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 何为“创世”: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文摘
文化
2023-05-07 07:36
英国
Creation is not what you think it is!
这篇文章本来是一个多月前本公众号开设时最早发布的一篇,但由于当时作者搞不太懂微信公众号的机制,由于诸多限制就用截图发布了,导致这篇非常重要——帮助大家从正统神学和哲学的角度认识造物主概念的文章既模糊又难阅读,因此再次整理重发,十分推荐阅读。何为“创造(creation)”,或者换句话说,何为“创世”?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是对于信仰而言,对于哲学和科学来说同样也是一个迷人的关键问题。现在我们有各种各样对于“创世”的观点,不过其中许多并不正确,而且非常危险,——这是说,理解不正确的观点可能具有相当大的误导性,而这很有可能将信仰与科学的关系引入歧途。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这个迷人的话题的文章,来解释一下天主教经院哲学中对于造物主的“创世行为”(或者说“创造行为”更为准确)的描述。当然,我认为经院哲学对于“创造”的诠释即便放在所有哲学流派中都是具有优越地位的,换句话说我认为这是真理,并且应该被(至少应该被基督徒)奉为圭臬。本文将分为三部分:第一,举例两种对于“创造”的误解;第二,详细解释何为“创造”;第三,讨论从受造物人类的视角如何理解“创造”。请做深呼吸,本文将是一篇充满硬核逻辑技巧的神学干货。
1. 对于“创世”的经典误解 / Misconcepts of creation第一种:有些人也许会想象天主(或者用更世俗的说法叫“上帝”)类似一个超自然的钟表匠,他创造了整个宇宙(cosmos),就像制作一块复杂又精密的上等钟表。这种说法中,天主“制造(makes)”了宇宙,给它上了发条——给了它一个原始的动力(大爆炸),之后就让它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规律转动运行。第二种:这种假说在前一种的系统上增加了一些更复杂的细节,持这种观点的人引入了“随机性”的概念。想象天主就像一个超自然的台球手,他创造宇宙(cosmos)就像排列了一些台球,接着,在大爆炸之时,他推动了白球,触发了一系列无法预测的连环事件,甚至随着时间所产生含糊的连锁反应。当然,这两种说法从神学的角度来评论,都有着本质上的谬误。这两种误解都假设“创造行为”或者说“创世行为”是一个遥远历史上的事件——即时间之初的历史事件。另外的问题在于:这些情况下天主不再直接参与万物的发展,他触发了起点然后让其自动运行,即便他可以偶尔通过一些“神迹”来干涉世界,他的“创造行为”也是一种停留在过去的事件(event)。换言之,这就允许了一个毫无神圣力量干涉也能续存的宇宙的可能性。这里也许需要一些逻辑技巧来理解,不过,下面我们会用我们亲爱的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的解释来使之变得更容易些。2. 何为“创造”?/ What is creation?阿奎那对于“创造”的解答是(重点来了):天主是从“无”中创造了宇宙(God creates “from nothing”),拉丁语为“ex nihilo”,这种观点并非他首创,而在早期教父们中就有据可循。这里区别于前两种误解的重点在于,天主并非用一些提前存在的材料(pre-existing material)创造了宇宙。——甚至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原始的作用力、时间与空间,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某些东西(something)”。而当我们谈论“从无中创造(creation from nothing)”时,我们并不是说在不确定的力量(indeterminate force)或某种现有状态(pre-exist)的背景下发生一个决定物质出现的行为(Legge, 2021)。好吧,也许这样解释还是有些逻辑理解难度。换一种简单的说法,当我们说“从无中创造”,我们指的是一种更为激进的概念:在天主“创造”以先没有其他任何的存在,在天主的“创造行为”以外也没有任何存在的形式,没有任何的物质(material)、能量(energy)、时间(time)、空间(space)、行为(act),作为他创世的基础或背景(Legge, 2021)。——也就是说,当我们谈论“宇宙大爆炸”作为宇宙的起点时,我们并不是说天主只是给了 “存在的奇点”一个原始的引爆动力,而是说他从“无”中完全地创造了“大爆炸的宇宙”,包括所谓的“爆炸奇点”。这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很难理解,因为,我们显然无法理解“完全的虚无(pure nothingness)”。用阿奎那的话说,就是当我们试图形容天主的“创造行为”时,就连我们的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受造物”;在我们这个受造的世界中,无论是用自然还是超自然的手段,没有什么可以真正精准地形容“从无到有的创造行为”。我们在这个世界无法亲眼看到天主,也无法领会他的神圣本质(divine essence)。也就是说,在我们对“天主”的一切描述中,我们必须要精炼我们的语言,在我们所能够达到的程度上,尽可能去除世俗的概念——特别是类比,以便能用受造的、有限的语言描述作为造主的、无限的天主。比如,当我们说天主是爱(God is love),天主是善的(God is good),我们倾向于用我们已知的概念来类比——亲人之间的爱,夫妻之间的爱(旧约中这个概念很受欢迎),被爱时的感动,或者大自然的美好,生活中的安慰等。当然,这些都包括在天主这位“爱与善的源头”中,但他的本质却是更高级更无限的一种存在。这也就是当我们解释“创造”时,我们倾向于用自己已知的概念作类比:就像创造是一种“从非存在到存在的变化”一样——在时间点1宇宙还不存在,然后到之后的某个时间点2,宇宙就被创造诞生了。然而阿奎那指出这里的错误: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受造物,也就是说在宇宙受造之前,连“时间点1”也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在天主创世这个行为中,根本不存在 “时间线”的概念,时间本身也是从无到有被创造的,因为时间本身需要和其他的物质产生关系才有意义。钟表匠和台球手的谬误就在于此。3. 作为人类如何理解“创造”?/ How to grasp “creation” as human beings?既然我们已经明白,创造本身不是一种“变化”,那么作为人类如何理解创造行为呢?阿奎那认为,“创造”更可以说是受造物与天主的一种“关联”。经院哲学中存在论(ontology)的详细阐释为,这是一种根本的、持续存在的关系:只有天主是绝对的存在(God IS absolutely),——用阿奎那著名的话说,叫做“天主就是存在,是存在本身(to be, itself subsisting)”,拉丁语原文为“ipsum esse subsistens”。天主的存在是绝对的、本质的,天主的本质就是——存在,也在任何意义上无法“非存在(not-exist)”(Legge, 2021)。也许你会想到《出谷记》第三章中天主启示了他至圣的名字YHWH-“I AM WHO I AM”,希腊语“ΕΓΟ ΕΙΜΙ”——“我是自有者”,这实在是人类语言所能作出的最精妙的描述,不愧是天主自己说的。天主作为“被存在的”宇宙之外的“绝对存在”,是宇宙中一切“被存在”的超级源头和原因。因此,人类作为“受造物”,受造可以解释为从某种源头上“接受我们的存在(receive being)”,或者说“接受被起源”,或去参与一种存在状态。在主流世界的世界观中,一般相信整个宇宙是受某种创造的,而广义上所说的“造物主(creator)”——所有被存在之外的绝对存在,是一切被动存在的源头与发起者,邀请受造物(creature)参与他的存在状态。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基于一切逻辑推演在此得出合理的结论:“创造”并非发生过去某个时刻的一种事件,而是一种“持续存在的行为”——正如造物主是在任何时间点上,续存“被存在”的一切受造之物(参看希伯来书1:3)。重要之处在于,我们要清楚天主并非过去创造了宇宙,然后就退出了这个宇宙的运行,而是作为绝对的存在(因为他不能“非存在”,也就不能所谓“退出”)持续创造各种新的“被存在”。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无法看见天主,但是他并不是一种需要被我们看见的“事物”,而是“存在”本身。19世纪之后,无神论者轻易地因为“无法感知”而否认“上帝(God)”或“造物主(Creator)”,然而无神论从形而上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因此根据逻辑推演的基本法则,基于错误的出发点也就无法推论出对“造物主”正确的理解。换句话说,他们之所以否认,就是因为对“造物主”这个概念的认知错误:把天主当做一个普通的、拥有超能力和控制力的“神”。然而仅从底层哲学上说也远非如此,造物主的本质并非一个“存在神”,而是一种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物质、物质和灵魂世界之外的、超越人类理解范畴的来自永恒的存在本身。这就是为什么我个人非常抵触把拉丁语Deus(God)翻译成“神”,我们不能用汉语里已有的内涵词套用在这位身上,最合适的就是为他独创一个新词“天主”或“上帝”都还说得过去。如果你是一个认同造物主的人,那么你很容易能够理解,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因果关系(causality)”和“逻辑(logic)”本身作为受造的东西,也很难探源创造者的真相。这也就是为什么撇开一切客观世界的证据和逻辑推演的证据(这个以后我的文章会讨论),阿奎那坚持: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科学来探索造物主如何创造,但想要真正认识天主本身——万物的创造者,必须依靠来自他自己的启示,否则任何人都是无法主动认识他的真相的(若1:18)。到此,我希望我们已经讨论清楚在天主教哲学中,何为“创造”,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我们的造主。但是,本文所有的论述都基于托马斯主义神学体系,人类语言无法描述造主的本质,要认识天主本体的真相,我们有一个最高也是最完满的启示——基督——他是神秘而不可探知的,但又是天主最清晰的显现,是无限的天主以最慈悲的方式给予有限的人类爱与希望的帮助。(Catechism 66,67)最后做一个预告,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到了尼西亚信经中对基督的描述:“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他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 (True God from true God, begotten not made),为何这段尤其重要,以至于需要写入信经?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与今天的主题高度相关的神学概念——来自永恒(from all eternity)。现在我们对三位一体的概念都很熟悉,但是什么叫“受生(begotten)”?这与“受造(created)”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如何从神学上描述“受生”?嗯,这也是我想要写的另一个主题,还有关于更深入理解“创造”的终向论(teleology),因为篇幅限制,过段时间应该会分别论述。版权声明:本文论证过程与插图来自The Thomistic Institute Aquinas101 (US)团队,作者保留一切版权,非授权不得原文转载与二次上传,禁止商用。St. Thomas Aquinas (1485), Summa Theologiae, I, qq. 45-46, Second and Revised Edition, 1920, Literally translated by Fathers of the English Dominican Province, Online ©️2017Fr. Dominic Legge, O.P. (2021), Creation Isn’t What You Think It Is, posted by The Thomistic Institute on Aquinas101.com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the United Kingdom), the CTS definitive & Complete Edition, Published by Catholic Truth Society, copyright 2016