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以风的这两首诗你要晓得,关乎修道
文摘
生活
2024-09-25 11:26
安徽
点击上方蓝色公众号名,关注我们!
▲乌以风(1902.3.5,农历正月二十六---1989.4.02,农历二月二十六),晚年摄于忘筌庐中
上次我们专门发了一篇关于乌以风的帖子,乌以风,山东聊城人,自称“天柱老人”,或“一峰老人”,结庐“忘筌草堂”于野寨新桥,因调查撰写《天柱山志》而闻名。晚年虽然身陷囹圄,依然不忘坚持一种养生方式。出狱后,即开始抓紧撰写《性习论》大纲(估计没有成作,只有提纲,故非常遗憾未能发表)。
乌以风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又曾得到上世纪哲学家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的指点,因此有人认为他的思想是上世纪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里不说他高深的思想,只说他的两首赠靖元道士的诗,笔者认为独具韵味,颇值得揣摩。山谷道上赠靖元居士
寒山无日不相逢,君向桥西我向东。
杜口同参言外句,会心别悟习边空。
石牛常吼孤峰月,塔影空飘舍利风。
珍惜衰年书半卷,莫愁身在乱云中。
前题再赋
皖伯峰前谷水滨,相逢早已忘疏亲。
穷途游子应知返,心有明珠未觉贫。
语默平怀融两谛,成亏阅世悟三身。
劝君莫向天台觅,弹指楼台处处春。
这两首诗都是作者写给一个名叫靖元居士的诗,居士就是信佛,但是没有剃度,出狱后的乌老其实并不开心,虽然庆幸自己从监狱里逃离出来,但是文革还没有结束,社会依然充满斗争和戾气,当时佛教徒也要经受文革的挑战和考验。第一首,说自己和靖元经常相遇,但是两人常常无言,杜口就是闭口,不开口,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位老者用心交流,所谓会心。这里提到佛教中的两个工夫,一个是学习的习,操作的习,如砍柴挑水工夫,另一个是空的工夫,这个工夫就是心悟,知道这现象界的诸事物都是空的。包括我们目前遭遇的厄运都是空的。
石牛塔影这对联不简单,大家知道,石牛在文革期间遭到红卫兵破坏,成了一只残缺的牛,石牛的吼,是怒吼,是无奈的吼,是伤痛的吼。但是幸好三祖寺的觉寂塔和它珍藏的舍利还在。今天的人们包括作者,都没有经历那场文革腥风血雨,对于那些蒙冤者遭遇的厄运缺少同情体会,读这首诗时我们大抵能琢磨出二三分来。第二首中的颈联同样很妙,点出了修行工夫,两谛是指真谛与俗谛。并称真俗二谛。谛,谓真实不虚之理。真谛,又作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出世间之真理。俗谛,又作世俗谛、世谛,即世间之真理。两个谛,就是出世和入世的道理;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应身,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末句奉劝对方不要一眼向上看,要看到眼前的事物所包含的真谛。
这两首诗是人生晚年的乌以风和一位道士的切磋,相互抚慰以及心心相惜,也凝聚着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如果我们像乌以风那样去运思,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全文完)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