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随笔
伊拉克曾是一颗明珠,在古代人类文明史上闪耀。今天,伊拉克却是贫瘠、战乱的代名词,很多人视为畏途。
从迪拜到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距离1000公里,飞行2个小时。巴士拉下了飞机,驱车前往伊拉克中南部的米桑省,距离300多公里,行程需要4个小时。
九月末的伊拉克是最好的季节了,室外温度在40度以上,一早一晚30度左右。在米桑油田的营地住了两个晚上,在钻井台上走一走,油气处理厂看一看,感慨良多。
一
本领高强、吃苦耐劳、敢打硬仗、忠诚祖国,是我对中国石油产业队伍的评价。在全球石油工人队伍中,中国的石油队伍是竞争力最强的。在伊拉克作业的有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国兵器集团所属的石油企业,也有几家很大的民营企业的石油队伍。
二十年前,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被英美联军击败,伊拉克并没有迎来预期的和平,社会失控了,部落斗争激烈、暴力冲突频仍,一直持续了很多年,近几年才有所好转。
或许,这是发动战争的决策者没有预料到的。伴随而来的是油田生产的和平稳定环境被破坏了,原来被美西方石油公司把持的各大油田的生产受到威胁,风险增加了。一些公司退出了风险极高的油田,这给中国的石油公司提供了机会。中国石油公司的独特竞争优势,发挥出来了。
以米桑油田为例,这个油田发现建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爆发后,油田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停产。恢复生产后,日产原油8万桶,相当于年产原油400万吨,是小油田。经济性较差、风险性极高,原来的作业者选择了退出。2012年,伊拉克石油部选择在全球招标,以服务合同的模式重启油田生产。这种商业模式,收益低、风险大、投资大,加之作业环境艰苦,安全风险高,西方大的石油公司参与意愿很低。其它石油公司与中国公司相比,竞争力较低。
集团公司得以进入伊拉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石油产量从日产8万桶提高到30万桶,相当于年产原油1500万吨,这在国内是一个大油田了。虽然,收益不高,但是锻炼了队伍、深刻认识地质条件、学会了与当地政府、石油监管部门打交道,掌握了在伊拉克地区建立生产基地的方法模式,建立了完整的工作生活体系。为后续进入了伊拉克地区,提供了战略支点,打下坚实基础。
在距离米桑油田不远的地方,集团公司近期获得了七个勘探区块,合同条款比原先优惠很多。未来几年,这里将是集团公司重要的海外原油生产基地。
目前,伊拉克全年原油产量2.3亿吨,近四成由中国公司生产。
中国人凭借中国精神、中国模式在伊拉克站稳脚跟,克服了国际石油公司难以应对的挑战。
这是中国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可逆转的注释。
二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灰色的基调,贫瘠的土地,带给人的是满目萧瑟和苍凉。偶尔路过一个村镇或建筑群落,大多是清一色的平房,像极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西部村落。街上大多冷冷清清,偶尔有几个孩童在外面玩耍。生机萎靡,民生凋敝,一幅衰败的场景。
路过米桑省省会时,偶尔可以看到一两栋楼房,高度也仅四五层楼高,硬件设施达不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西部县城的水准。伊拉克一共有十八省,米桑省在东南部,与伊朗交界。
经过一道道关卡,经过荷枪实弹的警察的盘问,终入进入营地大院了,眼前出现一片新的天地。
在这里转一转,看一看,你会感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中国人用坚韧的精神、坚实的物质,还有完善健全的配套体系,创建了荒园绿洲、戈壁家园。
这个占地几平方公里的大院子,四周用防弹墙筑就了一道安全屏障。院子里道路平坦,路边的绿色的树木展现了一片生机,几栋两层高的现代化楼房分别是办公楼、住宿楼、综合活动楼。让人感觉进入了一座现代化的油田运营基地,与外面荒芜的世界完全不同。
卫生所是必须要有的,大院里的一个院落部署了很多集装箱房。来自天津滨海的负责人带我参观了医院的基本设施,一间间房子整洁干净,各类设备一应俱全,都很新。在这里可以做基本的外科手术,可以完成全套的体检。卫生所一共有60多名医务人员,有多名副主任医师,分两班倒。去年全年为近万名中方员工提供了就医服务,作了四十多台手术。
水处理厂是不可或缺的,院子里建有一个水处理厂,对从附近河流抽来的水进行淡化处理,作为生活、绿化的用人来源。水厂每天要处理几万方水,供给营地。饮用水主要是矿泉水。
发电设备是必须有的。院子里有几台发电机,提供了动力支持,让大院里灯光明亮、冷气充足。这里夏天室外温度是50度以上,没有冷气系统,难以工作和生活。
安保系统是基本的配置。离开营地去巴士拉都要乘坐防弹汽车,两名持枪的保安人员保护前行,身上需要穿上防弹衣。
院子里有一个蔬菜大棚,里面种植了各类蔬菜,尤以绿叶菜居多。身处异乡,没有中餐配给,坚强的意志也难以经受考验。
从宿舍到餐厅,没有一丝风,走在四十多度的高温天气里,身体是暖暖的。几条野狗无精打彩地躺在阴凉处,偶尔看我们几眼。
我感叹,只有中国人能够创造奇迹,能够切实为伊拉克人带来福祉。
米桑油田总共从业人员4500人左右,所有的中方员工1700人,本地各类员工2800人。这两年招录了近百名伊拉克大学生,作为国际雇员加盟到企业。他们很珍惜这份工作,工作起来很投入。
中东需要中国,中国拥抱中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合作、是共赢,是共同过上美好生活。
三
在伊拉克住了两个晚上,第三天去迪拜,早上四点出发。我们下了楼,院子里站了不少人,有油田的领导和十几位青年员工,他们都是为我们送行的。
天没有亮,院子里灯火通明。几位年轻人表情专注地帮我们搬行李,眼睛清澈,从容淡定。阅读他们的面庞,与他们的眼睛短暂对视,我看到一种在社会其它人群中较少见到的品质。里面包含着质朴、务实、责任、勤劳、坚韧。这种品质是长期与生产作业环境互动中形成的,带有很强的产业特征。找到有商业价值的地下油气资源,并把它低成本地开采出来,运输到指定地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巨大的投资、复杂的技术、精益的管理。每个环节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马马虎虎,不允许虚华浮夸、造假骗人。必须实实在在、实打实地努力工作,才能保证万无一失。石油行业的作业对象是地球、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这要求人们团结合作,真诚相待,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团队合作精神强,待人真诚热情成为石油人的重要特质。一线石油人长期在恶劣环境中作业,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即将出发了,我们穿上防弹衣,坐进车子里,与送行的员工们挥手告别。我的心里涌起一丝敬意,这些可爱可敬的一线员工支撑起共和国能源安全的大厦,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打造了中国石油人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
文字总有些苍白,诗歌能够弥补表达力的欠缺。
写给战斗在伊拉克的石油人
地雷,离我们已经很远
平和的日子里
听不到枪声、炮声
硝烟只是影视的景象
这里
与深埋地下的炸弹切割
是进军井场的前奏
穿上防弹衣,坐上防弹车
荷枪实弹的保卫人员护送
穿过戈壁滩,穿越灰色贫瘠的村庄
穿过沙尘暴
穿越和平与险境
那一颗心在磨砺中
越发坚强
高耸的井架耸立
石油精神的丰碑矗立
意志的长剑指向蓝色的天空
五十度的热浪
袭来
钻机的转动不会停止
钻井工人的脚步不会停滞
黑色的金子是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也是自己最好的奖赏
安逸谋杀着英雄
艰苦岁月塑造超凡的品格
胡杨林在沙漠中培育
成就了不朽的传奇
你们在这里变得更坚韧
更珍惜平和岁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