达了。
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如果孩子经常说“我想如何如何”,是不是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会不会被惯坏呢?
按照我们的经验,不会的。大人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更懂得尊重父母和他人,因为在自己做主的过程中,他会慢慢明白:你有自己的意见,别人也有自己的意见,需要别人尊重你的意见,你也需要尊重别人的意见。
3、让孩子有正面表达不满的机会
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有什么不满,是不可以表达的,因为“爸爸妈妈做什么,都是为你好”,如果你表达不满,就是不懂感恩,不知好歹。所以孩子其实会在内心,积聚很多不满,这些不满不能对爸爸妈妈发泄的话,目标就会转向别人,让同学、老师、甚至不相干的人成为孩子的迁怒对象。
我们家的办法是,经常询问孩子的意见,问孩子有什么不满的地方,比如“你们觉得最近的早餐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孩子可能会说:“我觉得早晨吃煎饺有点油”,或者“早晨吃馄饨汤水太多,在车上吃不方便”。
经常就和他们相关的大事小事征求孩子的意见,结果就是孩子不满意的地方,都能及时表达出来,用不着日积月累,成为长久的不满情绪。
当然,我们也会引导孩子,有什么不满,要用正面的表达方式,不可以用负面的方式。比如,全家出门旅行,我们两个孩子如果孩子觉得行程太满,他们会这样表达:“我累了,今天不想去某某地方。”但是不会说:“你这安排的什么破行程,累死我了!”
4、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关于自己的事情,孩子有选择权,也是避免孩子内心产生负面能量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一直跟我们家教讨论群的爸爸妈妈们分享的一个办法是:为孩子提供选项。比如:
你是吃这个还是吃那个?
你是今天去看电影还是明天去看电影?
这学期的校内兴趣班,你是上篮球还是魔术?
爸妈习惯了给孩子选项,也就会习惯用上面说的这些句式。用这样的句式跟孩子说话,孩子会明白:我是可以选择的,爸爸妈妈不会强迫我一定选择某个选项。
孩子内心有这样的安全感,就不需要时刻警惕被大人强迫,很少被强迫,负能量自然也就很少产生。
5、让孩子有后悔或者放弃的权利
最后一个,也很重要,就是允许孩子后悔或者放弃。
我们跟很多爸爸妈妈交流,大家都有一个纠结:孩子上了某个兴趣班,学了一阵子,就想放弃了。通常,爸爸妈妈们都会认为,不能让孩子就这样放弃,否则就会变得没长性、没毅力。
我们的观点刚好相反:即便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孩子也有后悔或者放弃的权利,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完成的自我意识,不必时时屈从于父母。
其实父母的力量是远远比孩子强大的,如果孩子经常屈从于父母,很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
一种是像弹簧一样,被越压越紧,最后不堪重负,强烈反弹;一种是孩子自我意识很弱,最后被压得完全变形,失去内心的力量。两种情况,对孩子的长期发展都没有好处。
所以我们的选择是:即使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真的是后悔了,想放弃,也没有关系。当然,我们也会提醒孩子,下次做选择时,考虑得再仔细一些、周全一些。
我们就是用这些办法,让两个孩子,都长成了淡定、理性的小孩,而不是时不时爆发一下的“火山小孩”。
其实,这么做,避免孩子成为“火山小孩”,只是收获之一。更大的收获在于,孩子很少受到父母的压制,他们的“自我”会发展得很完整。着眼于让孩子的自我得到充分发展,比以避免孩子经常负能量爆发为目标,要积极、有建设性得多。
那么,你家的宝贝,是不是“火山小孩”呢?遇到孩子的突然爆发,你有没有想过:让孩子爆发的那些负面能量,到底来自哪里?
真心爸妈精选0-12岁全学科书单和几十个主题书单
真心爸妈(徐智明 / 高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