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为什么会挨打?
到边疆贫困地区支教,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上学,这是一些富有理想和爱心的青年人的选择。
但是,现实与想象的差距过大。让一些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学,是一件有很大挑战的事。不是因为经济费用,而是因为观念。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家长观念里,女孩子是不需要读书识字有文化的,长大了就嫁人,进行教育投入很不划算。这些女孩子很小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做饭洗衣、喂养生畜、帮助父母干活儿,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如果让孩子上学,即使不需要交学费,也是劳动力的损失。
所以,支教者要说服家长,让女孩子上学是很困难的事。如果你去讲,为了女儿将来幸福,应该让孩子接受教育等道理,父亲们是听不懂的。有的母亲深知没文化之苦,但在家里没有发言权。
支教者想起一个办法,就是补贴给同意女儿上学的家长一些费用,做为一种补偿。这笔钱在国家支教中是没有的,需要支教者自己募集筹措。
这些费用没有制度化保障,总有用完的时候。补贴费用停发了、不发了,家长们很有意见。甚至很愤怒,感觉被欺骗了。他们找到支教老师讨要补贴,老师百般解释是没有用的,家长们认定是老师贪污了费用。于是,群起而攻之,好心的老师被殴打。
这是发生在支教过程中的真实故事。
不在一个话语体系,是难以对话的。相近认知层次的沟通才能达成共识。我们不要试图说服别人,不要以为自己讲的道理能为别人接受。思想工作需要很多技巧和手段,说服仅仅是一种手段。
不与愚者谈知慧,不和恶人讲善良,不帮自私者争权益,不和狂妄者谈谦虚,这是一个基本的交流原则。
这是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在做思想工作时,要了解对方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是一个基本前提。
认知能力,就是认识、观察、思考、判断能力的体现。从很多维度可以对认知能力进行分解剖析,其中认识外部世界和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维度。所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能够客观合理地认知外部世界和自身,才能够处理好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也能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
觉察与反省能力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
有些人的觉察能力很低,外界信息对他造不成影响,不会引起他的觉察。他们对外界的判断往往是错误的,或者是麻木的。别人非常反感的时候,他却自以为是,洋洋得意。
有些人缺乏自省能力,不会内归因,所有的错误都是客观因素、外界因素。一次失败了下次仍会犯同样的错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绝大多数都很自恋,过高地评价自己,生活在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
缺乏觉察与自省,往往是狂妄自大的心理基础。
了解对方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采取合适的思想工作方式,选择适合的手段技巧,是基本的工作方法。
否则,就会对牛弹琴,枉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