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中附少年风】思考是无穷尽的宇宙(第四周国旗下讲话)
文摘
教育
2024-09-23 09:04
广东
思考是无穷尽的宇宙
初三9班 练晓茜
早上好!我是初三9班的练晓茜。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思考是无穷尽的宇宙。读吴国盛教授的《科学的历程》有感。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思想不断积累的过程。自两千八百年前古希腊科学精神的萌芽,至黑暗的中世纪,然后是思想和艺术取得巨大进步的文艺复兴时期,最后是人才辈出、理论物理学飞速发展的二十世纪……正是走过了对生命哲学不懈探索的漫漫历程,才呈现出今天科技的璀璨天空。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好比海水般潮涨潮落,它告诉我们真理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是的,我们总是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批判中解决问题。布鲁诺因为支持哥白尼日心说而被教会活活烧死,托勒密的观点被人们推崇为真理,而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托勒密的观点则显得如此不可理喻。正如地心说曾统治思想界,当人们奉为信条的科学理论不再适用于时代,甚至成为思想解放和人类进步的绊脚石的时候,那么它必然地就不再是真理。历史上曾有多少被神圣化、教条化的科学理论,人们并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是权威人士这么说了,书本这样写了,于是人们开始信以为真。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写的《科学的历程》,是一部科普著作,它自始至终散发着独立思考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正如书中所说:“学生不知道这个理论源于哪些问题,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为什么人们选择了其中一种并称之为科学理论。学生也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可质疑的,并非万古不变的教条,也许自己经过思考就能对伟大科学家的解决方案提出异议。”于是,即使不理解我们也要理解,明明有问题也变成绝对没问题。而实际上,科学史告诉了我们,科学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的,后人怎么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扬,有一些理论是如何推翻之后另起炉灶。必须承认的是,如今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总是容易得多。吴国盛教授在书中所极力推崇的理性批判精神,依我之见,绝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意在批判那种不思考、不质疑、不探究的学习态度和科研态度。读了这本书,我也学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吴国盛教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他说:“技术对科学的作用是有的,但绝对不是绝对性的。”吴教授的观点可谓振聋发聩,引领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崇尚科学的非功利性、纯粹性,不是简单地为了实用而创造,所以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不仅催生了罗马文明,同时一直照耀着后来的西方文明。回首古代的中国,自称为天朝上国,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但当一个时代只是为了实用而发展生产力,满足社会基本需求后,发展缓慢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由此我认识到,技术注重的是对世界的改造,体现人类物质层面的追求,而科学注重的是对未知的探究,体现人类精神层面的追求。玛丽·罗奇说过:“科学是人类的灵魂,探索是科学的生命。”吴国盛教授《科学的历程》,不失为一部探索广阔宇宙世间万物的科学史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思考才是无穷尽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