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Teamcenter笔记”,回复“工业软件群"加入工软大家庭!
在国家药品集采政策的推行进程中,集采药品的相关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集采药品现存疑虑的现象
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用“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等直观现象来描述集采药品存在的问题。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原本按照正常剂量使用集采后的降压药,患者血压却没有如预期下降,即便适当增加药量,效果也不理想。在麻醉用药上,手术时使用集采麻醉药,患者应有的镇静、麻醉效果未能达到,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内镜检查所需的肠道准备泻药,使用集采产品后,患者肠道清洁效果不佳,没有达到应有的泻下作用,这对需要准确肠道检查的患者影响很大。这些问题并非个别现象,临床上时有发生,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很为难,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并且向上反映问题也缺乏有效渠道,而患者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些效果不好的集采药品,甚至面临生命健康风险。
二、集采药品问题的高度重视
这一问题在2025年1月15日上海两会期间,被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以提案形式提交,迅速引起关注。随后,1月17日国家医保局给上海市医保局发出措辞严厉的函件,紧接着1月20日又公布《关于请协助做好当面听取集采药品相关意见的函》,表示将到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尤其是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三、对集采药品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情况
一方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兰表示,自2019年起其所在课题组开展集采药品真实世界的研究。目前已涵盖63个药品品种,样本量超30万人,结果显示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另一方面,众多政协委员提出不同意见,如民建中央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等也在提案中提及集采药品存在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
四、集采药品质量保障问题的解决方向
众多临床现象表明,医生反复遇到同一种集采药出现问题,而换用进口药就无此情况。虽然药物疗效受用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仍需重视。从长远来看,要想让民众更好地享受集采政策带来的实惠,必须使药监部门的药物审批和生产标准、医保药物的纳入标准(特别是质量标准)更加清晰透明。这样才能在保证药品价格降低的同时,保障药品质量,让集采政策真正服务于民众健康。
综上所述,集采药品的质量问题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后续的发展中应不断优化相关制度和标准。
为敢说真话的郑民华医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